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中考刚落下帷幕,陪娃写作业成了爸妈的硬伤,甚至有人形象的说: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孩子上小学后,整个家庭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一种叫“作业”的东西,它仿佛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能带来此后一连串的变化——作业事关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事业前途……每个对孩子负责的家长,怎么能不在意这件事呢?
作为家长我们放弃自己的一些活动,陪着孩子写作业,以此希望培养出孩子爱学习、书写工整、规规矩矩写作业的好习惯。
陪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是在孩子写作业时搬个凳子坐在旁边盯着,非常形象地“陪”;有的是不时地过来,先了解下写什么,再不时地过来看看写得怎样,最后还要细心地检查。
无论何种陪法,在孩子的学习上都是全程参与,从头关照到尾。
不知何时起,陪孩子写作业,已成了家长的“功课”。可是结果呢?
近期网上家长吐槽陪娃写作业 :“才开学一个多月,天天陪孩子写作业,夜夜咆哮、怒吼,除了肺活量飙升,其他都衰退了!”
更有家长“哭诉”:“最怕的不是上班辛苦,而是回家教娃做作业,血压分分钟飙升。”
我习惯性中午打卡,看看我家孩子学校的家长群,也是炸了。定睛一看:“亲爱的未来亲家你好,我女儿有房有保险会游泳,年满18会配车,过年随便去哪家。可以不要彩礼,结婚嫁妆配好,送车送房,包办酒席,礼金全给孩子。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现在就接走,把作业都辅导一下,谁家的媳妇谁养!”
引起群里大片宝妈吐槽和讨论,都或多或少表示了陪娃写作业的各种闹心。
随后一位家长又发了男版:“亲爱的未来亲家你好,我的儿子有房有保险会游泳(好几种泳姿都会),会绘画玩音乐。年满十八岁会配车,结婚给房给车给彩礼,礼金全都给孩子,过年去哪家都行。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现在就接走把作业辅导好,毕竟您家女婿出息享福的是您家闺女!”
2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宝妈有共同的话题,作为陪娃写作业一年多然后全身而退的我感概良多,现在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心得。
先说一说孩子写作业需要“陪”吗?
我认为看情况,不断的调整,必须在边上时可以引导教会,尽量抽身而退,一定让孩子知道:作业及学习是自己的事,需要帮助的时候提出请求。
晴晴刚上小学时,我是新手妈妈,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怠慢。加之我们都是上班族,回来的比较晚,她作业基本不做,每天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陪在她身边写作业。
如果我不说写作业,她就玩耍、看电视、吃东西,一直磨蹭着不去写作业。有时候写到很晚,有时候写不完,第二天被老师留堂。
有一次,我加班她作业没写完,她居然怪我没有陪她写作业,还不能出错,出错都是我的错。
有时候,她不想写作业,会给你找各种借口,不是玩笔、扣手、乱画,就是背痒、口渴、上洗手间。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我感觉精疲力尽。
我发现陪写作业有几个坏处:一是孩子会在我面前刻意表现她的痛苦,博得我的同情,这既影响她写作业的专心,又影响速度;二是我陪写,会让她觉得不完成作业至少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是她和家长共同的事,时间长了,会在心理上对我形成绑架,养成依赖性,这特别不利于她自我责任意识的形成;三是我坐在旁边多半会忍不住唠叨一句,不论是略有不满地说“赶紧写吧,谁让你又忘了呢”,还是善意地“以后回家好好记着写作业,不要再忘了”,或者是看她开始磨洋工,忍不住督促“快点写,你看都几点了”,所有这些话对当时的她来说都没有意义,还弄得她烦。
渐渐我发现她有了陪写依赖症的苗头。我想这样下去不行,为什么我一定要陪她写作业呢?我问自己,小时候我们没有父母的要求和监督,作业不也写完了,我想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她的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错了我不提醒,让她自己检查去,自己检查不出来,老师会画圈批改。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对症下药。
