一
顶头上司恨不得要杀了你,因为在遭到辞退时,你竟然狗急跳墙,反手亮出把柄,狠狠地敲了公司一笔!结发妻子恨不得要杀了你,因为你竟然任性妄为,丢掉了宝贵的工作,把维持中产阶级体面生活的全部重担压在她一人肩上!亲生女儿更想杀死你,因为你竟然不知廉耻,垂涎于她的闺密,人前出尽了洋相,这样的长辈还有什么资格活在这个世界!邻居大爷最想杀死你,因为你竟然用令人恶心的“性趣”,毁掉了他苦心管束的、唯一的宝贝儿子!除掉你,就相当于把人渣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曾经一片祥和,而今四面楚歌!
可是路是自己走的,祸是自己惹的,怨天尤人是啥用都没有的。退一万步说,即使能够侥幸躲过他人的泄愤报复,你,一米八几、年届不惑的大男人,又有什么脸面苟活下去?卑鄙无耻地活着,还是窝窝囊囊地死去?这,的的确确,是个大问题。
42岁的莱斯特·伯哈姆,《美国丽人》的主人公,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集中爆发了脱发、焦虑、烦躁、厌倦、叛逆、狂妄、放纵以及不合时宜的老天真等等综合症候群。身陷症候群中的“健康病人”威胁着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社区和谐,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缺乏专业的诊治和护理。
人们轻描淡写,管这种病叫做“中年危机”。
二
和生理机能退化虽有关联,但中年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病,其病根就在于失去平衡的心态。根据自身经验和泛临床观察,我把导致中年危机的失衡心态粗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跟不上”,二种是“悔不该”。先说前者。
在“跟不上”的人眼里,中年是这样一幅景观:前有动车,后有高铁,而我就是一列吃力爬坡的绿皮旧客车。经历长途跋涉,车厢上溅满了岁月的泥土。尽管涂过新漆,机体的磨损依然隐约可见,而功率大幅下降则是不争的事实。眼下最大的愿望不是赶超前车,而是避免被呼啸而来的后车追尾。由此,焦虑、烦躁和无力感悄然发生,绵绵不绝。
此时,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果断按下暂停键,从一路狂奔中脱身出来,登上一处制高点。在这里,你会看到历史的轨道上没有永远服役的列车,有新车入场,就得有旧车退场;你还会看到时代的大海边也没有永立潮头的健儿,后浪总是把前浪狠狠地拍在沙滩上。趴在沙滩上的你,黯然伤神。
在“跟不上”面前,其实存在多重选项。中年失意的陶渊明(40岁),可以退隐林泉和社区广场,大妈舞长袖,大叔闻菊香;中年失势后的拿破仑(45岁),可以转型历史作家,安心撰写战争回忆录,细述前世今生,留痕岁月久长。当然,最提气的疗法是,像40岁的苏东坡一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将一切清零,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着轻装上阵,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青春的尾巴尚在,没有什么不可能。
总之,“跟不上"型的中年危机是可退可进,看得见出路的危机。相比之下,“悔不该”则是中年李白(41岁)所感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
三
“悔不该”是一种侵入骨髓的顽症,是一场刺痛灵魂的深刻危机。
莱斯特·伯哈姆在广告杂志勤勤恳恳地做了14年白领职员,有房(带花园)、有车(带车库),有俏媳妇,有乖女儿,安稳、体面,完美无瑕。
然而,这表面光鲜的一切,却在中年来临之际,轰然崩塌。
杂志高管大力推行减员增效,却在背后挥霍公款、买春嫖妓;客户付了广告费,却对杂志的宣传效果毫不上心;曾经率真快乐的妻子,蜕变成了利欲熏心、假模假式的职场动物;上高中的女儿不思进取,整天就琢磨如何丰胸。而在这些人眼里,莱斯特·伯哈姆才是一个可怜兮兮的失败者,一个令人作呕的油腻大叔。从莱斯特的视角看过去,职场充斥着虚伪,家庭弥散着冷漠,由红玫瑰妆点的篱墙内生长着厌倦、空虚和幻灭感。
天底下最聪明的苏格拉底曾经告诫世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可是对莱斯特来说,本来生活还能将就,可是一经仔细审视,就变得忍无可忍了!他简直无法想象,大半辈子勤勤恳恳,竟然走了一条错路!一切都是套路,神马都是浮云,莱斯特陷入“悔不该”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同样是中年危机,“跟不上”型与“悔不该”型存在天壤之别。
“跟不上”者,觉得自己以前还行,只是当下不成了,前景不妙了。
“悔不该”者,则认定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也都毫无价值可言。这种幻灭,是彻底的幻灭。如果不掀起一场脱胎换骨的自身革命,找出一种新活法,当前和未来也必将是一片黑暗。
当看到美丽性感的安吉拉时,莱斯特突然觉得,埋葬旧我的时机到了。这种心境,与陶渊明决定归隐时如出一辙——“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觉今是而昨非”的莱斯特并没有隐退江湖,而是施展拳脚,企图在现代都市中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伊甸园。他不顾他人的非议和年龄的框定,断然抛弃既有的社会角色,开始了任性率真的生活——辞职、撩妹、买回自己喜欢的时尚跑车;健身、嗑药、到快餐店应聘最简单的工作。总之,莱斯特想用迟来的少年轻狂对抗美国中产阶级的伪善冷漠,逃出中年危机的巨大阴影。
他最终能成功吗?
