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挺经》36

作者: 山谷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3:46 被阅读9次

柔弱胜刚强,“柔”弱也是一种竞争力;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强,是人生时常需要修的功课。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二卷廪实尾篇。

以正理言之,即孔子忠敬以行蛮貊之道。以阴机言之,即句践卑辱以骄吴人之法,闻前此沪上兵勇多为洋人所侮慢,自阁下带湘淮各勇到防,从无受侮之事。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我苟整齐严肃,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无端欺凌。既不被欺凌,则处处谦逊,自无后患。柔远之道在是,自强之道亦在是。

从正理上说,我们以孔子的忠敬来与洋人共事;从机谋私利来讲,我们可以采用勾践卑辱以使吴王骄傲的方式,来对付洋人。听说前些日子,上海的兵勇多被洋人侮辱轻慢。而自从你带湘淮各处兵勇防卫以来,还从没有受辱的事。

孔子说:能够自治的国家,谁敢侮辱。如果我们整齐严肃,各种事宜处理妥当,自然不会无端受欺。既然不被欺凌,就要处处谦逊,自然无后患。以柔和之道谋发展是这样,自强的路也是这样。

太平天国盘踞南京,上海的士绅完全没有安全感,尽管那里有英法等国军队保护,他们还是不放心,就请求曾国藩派军队去镇守,曾国藩就安排李鸿章去家乡招募勇丁,组建立彪悍的淮军,并配以新式的武器,用火轮船直接运到上海。

自此,李鸿章正式自立门户,昂首阔步地踏上近代中国史的舞台,一路青云直上,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这位聪明绝伦的年家子,沿着老师的足迹,成为了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洋务先驱之一,占据清末中兴四大名臣的一个席位。

以上这段话,就是李学生刚到上海时,曾老师给予他的淳淳教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己整齐严肃,妥善处理各方事宜,别人就不会轻慢,自己就不会被欺凌;为人谦逊,就不会有什么后患。

柔弱胜刚强,“柔”弱也是一种竞争力;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强,是人生时常需要修的功课。

  

第就各省海口论之,则外洋之通商,正与内地之盐务相同。通商系以海外之土产,行销于中华。盐务亦以海滨之场产,行销于口岸。通商始于广东,由闽、浙而江苏、而山东,以达于天津。盐务亦起于广东,由闽、浙而江苏、而山东,以达于天津;吾以“耕战”二字为国,泰西诸洋以“商战”二字为国,用兵之时,则重敛众商之费;无事之时,则曲顺众商之情。众商之所请,其国主无不应允。其公使代请于中国,必允而后已。众商请开三子口,不特便于洋商,并取其便于华商者。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就各省出海口来说,我认为和外洋通商,正和内地盐务相同。通商就是以海外的土特产,行销中华大地。盐务是以海滨的各物产,行销于口岸各方。通商由广东开始,由闽、浙到江苏,到山东,到天津,盐务也是兴起于广东,由闽、到江苏,到山东,直达天津。

我们以“耕战”两个字为立国之本,泰西各外国以“商战”两个字为立国之本。需要动用军队时,就重重地收商人的资费;和平无事时,就照顾顺随各位商人的要求。众商人所请求的,国王没有不应允的。他的公使代商人向中国提请的事务,定要等到应允才罢休。众商请求开放三子口,不但便利洋商,也便利华商。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购买实用的外洋器物,更属名正言顺。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形成了五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讲求自给自足,开拓一块地去种植、浇水、施肥,只要不闹天灾,没有战乱,都会有稳定的粮食来源,人民安居乐业,桃花源是农业文明的理想国。

西欧等国家都是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就要去冒险,不可能有固定的粮食来源,只有不断地去探索,进行海外贸易,发现新大陆,由此孕育出了工商业文明,工商业文明讲究的是交换、聚集和汇通,在交易中各方得利。

明朝后期开始实行海禁,停止一切民产的外贸,清代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迫打开通商品岸,当然很不适用,必然会很排斥,要学的东西太多,还不愿意学,因此,在近代中国只能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至于资本主义本身,是断然无法发展起来的。

直到甲午海战后,才猛然警醒,原来隔海相望的那位学生——日本,已经超过了老师。

中国近代中国史上,最屈辱的幕,自此拉开了。

相关文章

  • 读曾国藩《挺经》36

    柔弱胜刚强,“柔”弱也是一种竞争力;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强,是人生时常需要修的功课。 诗人解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二卷...

  • 读曾国藩《挺经》54

    诗人读曾国藩《挺经》第十八卷“盈虚”下篇。 至此,读曾国藩《挺经》已经结束。接下来会把《道德经》剩下的六十章读完,...

  • 读曾国藩《挺经》04

    卷一 内圣4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

  • 读曾国藩《挺经》06

    卷二 砺志(下) 明德、亲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

  • 读曾国藩《挺经》01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一种理想人格,指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外王,先得从内圣做起。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

  • 读曾国藩《挺经》05

    卷二 砺志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轨,而日即高明。贤否智愚,所由区...

  • 读曾国藩《挺经》07

    卷三 家范(上)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

  • 读曾国藩《挺经》03

    卷一 内圣3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

  • 读曾国藩《挺经》02

    卷一 内圣2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

  • 读曾国藩《挺经》08

    卷三 家范(中)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挺经》3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l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