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典典的蟹妈
永元八年,临川士人陈臣赴洛阳探亲,行至途中,天晚,见万亩竹林旁有一幽静客栈,名悦来,遂下榻于此,与浮梁商人蔡均相遇。
蔡均患病居悦来客栈已久,言谈间方知二人家乡皆为赣州,自是比旁人更加亲近。当夜,陈蔡二人把酒言欢,谈古论今,颇有伯牙、钟子期相见恨晚之意。五更方散。二人各自回房歇息。
翌日,蔡均忽失所在。客栈主人穆阳见房间内并无盗贼出入痕迹,所携他物均在,唯人与财皆失。穆阳心惊,迅疾报官。县丞问明原委,命差役拘陈臣到案。陈抱屈,自言与蔡相识不到一日,有知己相遇之意,断无图财害命之心。
差役搜遍陈臣房间,发现并无陈臣财物。县丞又讯问客栈内其他人员,皆言陈臣乃蔡均最后所见之人,县丞遂关押陈臣。陈喊冤不止。县丞因查寻蔡尸及财物不得,亦未决此案。
一年后,有乡人于悦来客栈附近竹林内挖得腐尸一具,身长与蔡均相仿。县丞得知,遂认定陈臣杀人埋尸,欲秋后问斩。
当夜,县丞入睡前,忽一飞刀自窗外嗖然而入,带一纸条插入床前廊柱。县丞大惊,拔下飞刀,见纸条上书:“杀人者,穆阳也。”
县丞惊疑不已,次日遂拘穆阳,重刑拷问,穆阳受苦不过,遂招供。穆家人变卖客栈营救之,县丞受贿判穆阳流放岭南,穆家老少随之而去,至终老再未返乡。
陈臣放归,先至洛阳,后返临川,忽大富,自言乃承自洛阳远亲之遗产。此后二三年,渐次买田置地,宅内建亭台楼阁,植花草树木。
陈臣最爱竹,自谓竹乃高雅之木,身为读书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遂在宅内庭院植筋竹一町,不几年,竹渐茂盛,在庭院内竟成小竹林。
陈臣大喜,遂于小竹林侧亭台内修石桌石凳,更亭台名为养心斋,复邀旧时友人前来品茶,吟诗作赋,自称尽得竹林七贤之遗风。
永初元年,某日白昼,天阴欲雨,陈臣独自在养心斋内观竹,手中所握茶杯尚温。忽阴风恻恻,刮过小竹林。陈臣觉透体冰凉刺骨,起身欲走回屋。小竹林中突地泛起青烟,一伟丈夫身着白衣,昂然步出,步入养心斋。他面目凶恶,依稀有旧人模样。陈臣大惊,手中茶杯惊落在地,碎成数片。
“陈兄一别十年,近来安好?”
“蔡兄饶命!”
“我非你所杀,自然不会取你性命。”
“陈某有负于蔡兄嘱托,该当死罪!”
“当日你我一见如故,我当你是值得托付之人,是我糊涂!”
“陈某未敢忘蔡兄嘱托,多年来一直周济蔡兄家人。”
“只是,你将我多年经营所得,占为己有,却谎称承自洛阳远亲。”
“陈某知错……”
陈臣伏地颤抖不已,此时空中雷声隆隆,黑云密布,似大雨欲来。陈臣忆起当日在悦来客栈夜谈,蔡均与其酒至半酣,言及身患重病,逗留客栈,怕命不久矣,回不得家乡,托他给浮梁家人捎口信,并密告之多年经营所得财物藏于祖屋地下,托他转告家人。
不曾想,次日蔡均失踪于客栈,陈臣自己也卷入官司。所幸后来县丞捕得真凶,陈臣冤屈得以昭雪。此后,他先赴洛阳,向亲友筹得钱款,后赴浮梁,向蔡家孤儿寡母购得蔡均祖屋,挖取所藏财物后,又转卖他人。
“杀我之人如今藏在你的家中。当日,他后半夜摸入我的房中,趁我酒醉未醒之际,用棉被将我这久病之躯闷死,抢走钱财后,他夫妻二人里外接应,连夜将我埋尸于竹林深处。他因受悦来客栈主人穆阳欺压,怀恨已久,千方百计嫁祸于他,不惜冒险夜入县衙,飞刀投信,不料无意中令你得救。我的魂魄从竹林深处飘起,无所依托,大仇未报,不愿归于地府,遂附于竹根成妖,多年来穿地而行,四处寻找他的踪迹,今日终于在你家寻得。”
“他是何人?”
“他是店小二马六,不过他现在隐姓埋名,混迹于你的奴仆中。天机不可泄漏,我不想让你得知,以免打草惊蛇。我在你家竹根中盘踞多年,念你虽贪我钱财,尚留一丝善念,接济我的家人,所以不曾对你下手。你的所作所为,并无害人之心,却罪不致死。我今日现身,辞你而去,是让你知晓前因后果。”
“陈某愿领罚。”
“一月之内,天罚自来,请陈兄稍安勿躁。”
忽然空中一道闪电,大雨倾盆而下,蔡均灵魂消失不见,只听得雨点抽打竹叶之声,令人惊惧不安。
随后一个月内,陈臣日日在胆颤心惊中渡过,不知会出现何等天罚。他夜夜在噩梦中惊醒,冷汗淋漓。他无心再品茶赏竹,附庸风雅。家中妻子不知内情,以为他被鬼附身,延请道士前来驱鬼,他将道士驱出家门,不许任何生人进入。
一月后,陈臣将家中所余金银送至浮梁蔡家归来,家中忽失大火,众人扑救不迭,火势愈烧愈旺,却不殃及邻人。待火燃尽,陈臣发现,家中其他人均已逃生,唯有一对赵姓仆人夫妇死于火中。自己所建亭台楼阁,全数毁成瓦砾一片。唯有庭院中小竹林郁郁葱葱,随风摆动,飒飒萧萧,如泣如诉。
陈臣心下如石坠地,不由得拍手狂笑三声,对着小竹林叩头三拜而起,掉头离去,不知所终。
后数年,有好事者称,在街头乞丐中见过陈臣,蓬头垢面,拿着破碗,跟人争抢地上一块馒头。亦有好事者称,在庙宇中见过陈臣,他手持佛珠,念念有词,仿佛已然参透世事,看破红尘。
素材来源:
竹中长人
临川陈臣家大富。永初元年,臣在斋中坐。其宅内有一町筋竹,白日忽见一人,长丈馀,面如方相,从竹中出。径语陈臣:“我在家多年,汝不知,今辞汝去,当令汝知之。”去一月许日,家大失火,奴婢顿死。一年中,便大贫。
——《搜神记》卷十七(四〇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