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天倪”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6-23 22:35 被阅读0次

庄子云:“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齐物论》)

每个人都有成心,庄子指出来的目的当然就是要减少成心,视野越开阔,越能包容不同的观点。孔子讲忠恕之道,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别人。理解别人,是一种修养,一种尊重,一种品格。

人时时处处有好坏之分,是因为有是非之分。是非之分从哪儿来呢?从求知来。我们都在求知。

我们大多数人求的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叫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各种专业知识。庄子说古代人不是这样的,古代人的知识有这几个层次:

第一层是“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这样的人洞察到宇宙中还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是什么样,其实就是关于道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最完备了。

第二层是“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也”(《齐物论》) 。他们洞察已经有万物的世界,但万物还没有区分,也就是混沌的状态。在今天,这是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做的事,对史前世界的研究,有物,但人还没产生,还没有人的历史。

第三层是“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天地万物有区别、有界限了,但没有是非之争,完全是自由自在、百花齐放的状态,这就是文化刚刚产生时的知识。

庄子说,这三层知识虽然层层降落,但都还不错,到了第四层就坏了,这就是“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有了是非之分,这样就有争辩、有攻讦了,道也就残缺了。也就是庄子《天下》篇说的:“百家往而不返,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关于宇宙整体、关于道的知识我们是没有的。那时候万物一体,没有差别,没有好坏,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都值得欣赏与赞美,人们没有争端,没有好恶,那是最纯粹的最初的生命状态。

是非产生之后,人就时时处处有好坏之分了。庄子想说的,就是宇宙之初,混混沌沌的状态最美好。人一产生,立刻就有了区分,从性别、力量的区别,到价值观的区别,等级的区别。

庄子说:“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齐物论》)这一段呼应了之前我们讲的齐是非、定标准的问题,哪一个都不是绝对公正的标准,所有的尺子都是人定的,都有它的局限性。

庄子对自我、他人、人与人的竞争、真理,都有清醒的认识。这是客观态度、理性精神。他提出“天倪”这个概念,就是天然的分际。通过自然去融合各种矛盾,因应变化才能无穷无尽。忘记年岁、忘记仁义才能畅游于无穷之境,把自己寄寓于无穷之境中。

相关文章

  • 庄子的“天倪”

    庄子云:“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 《庄子•逍遥游》鲲鹏寓言中“大”“化”的寓意

    寓言是庄子及其后学思想之主要表达载体,《庄子·寓言》开首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即谓“寄寓...

  • 國學漢字

    【國學漢字】 【词语】天倪 【读音】tiān ní 【释义】指天边。也指自然的分际。 【出处】《庄子·齐物论》:“...

  • 庄子: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两不相伤】

    今天开始学习庄子《应帝王》,先讲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齧缺向王倪请教问题,问天问地问鬼神,而王倪都没有能回答...

  • 《迟到千年》——苏打绿

    卮言春天破碎秋千 ( 卮言:zhī yán《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踟蹰不如停止抱歉(踟蹰:chí ch...

  • 庄子 · 齐物论 十二(存在危机、天倪)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去劝解别人的时候,这还算是可以意识到的辩论的头脑。渔夫篇,魍魉篇还会涉及到很多激烈的辩论,是我们意...

  • 读《庄子》// 齐物论(十八)

    庄子·齐物论(雅译) 续 啮缺问老师王倪: “您知万物有共同标准吗?” 王倪回答:“我何从知晓!” “您知您所不知...

  • 《庄子》学习笔记149

    (《庄子·杂篇·寓言》开头两段,文字不容易读懂,这里仅仅是我个人的理解)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丨《寓言》章一

    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

  • 一段对话

    【夜读】《庄子·齐物论》里,有一段啮缺和王倪的对话。 啮缺连问王倪,三个问题:“你知道事物有共同的标准吗?你知道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的“天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bk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