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139447/fac0361d7430b8e8.jpg)
与曾国藩十多年京官的经历不同,九弟曾国荃仅仅是湖南乡下的一个土秀才,并没有什么经验和政治眼光,而且性格和哥哥曾国藩也是完全不同,简直就像一个大老粗张飞的性格。但他后来也因太平天国战功,被封为一等伯爵,官至两江总督,两广总督。这还要多亏了他哥哥曾国藩的提携。
曾国荃早年随曾国藩筹建湘军,到了1856年,他自己回乡招募六千乡勇。赶去救援江西省吉安,靠着敢打敢拼的勇猛,曾国荃初战告捷,攻下吉安,于是此后曾国荃的部队也被称为“吉字营”。在随后与太平天国战斗中,曾国荃愈战愈勇,他的“吉字营”也迅速扩充。而此时,曾国荃翅膀长硬了,又仗着自己是大帅的亲弟弟,于是气焰越发嚣张,经常和哥哥曾国藩顶嘴,曾国藩算是为这个弟弟操碎了心,每次都好言相劝,生怕他惹出什么是非来。
无知者无畏,曾国荃打仗确实生猛,多次在哥哥被困之时前去解围,力挽狂澜。曾国荃打仗有个特点,遇到久攻不下的硬骨头,就采取挖壕筑垒的战略,实行长围久困之策。以后攻安庆,陷天京,曾国荃都以挖壕围城取胜,因此有了“曾铁桶”的外号。像曾国荃这样的粗人领兵,军纪往往是个大问题。而跟在他手下的往往是一些亡命之徒,并不是靠打仗救国,而是靠打仗发财的。所以每下一城,往往会出现烧杀劫掠的现象,曾国荃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曾国荃在官场上名声一直不好。
曾国荃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好大喜功。他对哥哥的教导一直不服气,一心想打下天京,立一个大功好好证明自己给哥哥看。于是在1863年开始,“曾铁桶”开始围困天京。而此时,皇帝下旨要求曾国藩前去上海救援,曾国藩本来想把这个美差交给弟弟曾国荃,因为上海财力雄厚,而且江苏巡抚这个肥缺尚空。不成想曾国荃并不领情,打下南京的功劳一定要是他的,他现在哪都不想去。于是曾国藩无奈,只好把这个差事交给了自己的小学生李鸿章,李鸿章到了上海如鱼得水,迅速崛起为一股新力量。而曾国荃面对天京这个硬骨头啃了三年才肯下来,最后军功薄上一摊,他反倒不如李鸿章。
最后曾国荃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攻破天京。他的手下争先恐后地杀进天京城,并不是因为抢军功杀敌,而是将此作为发横财的绝好机会。《清史稿》记载,曾国荃部进了天京后抢掠三天,杀死的人有十多万,而后来学者考证,当时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军官远没有十万。多灾多难的石头城又遭一次浩劫。
太平天国是最大的一个悬案可能就是天京的“圣库”到底有没有被曾国荃私吞。传说中因为太平天国的十年腐败统治,收刮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存于圣库。当时大半个中国被打得千疮百孔,朝廷财政岌岌可危,急需这笔银子来解燃眉之急,而曾国荃却上奏朝廷根本没有。于是坊间流传,天京的金山银海,都被曾国荃私吞,并且细节描写活灵活现,确实让人容易信以为真。
但经过现有大量学者考证,天京之劫虽然很惨烈,但大部分是曾国荃对其部下的军纪败坏的纵容。而他本人并没有从中获得太多财产。而说他私吞了上千万两白银的流传,只是后来的一些刻意抹黑。曾国荃一生的积蓄也不过百万而已,并且大部分是他后来升任两江总督两广总督任上收受的陋规而已。
曾国荃这一身的功名,真算是他脑袋别裤腰带上杀出来的。如果说曾国藩依靠的是儒家士子的信仰,那么曾国荃又是以来什么作为精神支柱呢?
1884年,此时他已就任两江总督,身为朝廷封疆大吏,左宗棠奉旨从北京赴福建督师,走到南京时与曾国荃会面谈,闲聊的时候,左宗棠问道:“老九一生得力何处?曾国荃想了想,说出八个大字:“挥金如土,杀人如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