所以即使我有时间,也不陪她,即使我当时还不想睡觉,也假装去睡,情绪上更和平,跟平时没有两样,也不去指责她。
陪了一年多,我决定不再陪写。后来我逐渐发现:“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
按照心理学说法:人的天性都是追求自由的,任何为儿童所热爱的事情,当它变成一项被监督完成的活计,让人感到不自由时,其中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陪着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内心绝不会听话。
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记得有看过一句话说:“就算按照大人的强制要求,按时按点地坐在书桌前,并不等于有了按时按点学习的习惯。“习惯的重要性并不止于习惯的执行和动作方面,习惯还指培养理智的和情感的倾向,以及增加动作的轻松、经济和效率。”“陪”所制造的习惯,只是肢体上的;“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陪”与其说在帮助孩子,不如说是在给他制造麻烦。 ”
应该培养孩子在学习上或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的自觉、独立意识,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家长、没有自觉性的坏习惯。所以“陪”与“不陪”与其说是行为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
朗朗刚上小学时,班主任给新生家长开会,提出家长应该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作业要家长签名等要求。
在最初几天,孩子对学校生活、写作业这些事都还比较陌生,记不住记不清作业是什么,在旁边给予他一些指导和提醒,让他尽快熟知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做法。
我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他的作业,最多是提醒他一句:“该写作业了!如果不知道作业是什么,就去爱家委查看一下,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我。”这不是家长不作为,而是有意在培养他自己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他有时候会漏写作业, 我假装不知道。晚上回来跟我说,我说:“咦!你作业不都是写完了么!”“是呀!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他边整理书包边嘀咕着说。“那估计是没有记全,脑袋有时候会忘记,你看想什么办法记住作业,要不记在本子上吧!这样就不会忘记”我说。等到上三年级就开始要自己登记作业了。
他姐姐晴晴已经自己登记作业,作业的事情基本不用我操心了。今天早晨我在刷牙,她跟我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不好的事情,我昨天没写作业。”“那今天也不要写了吧!明天上学你自己跟老师解释喽!”我平静的说。吃完早饭,她默默走进房间写作业去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有这么一段:作者的女儿也是跟我们大多数孩子一样,有时候回家后,一直不写作业。先看动画片,饭后玩了一会儿玩具,然后又看书,又看会儿电视。到了已该洗脸刷牙,上床睡觉时,才想起今天忘了写作业,急得哭起来。
作者说:她和娃爸其实早就着急了,但一直装着没注意女儿的作业问题。直到孩子自己急了,这时才做出和孩子一样着急的神情。
如果家长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这是错误的。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他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它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儿童自己的意愿,他也会更愿意去执行。
这点今早我深有体会。晴晴起床后不换睡衣,在家里走来走去,奶奶说了好几遍让她去换衣,她充耳不闻。然后我平静地说:“已经入秋了,腿光着会冷吧!容易感冒不说,这样光着腿睡衣那么短也不合适吧!你觉得呢?”过了一会儿她就去找衣服了。我问她为什么奶奶让你换衣你不去,妈妈说就去了。她回答:“我讨厌奶奶像命令仆人一样的语气!”
