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悟》连载——第十章

作者: 翔宇1995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11:12 被阅读192次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精神和形体合二为一,能够做到不分离吗?专心致志,宁静柔顺,能够像婴儿一样吗。洗净心灵中的尘埃,能够使其洁白无瑕吗?爱戴国家治理人民,能够无为而治吗?感官运动与外界接触,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吗?事理通晓,无所不知。天地生养万物,却不占为己有,滋养万物却不自恃己能,作为万物的长者却不认为自己是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德行。

    屈原作《九歌》发天问,成为千古绝唱。本章所言,似乎可与之媲美。“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精神和形体合二为一,能够做到不分离吗?这一天问,足以令许多人沉默。关于此,笔者想从两个方面阐述。现实中,精神和形体很难做到时刻不分离。否则就不会存在行尸走肉这一词汇。没有了精神的指导,任凭欲望驱动肉体。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灵魂,人则变成了活着的躯壳。精神,无形无色。很难用具体的意象将其表述出来。仿若空气一般,无法形容其存在,却也是片刻也离不得的。中国人讲求个精气神,说的实则就是精神。价值观、信仰......词有异,意为一。精神,着实是空气一般的须臾不可分的宝贵存在。

    有了精神,与精神形体合二为一却是还有着些许差别。说的通俗些,“行尸走肉”与“合二为一”之间还存在着个“言行不一”。换言之,精神与形体的合二为一,还可理解为精神与肢体行动的合二为一。真正可悲的或许并不是不具备精神的人,却是大谈精神之道却不奉行之辈。言语天花乱坠,大道理如滔滔江河般不绝。实际行动上却宛若旁人。表里不一,才是精神和形体之间最为遥远的距离。高洁之精神,践行之决心。唯二者兼备,方能“载营魄抱一而无离乎”。


    余下百字篇幅,笔者着重想谈谈“玄德”之慧。“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天地生养万物,却不占为己有,滋养万物却不自恃己能,作为万物的长者却不认为自己是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德行。施以恩惠,却并不求得回报,并不自得自大。言之易,若要真正做到却是要极为厚重的修养与德行。也便是老子所言的玄德。玄德,乃是德中的至高境界。这里稍作说明,德经部分详加阐释。以笔者之间,玄德之玄即在于不求索取。有之、恃之、宰之,实质都是索取。索取即是一种欲望,德行的施加若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其德也便失去了最本真的面目。

    读毕本章,感慨良多。在自然在道的面前,人实在是渺小的可怜。在这一章中,老子再次强调了贯穿全书的思想:顺应自然,克制欲望。天地万物运行自有其规律。人所能做的是顺应,而不是违拗。道讲求的是奉献,是克欲。滋养万物却不主宰,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品德与情怀!相比于道来说,人的境界岂不是太低了些么?试问,在我们身边的多数人又有谁做事情是没有报以获取些回报的目的呢?这样讲并不是说要求我们只能奉献不能索取。毕竟如果人人都只是奉献无人索取,那么这种奉献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现实的情况是,往往我们所希望得到的回报远远超出了付出所应得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无限膨胀的欲望。当这种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之时,人的黑暗的一面便产生了。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实乃罪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诗舞飞扬:对于这些问题,老子便观世间所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也回答了天与人的不同之处。

      本文标题:《道德悟》连载——第十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mn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