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聲緊雨意濃……
—— 《交響音樂 · 沙家浜》選曲
風聲緊雨意濃天低雲暗
不由人一陣陣坐立不安
親人們糧缺藥盡消息又斷
蘆蕩內怎禁得浪擊水淹?
他們是革命的寶貴財產
十八個人和我們骨肉相連
聯絡員身負著千斤重擔
程書記臨行時囑咐再三
我豈能遇危難一愁不展
辜負了☭對我培育多年
昨夜晚趙鎮長與四龍去送炒麵
為什麼到如今不見回還?
我本當去把親人來見
怎奈是難脫身有鹰犬
那刁德一他派了崗哨又扣船
怎麼辦……怎麼辦?
事到此間好為難……
□□□~~~~
有您的教導
有群眾的智慧
我定能戰勝頑敵渡難關!

昨晚,洋洋灑灑地整了一大篇『音樂文章』,至於文章被收錄進入【音樂天堂】,有點意外。收到消息提示音的時候,心想肯定又是紅方塊兒吧!也無所謂了,這種“多元”雜湊的所謂"文章",硬要去跟那些青春色系的流行歌曲文青民謠埋堆,確實也有點硌色。
於是,也沒有太多感慨。拒就拒囖,浪費一次投稿而已。再說了,現在簡書人氣那麼低迷,入再多官方“專題”也不過如此……

不過結果倒還是有點讓人心慰的。估計是不同的審稿編輯有不同的“審美”,這一次竟被麻利兒收錄了?是文章結構符合專題要求了?還是文章內容跟音樂貼合度達到了“標準”?想了想,好像也沒有准譜,只是覺得投稿還是要因“稿“而“異“,多從自身角度看問題,才會看到自己的問題。
比如,今天這篇,我就不會再去投音樂專題。為嘛呢?因為,我想寫個短篇,以圖片為主,以書法為主。感覺今天寫的字,比較適合簡單地呈現……

《風聲緊雨意濃……》是交響音樂清唱劇《沙家浜》中阿慶嫂的一個唱段,我比較喜歡那種內心獨白式的敘述。其實在京劇中這種表達人物內心的唱段是非常常見的,但唱詞是關鍵,必須能緊貼人物與環境的矛盾衝突。

同時,作為一種戲劇轉折,這種獨白式的唱段往往起著銜接啟承的作用,對劇情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交代”。

就如阿慶嫂的這段內心戲,通過對蘆蕩內新四軍傷病員糧缺藥盡的擔憂和關切,反襯出敵人的蛇蝎心腸和環境的險惡嚴峻,從進退維谷的矛盾中,通過打開思想的“毛“塞,抒發了一種對勝利的堅定信心。

這篇字,用的是比較廉價的舊信箋紙,很薄,也不夠平展,只是作為一種隨手的習練。一稿完成,感覺還過得去,便想著留一個記錄。
這次用的“筆”是一根黑檀筷子,墨法採用的是濃墨,字形較昨天的字起了一些變化,還是標草打底,融合一點真草的筆法。
個別字有點滲墨,不過影響不大,本身用筷子寫草書就不可能每一個字都能保證效果,只要堅持這個癖好就好,重要的是樂在其中。

該曲是由當年中.央樂團的戲劇女高音梁美珍演唱的,整曲直接選自京劇中的選段,只是伴奏結合了交響樂的風格做了一些改變。
梁美珍的演唱在行腔和韻味上都與洪雪飛的京劇版演唱逼近,達到幾可亂真的效果,但細聽之下,也有明顯的美聲演唱特征,我很喜歡她的演繹。

而歌詞方面,交響樂版由於比京劇《沙家浜》電影版早出,因此個別段落的唱詞跟電影“終極版”的唱詞略有不同。

其中京劇電影版中是“怎麼辦……怎麼辦?事到此間好為難……”。我覺得這樣的修改更符合人物內心的矛盾狀態,在唱詞的押韻上也更順暢。
可能有點先入為主,寫的時候,這幾句我是按照京劇的修改版完成的。

發現的時候,也懶得改了,反正意思差不多,差別只是“樣板劇”對文字極致的美學追求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