回到作者面对女儿那种情况是怎么处理的?作者说:“你愿意今天写,就晚一会儿睡;要是想明天早上写,妈妈就提前一小时过来叫你;如果早上也不想写,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一下今天的作业忘了写了,这一次就不写了。”
作者选择相信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她说:刚上小学的孩子,如果他以前不曾遭遇学前班或幼儿园布置作业的困惑,如果他的自尊心不曾受到损害,他是不会同意不写作业的。每个学龄儿童心中都有对作业的责任意识、还有自尊和对老师批评的惧怕,这些让他不会随便放弃作业。
作者说她女儿当时虽然很想睡觉,但可能是她觉得不写完心里总有个事,不舒服,就说要现在写。他们说好,那就现在写吧。孩子无可奈何地下床,从书包中掏出书本,说不想在自己的小屋写,要到客厅写,可能是觉得小屋容易勾起睡觉的愿望吧。他们也没说什么,只给她找个小凳,让她到茶几上写,就各自干各自的事去了。
过了一小会儿他们也该睡了,洗漱完后,作者过来看了一下她女儿,刚刚写完语文和英语,数学还没写。作者说:“妈妈爸爸去睡觉了,你写完了自己回房间睡觉吧。”
这时,她女儿抬起头,有些嫉妒地说:“为什么你们大人就没有作业,只有小孩有作业!”作者被逗笑了,说我们其实也有作业,爸爸要画那么多图纸,妈妈要写那么多文章,这都是我们的作业,也必须要按时完成。并说我们可不愿意没作业,没作业就下岗了。
写作业的道理小孩子自己其实也明白,就不用给她讲了。他们又亲亲孩子的小脸蛋,像平时一样愉快地跟孩子打过招呼,就回自己房间了,留下孩子一人在客厅写作业。
这样有没有效果呢?肯定有!作者说接下来几天,她女儿回家早早就把作业写完了,作者心里很高兴,但没有很夸张地表扬孩子,只是淡淡地告诉女儿每天都这样做是个好习惯,应该保持,表情中流露出对孩子的满意。
3
可能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不忍心,觉得自己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会有安慰,会写得更快更好;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可没有你那么好的脾气,我一看见孩子没写作业,火气就上来了。那么,我要说,如果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从不去认真地思考,不去理性地处理,只是凭性情做事,一遇到问题就着急,一着急就发脾气,这只能说明你是个任性的家长。一个任性的家长,怎么可能不培养出一个任性的孩子呢?
心疼孩子睡这么晚,明天还得早起。但这也是孩子成长中应该体验的“功课”,孩子从中一定能学到东西。
孩子忘了写作业并不是件坏事,倒觉得它是个教育契机,可以促成孩子自觉意识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习惯培养上,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家长就批评孩子一顿,要求他作出什么保证,或者由家长直接给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孩子就失去了主动调整的机会,这种调节能力也会慢慢丧失掉。
致使儿童无法养成好习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和指责。
教育学家说:“儿童所有顽固性的坏习惯,几乎都是小问题没得到合理的疏导解决,长期和家长或教师摩擦冲突形成的。”
陪孩子写作业就是特容易养成儿童坏习惯的一种做法。
家长陪的目的是希望有两个提高——效率高、质量高。所以一看到孩子磨蹭或不认真,就会告诉他应该抓紧时间,要认真写。天天陪,这些话差不多就会天天说,因为孩子几乎不可能那么安安静静地长时间地坐着,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把作业写得那么完美。开始时孩子还会在意家长的话,时间长了也就不在意了,这惹得家长说话时就会有些不耐烦,孩子就在情绪上开始和家长对立,事情于是开始走向恶性循环。
4
不过也确实需要有人陪着学的孩子,没人陪就一点都坐不住,甚至是孩子自己提出要求,希望家长陪着写作业。需要家长陪着写作业,这绝不是孩子的天性需求,也不是一个正常要求,这只说明孩子已养成一个坏习惯。
他学习成长中遇到的一系列的摩擦和挫折,已造成了他不会管理自己,造成他内心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他对自我管理极为不自信,只好求助于外部力量约束自己。事实上,他的内心是反抗这种“陪”的,所以即使有家长在身边,他也不可能真正把心思放到学习上。
这种情况,建议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不抽身,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人们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对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孩子写作业还有一个坏处,有些家长因为陪孩子付出了时间和辛苦,就产生讨债心理,当孩子成绩不好或习惯不好时,就会说:我花那么多时间陪你培养习惯,你居然学成这样!这样的话更让孩子丧失自我管理的信心,同时也会产生负罪感,这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也没有好处。
愿我们从本质上去认清“陪写”作业这件事!
如果孩子有需要你帮辅导作业时,耐心点,其实孩子们都是默默努力的小天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