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 • 茶吃喝的讲究
你不爱喝茶?也许只是没遇上好喝的茶——DearTea学茶小记之五

你不爱喝茶?也许只是没遇上好喝的茶——DearTea学茶小记之五

作者: 琴心未央 | 来源:发表于2016-07-07 15:10 被阅读763次

    ①不知道大家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喝茶的?反正我小时候不喜欢啊,觉得又苦又涩的,喝个水嘛何苦为难自己的舌头。有时候爸妈拿回一些据说是很好的茶(他们也不懂来着),我也喝不出个所以然。那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样算是好茶。在我眼里,喝红茶绿茶也没多大差别,乌龙茶?名字怪怪的,跟乌龙球有关系吗?

    ②开始学了一点茶后,六大茶类要能分得清了,六大类下面的每一种茶也慢慢认起来。我们也曾试图自己去辨别茶的优劣,去过茶城、去过龙井村。在店里,试喝了好几种,多少也有点对比,一狠心买了些很贵的。然而拿回家后再喝,坑啊,不好喝!——听说老板的茶叶桶有玄机哦,我们还是太单纯了

    ③这节课,老师一人给了一套茶具。哦耶,我们终于开始学冲泡了 \\(o)/
    然而,呵呵哒,我会告诉你,同一款茶,自己泡的那杯我们只尝了一口,就不能忍地倒掉了吗?那时是真切感受到冲泡水平对茶味的影响有如此之大。

    所以你看,也许没爱上喝茶不是你品不出茶的好,是因为没喝到好喝的茶啊。或者是茶不好,或者是没泡好。不说顶级茶吧,我们普通人怎样感受到茶的好喝呢?我觉得你得有这三样:好茶,好舌头,好冲泡。

    一、什么样的茶算好茶?

    这个其实如果多去茶城听听老板们吹牛皮都能知道啦

    • 产地要正宗 ——“保证是狮峰山的” ,“这个价真不能低了,这可是真正牛栏坑的肉桂啊”。
      出了核心产区的茶自然降等级,君不见哪里卖龙井都打着“西湖”“狮峰”的旗号,哪里的小种都号称自己是“正山”的。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原产地茶叶独特的口感,换了地儿的就是比不过。

    • 树种要牛逼——“千年古树茶哦,我就留了这么一点了”, “群体种啊,可不是别家的人工栽培”。
      原生的跟克隆的就是不一样呗。(话说连多肉也是叶插扦插的跟实生的不能比呀)

    • 工艺很重要——“您看看我这茶,叶片匀净齐整,绝对好”,“茶王炒制啊,虽然不是群体种但口感绝对不输啊”。
      采茶,炒茶可都妥妥是技术活。采茶的该要芽头就全芽头,该一芽一叶的混了一芽两叶当然不行。(那么多片小小的树叶子,都靠人手肉眼这么采摘,也是佩服至极)。制茶工艺就更是讲究多了,每个步骤的差池都会影响到口感。啊,此时的我边打字边喝着一泡被
      炒过火了的龙井ORZ……

    看叶子上的点点
    • 时间就是金钱——“明前龙井啊抓紧机会,后面就只有谷雨茶了”,“10年的陈年普洱,我这也是运气好拿到一饼,再没有了”。
      绿茶都知道明前最好吧?安吉白茶过了那个气温茶青都没得采了。这是越小鲜肉越好,还有越老腊肉越值钱,陈年普洱你们懂的。还记得我们老师说的那个“钞票的味道”吗?

    • 储存有要求——老板从冰箱里拿出层层密封的碧螺春,小心翼翼地说“特级的哦”。
      再好的明前龙井也扛不住你报纸一包厨房里随便扔上几个月这么造啊是吧。饭店喝的普洱为啥总有股怪怪的仓库味?因为它真的是放在食物仓库里储存的啊。任是放成十年老茶的普洱要是储存不当发霉了也没法喝了啊。

    当然,以上就是个评判标准,可以此高彼低嘛。跟找老公一样,高富帅要不起还有经济适用男是吧。非要喝明前的茶王炒的狮峰山的群体种,土豪请你带上我!


    清尘:* 老师,你帮我买点好茶呗?*
    老师:你要龙井啊? 龙井我还真能买到最好的,茶王炒的。
    清尘顿了顿……哼唧:嘤嘤嘤,还是算了吧老师,有没有再低一点档次的?要是喝过最好的了,我以后还怎么喝得下去43号啊?!
    南乔:唉,遇上过世界上最好的那个人,就再也不能将就了!
    何以琛附体啊!!!


    二、你有没有好舌头?

