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关注的个人自媒体号比较多,而大部分都是从某几个号推荐的,以及推荐的号推荐的,以至于有时候觉得自己关注的人要么同一个行业,要么同一个圈子。
这几天同时从不同的作者那里看到同一个话题:罗振宇。可是,不再是大多数情况的观点一致,这次,这几个人几乎站到了对立面,甚至隔空喊话。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大事,怎么就掐起来了呢?黑人问号脸的我,顺藤摸了个瓜。
原来,事情也很简单,大致就是罗振宇「乌鸦嘴」附身,被他点名表扬的公司要么垮了,要么股价垮了,这种神奇的预测能力,被称之为「毒奶」。有人把他说过的话翻出来逐一打脸;有人看不惯这种上帝视角马后炮式地批评,为罗振宇抱打不平,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被围攻是表达者的困境」;有人同时看不惯前两者的观点,觉得说错了就是错了,该认错而不是洗地…一时间,我好像看到了一场大型的隔空奇葩说。
我们对于听到信息的理解,往往带着内心的投射。有时候以为自己说的很清楚了,但真的去了解的话,可能会发现很多你自己都不曾想过的意思。就拿我和我妈的日常来说,我曾表达过几次,我希望平时多吃素菜少吃肉菜,可结果变成了,我妈跟姨妈们抱怨说我不吃肉,或者委屈巴巴地说跟我一起吃饭只能吃素。我:啊?!…我从没有说过不吃肉的话,可是在我妈的意识里,我却是这个意思,她「选择」了这样的理解。所以,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表达内容有被误解的可能性才产生误解,只是因为听者有产生误解的需求。
罗振宇反向神预测的事情,我自己没注意到,可能因为我不太当个事儿。一是我不太因为他说了什么就奉为真理付诸投资行动,听课投资,本质上跟信股票专家没区别。二是自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创业圈的自媒体大多都常常给出各种评价和结论,没谁都对了,也没谁都错了,都是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只不过声量大小不一样罢了。
说回「表达被误解」这件事,我的观点呢,也很简单。
1.没人是上帝。
谁都有判断错的时候,更何况很多事情的发展影响因素太多,包括我们看不到的灰色地带,有可能他当时真的是那么认为的。我过去一年也算是经历过创业企业的起伏了,见过神仙打架三观推倒重建以后,才知道很多事情不是简单的黑白对错,有的是宿命,有的是运气。
2.没有行为是毫无目的的,区别在于是否被其本人意识到。
罗胖为什么要宣扬那些观点,噱头也好,自己理论的佐证也罢,广告背书,营销联盟,肯定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我们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某种意图的,更何况是以观点为价值的自媒体呢?但结果,并不完全由目的控制。
3.被欺骗是选择信任的风险。
我们生活在骗子产业化的时代,常常听说,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没人可以强迫别人去相信一件事,选择相信,并付诸行动,是要自己承担风险的。信任,是人类的双刃剑,交易以此为基础繁盛,囚徒困境也随处可见。想要选择信任对方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又害怕因此被伤害,是人们每天都可能经历的内心冲突。罗振宇说了什么,逻辑是否合理,结论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你要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选择相信什么。
4.原谅并不需要道歉,道歉也不一定要原谅。
罗振宇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可以了吗?他必须要这样做吗?怎么处理和回应这件事取决于他,怎么看待和理解他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从前不轻信他的广告,以后也不会。之前从他的课程里学习对自己有价值的,以后也会。至于他的营销行为对于可能造成读者的实际损失,如何处理关乎他的商业信誉,结果如何都会由他自己买单,不是吗?
所谓「误解」,不过是听者的理解与表达者内心的观点不一致罢了。如果说,误解是对表达者的一种伤害,没办法原意理解,何尝不是听者的损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