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刊物精选道学•国学•养生哲思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识道体,养大德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识道体,养大德

作者: 李姐有解药 | 来源:发表于2017-03-21 22:25 被阅读188次

原文

二十一章

孔【1】德【2】之容【3】,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4】。惚兮恍兮,其中有象【5】;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6】,其中有精【7】;其精甚真,其中有信【8】。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9】。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注释】

1.孔:甚、大的意思。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动作、形态、样貌等。

4.恍惚:似有若无,不可指之意。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且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

8.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9.众甫:万物的起始。

今译:大德的形态,是遵循于“道”来变化的。道这个东西,看起来若有若无闪烁不定。那样的惚惚恍恍,其中却有迹象;那样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那样的深远暗昧,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是可以信验的。无论是上古还是当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消去,依据它才能观察万事万物的初始。我怎么知道万事万物的进程与变化呢?从道认识的。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本章开篇便阐述了“道”与“德”的关系。“道”是无形的,它必须通过具体的物来显现,这个显现,就是“德”。道生万物,又内在于万物,万物所呈现的属性,即为“德”,因此老子说“德”是“唯道是从”的,是听命于“道”的。

接下来,老子讲道体。老子说,“道”这个东西不好讲啊,它是恍惚的,它又是实际存在的。

“恍惚”这个词我们似曾相识,在第十四章也讲道体,其中一句“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字完全一样,只是颠倒了顺序,第十四章的“惚恍”更偏静态,有名词的属性。而本章,“恍惚”一词生动呈现着道的存在状态,有形容词的属性。关于“恍”、“惚”这两个字在《道德经》中的意思,各家理解不一,大部分学者解释为若有若无、模糊不清之意。

知名作家雪漠老师在其著作《老子的心事》中,从汉字的构成角度 ,将“恍惚”作为表意字进行了分析,其解释有独到之处:

在汉字里面,所有竖心旁的字都跟心有关,也就是跟心性有关系。“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指的是心中有光,心光焕发。注意,心光焕发、心中有了光明,就叫“恍”。大家常说“恍然大悟”,这个“恍”也是心光焕发的意思。

那么“惚”呢?“惚”是一个竖心旁加一个忽,“忽”又是勿下有一个心。后面的心可以理解为心或者念头,那么竖心旁加勿再加心,就是没有自己的心,或者心中没有念头了。心中无念的状态,就叫“惚”。

“恍”是心光焕发,它属于“有”,有一种观照的、明的东西;“惚”是没有念头,所以偏于“无”,也属于空。

用“惚恍”来形容”道“虽然让我们感觉很抽象,但老子接着明确而肯定地描述了道的实存性,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就像我们常说的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际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章跟第十四章都是讲道体,内容有很深的关联,而且有些句子两相对照,意思很类似。两章都是首先讲述道体,其后再强调依道而行的重要性。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是说“把握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今的事物。能够了解宇宙的本源,这叫做道的规律”;而本章“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老子以第一人称的口气说“道这个东西,一直存在着,我之所以了解万事万物的进程变化,就是从道中认识的啊”,看得出来,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几乎一样。惜墨如金的老子,在“遵道”这个问题上,可谓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我们须得明白圣人教化的一片苦心。

心理治疗有个流派叫“家庭系统排列”疗法,其指导思想就是家庭系统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自然的秩序”影响每一个成员,这个自然秩序便是家庭内在动力系统,当每个成员都恰如其分时,爱就会有效地流动,当家庭成员失序时,能量被卡住,就会因失衡而出现各种问题。这个自然的秩序就是老子说的“道”。更不可思议的是, 家排创始人,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与《道德经》有着极深的连接。

2016年6月92岁高龄的海灵格受邀来到中国,北京青年报对海灵格此行进行了专题报道。

海灵格认为自己在心理治疗领域能有如此成就,与《道德经》密不可分。

他说自己的灵魂始终跟随着《道德经》,甚至他还自问自答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是中国人吗?是的,我是中国人。”

海老爷子这番话,令我这个地道的中国人又自豪又惭愧,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为身为中国人没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本土的文化瑰宝而惭愧。

海灵格说自己创造的“家族系统排列”,就是想把大家带到《道德经》所展示的那个维度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输赢,没有对错……在那里,只有无穷无尽的爱,爱是最大的财富。”海灵格认为家庭系统动力是一股来自更高意识的力量,是中国老子说的道的力量,“这是宇宙间本身就存在的更高意识力量,指引着人们内在移动,我们都活在这种高意识力量的驱动中,这是宇宙的生存法则,人们必须尊重这个力量,如果违背这股力量的时候,家庭、企业、社会都可能遭受一种隐藏的干扰。”

海灵格一直追寻“道”,被誉为倡导爱、序位、完整、和平的一代宗师因此他所努力践行和呈现的,就是我们说的大德。

真正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就是“道”。想要使一切“德”产生效应,唯识得道体,遵道而行。

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老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感叹之余,心念驿动,胡诌小诗一首以告白:

《致“道”》

纵使你变化万千

纵使你难以看见

我明白你就在身边

而且就在我里面

打开心的触角

随时与你相连

你给我能量满满

你给我智慧无边

这颗心啊

不再孤独无依

有你守护指引

与你朝夕相伴

注:1、原文部分参考书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识道体,养大德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二十一章原文: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

  •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识道体,养大德

    原文 二十一章 孔【1】德【2】之容【3】,唯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4】。惚兮恍兮,其中有象【5】;恍兮惚...

  • 相由心生,决定一生的命运

    相由心生,决定一生的命运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大德的形态,跟随着道转移变化,而一...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二十三)孔德之容,惟道

    至道学宫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第二十一章解读。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

  • 初识《老子》第21章

    第二十一章七十一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芒惟芴。芴兮芒兮,其中...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是对第一章的补充。“道”先于天地...

  • 道德经之得道者自画像

    #本文源自道德经之第二十章 开篇绝学无忧,得道者博闻强识,善内敛,极朴素。 众人熙熙,道者淡泊;众人有余,道者若匮...

  • 《2017.05.16传承经典》打卡第21天

    《2017.05.16传承经典》打卡第21天 1、今天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

  • 学习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感悟 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高尚的品德,表现于遵循道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21-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说:真正的德行就是遵循大道。 德行就是遵道和尊道的行为,具体...

网友评论

  • 无住居士:这个家排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好像争议比较大。
    李姐有解药:@无住居士 这是海灵格创立的一个心理治疗流派,依据就是家族成员内部动力系统,看似很玄,但从海灵格做的大量治疗案例看来,的确取得令人惊叹的效果,很有临床价值。但家排非常考验心理治疗师的水平,须是自身人格成熟,修得比较通透有较强的感受力和敏感度,才可能把这个系统用得恰如其分,很多家排心理治疗师并未掌握精髓,不在“道”中,所以这个治疗流派目前确实很有争议。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识道体,养大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kn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