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过年的感觉了。现在的过年除了吃喝就是打牌打麻将,在自家打,去亲戚家拜年也打,平时吃的就跟过年一样好,过年的感觉就只剩一个字:累!小朋友还好,可以收压岁钱。
还是儿时的过年有过年的味呀。怀念儿时过年的那种感觉:期盼,开心,回味。
我出生于60年代末,那时候农村生活还很困难,我们家尤其困难,因为兄弟姐妹多,而且我妈又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学。
在我印象中,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而且还不是每年过年都有新衣服穿;只有过年才能痛痛快快地吃上肉,平时只有五月份双抢(抢收抢种)的时候才能吃一次;只有过年才能玩上几天,还得过年前先把猪草多多地割回家堆上;最开心的是每年过年都要去外婆家舅舅姨妈家拜年,有好吃的,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哈哈~虽然不多,就两三毛,我外婆发的最多,五毛。那时候1分钱能买️一颗糖,5分钱能吃一碗豆腐脑。
所以那时候我们非常盼望过年。有一首童谣是这么唱的:麻尔秆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记得有一年过年前的某一天,我和小姐姐一起去田埂上割草,在生产队晒场旁边的机耕道上,姐神秘地告诉我:“我妈给我们俩姐妹一人做了一件线呢衣服。”我听了好高兴!心里一直盼着~有盼头的日子就是开心!意外的惊喜也很好,但是我觉得有盼头的感觉更好。
1978年恢复高考,我大哥我小姐姐同时考上,我大哥考上大专,我小姐姐考上中师(78年她刚好初中毕业)。那一年我们全家好开心!好像天空突然放晴了,我们看到了希望!虽然生活仍然艰苦。
1980年冬天我爸妈把旧房撤掉建新房,那时我大姐已经出嫁,我大哥上大专,我小姐姐上中师,我四哥上初中,我和弟弟上小学。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爸妈身上。建新房又是必须的,因为原来的房子实在太小,我们又一个个大了。

那一年的过年,我们全家都记忆深刻:就三斤猪肉!
八口人,三斤猪肉,过一个年!没有腊肉香肠,更没有鸡鸭鱼。但是那一年我们过得却无比开心!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二,我们几兄妹都上附近山坡上去挖土石,用板板车拉回来填平地坝——我们的旧房子和地坝比房前的地要高出一米左右,新建的房子由于扩大了面积,没有地坝,必须用土石垒出一个地坝来。
那个春节,虽然我们八口人就吃了三斤肉,但是,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快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当时刚改革开放,国家、家庭、个人都充满希望。尤其是我们家,看到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光明前景。
当然就是那一年我们家没有吃腊肉香肠,其它年份再苦再穷,我妈都准备得有腊肉香肠。那时候,大年三十上午,我妈煮一大锅腊肉香肠,还有猪头猪尾,猪心猪肝。还没有摆上桌,我妈就把腊肉骨头拿给我们啃,好香啊!连骨头都香,就更不要说腊肉香肠了!怎会不香呢?一年就吃一两回肉,而腊肉香肠只有过年才吃得到。就是一般人的手艺做出来的腊肉香肠都香,何况是我妈的手艺。
一般我们初二初三到我外婆和舅舅姨妈家拜年,初四初五就返回。时间虽短暂,而且全靠两条腿走山路,遇到下雪下雨天还泥泞无比,但是还是很愿意去走那一趟!仅仅是为了领过年钱吗?我觉得不是。既然猪草都已经准备好了,过年都不走走留在家干吗呢?家里又没有电视更没有电影。再说,半年甚至一年都没有见过外婆、舅舅舅妈、姨妈姨父和表兄弟姐妹了,也挺想他们的。
那时候过年穿的新衣服,只有外面一件套棉袄的是新的,里面的棉袄、线子(那时候买不起毛衣)、贴身的衣服都是旧的。尽管这样还是很开心!大家都一样。我妈那时爱说一句话:只要洗得干净,补得光生。
领压岁钱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除了外婆舅舅姨妈给,一般情况下我妈也会给我们发,每人一毛钱,遇到困难年份,一毛也没有。不过没关系,我们理解。爸爸妈妈能供我们吃,供我们穿,供我们读书,就已经不错了,很了不起了!
我们感恩父母,感恩那个时代!虽然生活艰苦,但我们感受到了爱,也看到了希望!也正因为艰苦,年味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