海军退役中校的一声枪响,终结了这个“大男孩”的穷折腾。
四
中年危机是一个有故事的热题材,自然受到好莱坞的青睐。从《美国丽人》到《杯酒人生》,从《离开拉斯维加斯》到《天气预报员》,形形色色的症状,五花八门的药方,是娱乐,也是启示。细看之下,《天气预报员》(2005年上映)更像是对《美国丽人》(1999年上映)的遥远回应。
就像每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一样,天气预报员戴维·斯伯瑞兹在屏幕上面带微笑,自信而光鲜。可实际上,他所预报的天气趋势毫无科学性可言,风霜雨雪也不捧场,总唱对台戏。遭到愚弄的观众经常把吃剩的鸡块、冰淇凌、巧克力抛向走在路上的戴维。戴维深深地怀疑,这职业生涯还有意义吗?
戴维个人生活更不如人意,夫妻离异,儿子吸大麻上瘾,正在戒毒,可戒毒顾问却对儿子有着异样的兴趣;女儿体重惊人,总是受到同学的嘲弄,孤独寂寞;父亲身患重病,却从儿子这里得不到预期的慰藉。戴维每次出手试图挽救婚姻、保护儿子、帮助女儿、抚慰父母,不仅无功而返,反而把事情搞得更加混乱不堪。
也曾一片祥和,如今四面楚歌。人到中年的戴维产生了极度的幻灭感和无力感。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戴维何去何从?
像本杰明(《离开拉斯维加斯》)那样逃避现实,醉生梦死吗?既然不招人待见,索性用一瓶又一瓶威士忌把自己喝死算了!
像莱斯特(《美国丽人》)那样,不管不顾,任性妄为吗?厌倦了成人世界的污浊和形形色色的责任,就掉转车头,返回那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青少年时代!
像迈尔斯(《杯酒人生》)那样,瑟缩不前,等待女神眷顾吗?可前提是,你得具备迈尔斯那样被极少数女神诚心欣赏的潜质啊!
好在戴维拥有一个智慧而慈爱的父亲。父亲时刻关注他、启发他,没有让这个四十多岁的大男孩选择那些容易的路。
“悔不该”型的中年危机发生时,当事人所面对的,是一幢千疮百孔、即将倾倒的楼宇。此时,弃之不顾是容易的,爆破拆除是容易的,等待他人的救援也是容易的。唯有扶正楼身、修残补缺,是最困难也最危险的。
父亲说:“凡是有意义的事情都不会容易,成人的世界根本没有‘容易’二字。”
戴维走上了最难的路——他迎难而上,继续竞聘《你好美国》的天气预报员,直到搞定;与儿子的戒毒顾问正面交锋,以霹雳手段了结纠纷;用心陪伴孤僻落寞的女儿买衣服、练射箭,让她敞开心扉、获得自信;战胜那种大男孩对旧爱的情感依恋,果断舍弃与前妻的藕断丝连;从小说家父亲的成功阴影中走出来,写作属于自己的科幻故事!
正是在死磕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戴维的疲惫灵魂经历了痛苦而痛快的涅槃重生,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真正价值,远离了那种致命的厌倦、空虚甚至幻灭感。
在我看来,那些成功度过“悔不该”型中年危机的人,就是大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完成了精神三变的“超人”——他不仅具备了狮子的刚猛、骆驼的坚毅,还拥有了婴儿般的真纯与创造性。他在幻灭的废墟上创造出了生活的意义。
你想彻底治愈中年危机吗?那么,就做一个超人吧!
纽约街头,戴维一身西服正装,扛着弓、背着箭,招摇过市。
这个当代唐·吉诃德的身影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陪我们一起度过危机重重的中年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