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最好的成长
最近的一个月里,我对自己的“网络资源”做了两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在Cctalk个人平台(七乡师者普利辉)升级了原有的“教师成长营”分享课程,增加了一个专栏“师者杂谈”且设为付费总价99元。
二是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试增设“教育微视界”,可能到后期依然要设成付费形式。
一个共性——付费、规范。
实话讲,可能我不自量力;也实话讲,就目前铺天盖地的互联网资源看来免费的内容数不胜数,还需要付费看岂不是笑话?
我知道是笑话,但我依然会坚定信心去做。因为我明白,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最好的成长。
所以,与其说我不自量力地开设付费栏目,还不如说“我逼自己更好地成长”。
是啊,这样的形式非常“逼人”。或许一个付费的都没有,但录制的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实际上,目前还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已经有三位付费顾客)。
虽说已经“策划”了一个多月,但是课程的更新只有三个。原因有二:录制一个课程前后需要尝试八次左右才能较为满意存用;课件和录制环境有待改善,目前环境并不理想——粗糙、简陋。
八次是什么概念?就比如一次二十分钟左右的分享课程,我得录制8*20=160(分钟)共近三个小时。
虽然慢了许多,但是每个课程或者说每个专题经过八次、数个小时的磨练。这是最大的挑战,更是最好的提升,其价值就体现在这里。
我想:在“师者杂谈”专栏,我将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最少录制每个专题不少于二十分钟的三十个课程,涵盖教育科研、家庭教育、学习成长等五个方面。
对,就定三十个课程的小目标,按照上面的计算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我将利用90个小时来强化磨练。其过程性价值,可想而知。
至于在公众号增设“教育微视界”,我想其意义不亚于上述课程的开发。
提及“教育微视界”,我深受感触: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更是通过众多微妙的东西而改变。
什么是爱的教育?什么是民主教育?什么是自尊?怎么引导和激发孩子发展?
说多了,说大了,都是空话,实际的践行需要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找到微妙之处,点点滴滴逐渐转变。
原本我想:成功率或者说意义性不会太大。但是,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微信视频号开设的“教育基础常识60秒”,我更有了信心。
但是,不是和李镇西老师、我们心目中的大咖人物比,而是我坚信:行动就是收获,坚持一年、两年、甚至于更多年,一定能有奇迹。
当然,这个奇迹不是有很多人付费学习,而是在这两个栏目的准备、录制、存用下,通过两年、三年,我一定取得不同的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