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戴氏春秋岛主必赞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4.44 襄公在位初期的军事行动与

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4.44 襄公在位初期的军事行动与

作者: 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 来源:发表于2024-06-02 22:1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西宫之难”的发生以及郑国暂时降晋(前563)之后,楚令尹子囊见郑国有变,紧急帅师救郑,与诸侯之师夹颖水对峙。考虑到诸侯之师自九月初在牛首集结,到十一月已经两个多月,而楚师初到新锐,所以郑国判断诸侯不能持久,就半夜偷偷离开郑都涉颖水又与楚人媾和。此激怒了晋下军将栾黡并要求伐郑。对此元帅荀罃既不愿冒险与楚师决战,也不肯强攻郑都,担心“战而不克,为诸侯笑”,所以仅掠其北鄙而还。

襄公十年诸侯围郑与楚师救郑形势

    如图:红色线条表面当年晋国率领各路诸侯在宋、郑之间的牛首集结后围郑,当迫使郑国暂时屈服并退守虎牢修整,随后南下与来援的楚国对峙,之后又回师掠郑之北鄙而退兵。绿色线条为楚令尹公子贞(子囊)帅师救援路线;蓝色线条为郑人偷渡颖水于楚国媾和路线。

    襄公十年冬天诸侯长时间兴师动众却没能制服郑国,其根源在于整体目标过于复杂,需要照顾的面太多、太广。一方面既要保护宋国不受袭击,又得把守住进入成周附近和“南阳之田”的入口;另一方面既要迫使郑国屈服,还得负责挡住可能来援的楚师。整个冬季之役消耗甚大,徒劳一场而一无所获。相反郑、楚则策略简明,郑国固守待援,楚国以锐师救援;诸侯在则完聚入守,诸侯退则窃与楚盟。

    总体来说,自从成公十六年(前575)以来诸侯先后五度围郑,唯一拿的出手的成绩就是构筑了一座要塞,形成了一套颇具威胁的“虎牢战略”。但就实惠而言,楚国确实给予了郑国相当大的领土和人口资源,所以郑国尽管在外交政策上反复骑墙,但是总体来说是偏向楚国一方的。这就是为什么欲从楚的“执政之三士”死难之后,新执政集团的子孔、子蟜、子展依旧追随着原有路线在晋、楚之间反复切换,也就是其所谓“唯强是从”的策略。

    此局面其实争霸双方以及诸多追随的诸侯国同样是洞若观火,照这样下去不过是徒麋资财而不会有结果,除非晋、楚双方国内有变,所以总体来说前途非常悲观。

    单就鲁国而言,这一年(前563)中两次动员:上半年孟献子帅右军从三月“钟离之会”、“柤之会”到五、六月“偪阳之役”持续了三个月,其时正值春耕时节;下半年没等秋收结束就动员季武子帅左军“师于牛首”、围郑、戍虎牢再与楚师对峙,又掠郑之北鄙,前后持续两个月。不仅如此,两次动员之间的七月还遭到楚、郑之师掠西鄙以及莒国掠东鄙的干扰。期间虽未向境外出兵,但想必也极大地影响了夏收作业以及部分产出。所以这一年鲁国遭受了极大的内外压力,已经接近于其能够承受的极限,如果不是晋国及时回师东向整合诸侯,恐怕楚、郑之师的劫掠会造成更大破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春秋之一:卿制及军制 —— 4.44 襄公在位初期的军事行动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wd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