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正念百天打卡#9
练习内容:正念的固定练习和随时练习
时长:累积30分钟
结果评估:平台期,没有太多新的感受。实践的重点是把正念从刻意到“自然而然”的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用接纳的心态观察自己和事件的关系。
打分: 7分
感受与好处:
今天的练习中,对“自我为中心”有了一点点新的洞见。
以前说某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多半是认为他或她很自私自利,凡事把自己放在最前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现在觉得这只是“自我中心”这个概念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场景是,觉得很多事情都和自己相关:比如经过某个办公场所,看到同学同事在悄声窃窃私语,然后忽然停下来一片安静;或者对面走来某位熟悉的朋友,但既没有眼神接触更没有打招呼,等等这些一定多少遭遇过的现实场景。
之后很可能会多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什么?是不是周围的人在议论自己什么?甚至更焦虑的人会担忧的更多:会不会是一种群体排斥和攻击行为?又或者上升到种族,性别,年龄等的歧视角度。这些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体现,因为经常把别人的行为和自己扯上关系。
我们前面讲《批判性思维》的时候提过Vencent在书中讲过的那些思维陷阱和谬误,其中就包括类似以上的情况。如果能同时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自己的想法,就会发现多数的场合下,这些都仅仅是主观猜测和臆想,没有事实根据。众人议论的突然暂停,可能刚好是自己赶上了别人对话的中场休息;一群人在小声讨论,也许是在八卦,但很可能议论的是老板日渐后退的发髻,小团队里某个不太希望整个部门都知道的信息。
总之就是不需要总把自己放置在谈论的“中心”。大家并没有时时刻刻都在议论你。因为你更关注当别人提到你的那些时刻,而提到其他别人的时刻,更可能的是概率是一样的多。不要把自己想的太特殊,也是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的方法。
为什么要把“自我中心”单独拿出来讲一节呢?因为如果太注意自己,就不能同时关注身边其他的人和事,包括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包括周围那些本来更需要你关心和爱护的“弱势群体”。第二,如果太以自我为中心,就很难听取意见和不同的声音。不能谦卑,就无法真正做到接纳。太注意别人是不是接纳自己,是不是认同自己,因为首先自己并没有肯定自己。所以才会向外求。
不肯接纳,就会想办法逃避和否定那些让人难受的,更具挑战的情绪。太自我中心,又会让自己进一步不接纳不谦卑,不愿意顺从,进而关闭自己的感官。这两者是相通的。
另一个注意到的改变是,咖啡喝的明显少了。虽然不太确定是因为用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冥想,还是单纯因为休息的时间变多因此精力更充沛,精力的质量更高。想到之前对咖啡的依赖,当然部分原因的确是咖啡的香醇,另外就是过度疲劳需要提神解乏。但更多应该是一种心理依赖:好像是工作的一个预设,没有咖啡不能正式开始进入状态。就像有些人睡前一定要喝牛奶,有些人饭后一根香烟。都是一种习惯性的舒适区,一个熟悉的人工场景,让自我在纷乱的环境中能保持一种“掌控感”。
不管是自然的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还是刻意的在控制,选择打破舒适的,无意识的“安全区”,都可以强化和锻炼自己对正念冥想的运用。
正念不是学会的,不是训练出的新技能,它是我们人类本身就具备,或者说,是所有生命都具备的,就是一种活在当下关注现在的本能。正念不是让人“盲目乐观”的不考虑未来,而是让人要专注不要一心多用。虽然我们每天事务繁多,但快速切换思维心态,与把精力碎片化同时分配给多个任务,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至于两者相比,效率和真正的产出孰强孰弱,想必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