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愿,德之賊也!

作者: 蕊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20:26 被阅读164次

乡愿一词出自论语·阳货篇,代表着一群特殊的人,但他们竟让我们一向温良恭俭的夫子说出了“德之贼”这样严重甚至带着两分恶毒的评语,就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了,这种乡愿到底是何种人物呢?按字面意思理解,似乎就是一乡所愿,可是这难道不正能证明这个人是好人吗?有了疑问是好事,至少我们有了了解真相的前提。

我们先来看看论语里面一句相关连的话,一段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原文易解,便不作翻译了。虽然这句话未明说,但我们认为所谓乡人皆好之的那种人,就是我们的乡愿先生了,那么孔子后面说的不如二字,其实便已点明这类人的一个致命的缺点,其实就是他的定语:乡人皆好之。很容易理解,好人说你好自然是极好的,但坏人说你好呢?其实,更细心的读者应该能看出其中吊诡之处,都说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敌人的朋友呢?简单的从二元对立来看,好人和坏人自是水火不容的,可是又怎能存在一种人竟能两头兼顾呢?即使是墙头草,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它也只能倒向一边,可是我们的乡愿先生竟能同时受到两极端对立的人的“尊敬”,这本身就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事,毕竟不是所有豌豆都是双生豌豆,能同时打着两边的僵尸。

但事实却是这种人是确乎存在的,不过存在的手段,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是极恶劣的,夫子称其为德之贼,孟子认其为乱德之人,反正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因为乱德之人可比那些论语里的“小人”要恶劣多了,小人之小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德,然而乡愿们却是明知故犯呀,倒是应了那句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评语。于是乎,夫子们竞相讨伐也自是应该的。不过追古述今,我们现在倒是很少用乡愿这个词,但是这种人却是存在的。而且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现在大家都喜欢多元化,反对简单的二元对立(当然这本身着实该反对),但是往往有矫枉过正的苗头,其实矫枉过正都是好得,至少人家动机单纯,可事实上,很多人却已所谓多元化的名义无穷的放低着自己的底线,降低原则,甚至放弃原则,而恐怖的是,他们总是能找到合适的说辞,完全相反的事同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在合适的理论下,总是能合乎他们的另类做人“原则”。当然想到这一层境界也是不易的,而更多的人则是在一种惰性和自欺中磋磨。

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将乡愿和现世流行的犬儒主义作了一个类比,依我看是很贴切的,至少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知道眼前的苟且,鄙视着眼前的苟且,却又总是麻痹自己去全盘接受这种苟且。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好多这种言论:

“你以为我想……,大家不都是这么做得嘛?”

“等到你出身社会,你就知道你现在的想法有多天真。”

“你还年轻,你不懂……”

“为了我们的理想的结果,过程苟且一点又何妨?”当然最后这句文绉绉的话,是少有人说的,不过至少很多人是这么做的。还记得前些日子那部驴得水吗?里面那个校长似乎就很完美的诠释了这句不那么完美的话,校长的理想可谓高尚,但为了这种高尚,他做的事却也着实苟且,至少在他一点点剪掉张一曼的头发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而最后他们的理想最后实现与否我并不清楚,但我真的不看好这群人,特别是那声枪响之后。

在许多小说或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人物形象,作者用的描写都是那么类似:被现实磨平棱角的人。石子圆滑一点才能滚得远,适者生存嘛?达尔文的理论永远都是那么有用。可是要全都滚起来了,这个世界却又不好玩了,龟兔赛跑总得有个愚蠢的兔子,不然这出戏就难得演了。

但如今的舆论导向却总是在平淡着这部剧本,无数的成功学在教导这我们人脉的重要性,而本应该是满怀热血的大学生却受其影响颇深,貌似人们都在急着滚起来,人们不再愤世嫉俗,学习开始让位于社团组织,各种各样的扮家家酒般的会议,聚会,大家都好忙,忙着拓宽自己的人脉,忙着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更有甚者,为了不得罪他人,而委屈着自己。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被学生会领导性骚扰了怎么办。当然首先默认题主是姑娘,但如果不是,那么这个问题就更有趣了。可是不管有趣无趣,这个需要问吗?用句其中一个答主的话,学生会主席是个什么玩意儿?要么告他,要么打他,要么嫁给他。难道这其中有这么难去选择吗?所谓人脉,人缘和对所谓穿小鞋的惧怕竟重要到和一个女孩子的清白等同了?一个简单的选择题,那一边竟然加了这么重的砝码?或许这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夫子说的乡愿本身不是一种很难理解,很难分辨的人。但现如今却有各种各样的乡愿在这个世界上发展,演变,或自知、或无知的扮演着极其隐匿的角色,然而又影响深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营造一个鹅卵石的世界。但我想说的是,正因为世界险恶,我们才要选择去做一个善恶分明的人,话不投机,那就只讲半句。我们不需要讨好那些我们厌恶的人,相反,如果你能让他们同样厌恶你,那便是极好的。

相关文章

  • 乡愿,德之賊也!

    乡愿一词出自论语·阳货篇,代表着一群特殊的人,但他们竟让我们一向温良恭俭的夫子说出了“德之贼”这样严重甚至带着两分...

  • 2022论语分享第273篇:有时候,不得罪人就是放任恶

    【论语原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17.13) 【释义】 乡愿:大众好人,老好人。 大多数人对乡愿都疏于防...

  • 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在论语中将那些老好人称之为乡愿,有一句经典的话,“乡愿,德之贼也”,是指那些老好人是品德之贼。 在企业中同样存...

  • 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孟子》作“原”。指一种谨慎小心,没有原则,处处奉迎巴结的人。 孔子说...

  •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十三)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 孔子说:“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摘抄】 乡愿是指当时社...

  • 《论语·阳货》06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子曰:...

  • 请远离那些和稀泥人

    01 孔夫子曾经所过:“乡愿,德之贼也!” 什么叫乡愿?就是你身边的那些“老好人”,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什么事儿...

  • 阳货篇 17.13 古代的伪君子叫什么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译文 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哥布林歪解 乡愿不是回家的...

  • 2018-09-11

    乡愿 德之贼也 可与言 而不与之言 失人 不可与言 而与之言 失言

  • 何为乡愿!

    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是单亲家庭,人情凉薄,人间冷暖,比一般人要看的深些。 什么是乡愿?貌似忠厚,实则里外...

网友评论

  • 8cba8d1b0fb9:乡愿,我的理解就是,好的规矩,落入了一群蠢货组成的集体手中所形成的产物。
  • 循陌不语: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但是还是有些缺乏力道。
    蕊生: @循陌不语 手筋不足,还待学习。😀

本文标题:乡愿,德之賊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nwm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