    首先你得坚定地相信爸妈给我们的舌头是好使的。尽管每个人口腔敏感度有差异,但是基本上只要有对比,每个人都能喝出差异来。
    我以前也觉得自己喝不出,看资深茶客们写的品茶感受都无比玄妙,高深莫测。在老师的引导下才逐渐体会到,其实是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来感受茶的味道。 哪怕我们一日吃三餐,要想当美食评论家不也得先学点“绵软入口即化”“口感层次丰富”之类的点评角度嘛?茶之味也有不同的评判维度。

    香气:好茶叶因茶树品种和制作工艺,天然(非人工加香料)带有不同的香气,有花香、果香、食物香等等。从专业审评角度,这些香味有芝兰香,熟果蜜香,地域香等不同的定义。不过没达到专业水准并不影响对香气的感受。每次上课我们都有稀奇古怪的形容,海苔味,玉米味,野菜味,槟榔味也是我们真实的体验。

    口感:茶汤入口的第一层,有对鲜爽、苦涩、微酸等味道的感受和厚、稠、滑、活或者涩、薄等汤感的感受。接着,会渐有生津回甘,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生津回甘的程度和速度可以说也是鉴赏好茶的重要指标。

    喉韵:茶汤过口腔后,带给喉咙的感觉,会有回甘、润滑的韵味,或者不好的感到锁喉。

    茶气:好茶茶性散发,带给人毛孔张开,热气在胸腹游荡,出汗,打嗝等感受。

    像现在的我对茶气还没什么明显感受,汤感的判断时灵时不灵的。不过人的感受性和敏感度都是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提高的。
    听到老师两口喝出一款西湖龙井来自四川的时候,我们也是懵逼的。问之怎么喝出来的,答:“你们喝太少。喝的多了就能喝出来了”。


    如何从零基础成长为一名茶客

    三、再好的茶也抵不住烂冲泡

    唔,开头说的我们的表现,就是最佳“栗子”-_-||| 同一款茶,我们泡的自己都喝不下去……
    喝过了又香又醇的,谁还要喝又苦又涩的? 为什么苦涩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出汤太慢,泡过了!
    再想了想以前家里喝茶,水温不讲究,茶叶量随意,然后一泡一整天,茶汤茶叶不分离,能不苦涩吗?!

    越泡越苦涩.jpg

    茶叶内含的丰富物质在水中的溶出是很快的,冲泡方法的微弱不同都能引起不同的口感,像是好茶的头几泡晚一秒出汤可能都是不可挽回的伤害,用滚开水泡碧螺春这么娇嫩的茶就是暴殄天物等等。

    日常生活里自然不必像工夫茶那么讲究的又是盖碗又是公道杯的,然而还是有便捷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喝到出汤时间合适的茶水,比如说飘逸杯或者用茶包。

    即使不分离茶汤,比如商务接待这种情况下,懂得茶性也会帮你有技巧地泡出更好品质的茶:例如玻璃杯泡法的绿茶减少投茶量,控制续水的时机和水温。美人老师说了,没有特别好的茶叶时,能把5分的茶泡出10分的口感,那才是真本事


    美人老师展示表演性茶艺流程的姿态特别漂亮,所以我们对冲泡课是期待已久。不过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盖碗泡法:一边翘着兰花指,优雅的端起茶碗,出汤;一边大叫:烫烫烫!拿不住了!老师我先放一下……当然多吹两回手,茶也就泡过了
    要问怕烫怎么办? 答:多烫烫就适应了……


    美手也要不怕开水烫.jpg

    玻璃杯泡法:注水要求高抬手点三次,水流平均,正好斟七分满的水,不多不少,这叫凤凰三点头。
    换我们来:一、二、三,哎呦手抬太快了,才小半杯水,再点一下,再点一下,再点一下,终于差不多七分了。
    “呃,你这凤凰六点头不错……”


    这是老师的美手,我们的还不好意思见人

    喝茶是件丰俭由人的事,可以讲究地喝,也可以将就地喝。我们并不总是能用最讲究周到的方式品味一壶工夫茶,然而它有那么多的美好,每多了解它一点,都能让自己在有限条件下体验到更加棒一些的享受。

    哦,当然,有人可能说,我就是不喜欢这么清淡的口感(像队长那个大老粗肯定说:嘴里淡出个鸟来)。然而除了清茶一杯,茶叶其实还有各种各样重口味的奇葩饮用方法。是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易木成华:处处有学问!
        >其实是不知道从哪些角度来感受茶的味道。 哪怕我们一日吃三餐,要想当美食评论家不也得先学点“绵软入口即化”“口感层次丰富”之类的点评角度嘛?茶之味也有不同的评判维度。
        精到之言,这也是为师之道阿
        琴心未央:@易木成华 我只是随手想到这么个类比的例子,您这个总结有启发

      本文标题:你不爱喝茶?也许只是没遇上好喝的茶——DearTea学茶小记之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dl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