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作者: 驿路尘泥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23:43 被阅读85次

    昨天,我们知道了思维困境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来打破困境。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我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课程最后的一句话: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我回去有在想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用”好导图?

    很简单,用导图去分析和解决你遇到的问题,就算是“用”好它了。

    当然,想要“用”好是需要学习的。而且,学过和没学过之间的差别很大,好比同样的棍子,在少林僧人手里所能发挥的作用,大大超过一个没学过棍法的普通人。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对于导图这个思维工具而言,它的“棍法”就是其背后的指导思维。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注:该类型导图由“ProcessOn”完成。

    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个小练习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两种思维。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随堂练习

    这是一个小练习

    问:“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什么字?

    请屏幕前的你也试着想想这个问题,在纸上写下你的答案。

    你已经想好了吗?想到了几个呢?

    旧、旦、中、田、甲、申……

    你记得“手机的用途”这个练习吗?

    懂了,待我画一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注:该类型导图由“幕布”完成。

    这——就是发散思维:从一个中心,发散出不同的结果。

    感觉像这样简单的问题,用发散思维差不多就解决得十有八九了。不过,碰到复杂的问题时,不能只是发散吧?

    你的感觉很敏锐。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这样,你试着将上面的7个字归归类,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我发现可以分为两类:正放和倒放,二者应该都可以再分成内部和外部,而正放时的内部,还可分为完全内部和内部延伸。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这一步,用到的其实就是聚合思维中的通过求同得出分类。

    你试着用刚刚得到的分类再做一下这个练习。

    Hugo重新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从上面这个小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是如何联手解决一个问题的: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先发散有了分类的素材,再分类理顺思路,让问题更好地被解决。

    下面,进入今天的正题: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今天我会分享自己的一个经历,刚好可以将两种思维下的四个词串起来。

    下面,将重现当时发生的对话……

    经历回顾

    发散思维-1:问题(保质)

    去年5月,周源的表弟徐晖大学临近毕业。在写简历时,他犯了难,于是向周源请教。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提示:简历和昨天的工作总结一样,是知识的载体。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样那样的案例,学到了案例背后的知识。

    表哥,我最近好迷茫。

    都快毕业了,周围的同学都在投简历找工作,可我连简历怎么写都不知道。

    为什么?我记得你在大学里混得挺好的。

    是还不错。不过,我现在想找一份互联网公司的运营工作。所以我简历都不知道怎么写……

    这样,你先抛开自己的疑虑,用思维导图分析一下“写简历”这个问题。

    思维导图?之前我们的老师讲过,先中心再发散什么的,有用吗?

    徐晖虽然有点怀疑,但还是很快用幕布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注:该类型导图由“幕布”完成。

    你现在回忆一下,刚刚你在发散这几个主干时,脑海中想的是什么?

    我在想“如何写一份简历?”

    所以,很多思维导图的中心在形式上看起来是关键词,但实质上其实是问题。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中心问题”。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同样的中心,根据不同的中心问题去发散,得出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现在,你试着将中心问题换成“如何写出一份好简历”,再去发散一下。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重新绘制的导图

    你应该也发现了一个规律: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赞同。不过,是否有什么工具或方法,可以帮我们找到更好的中心问题?

    有的,对于一些能够帮助你得出更好的中心问题的一些理论或知识,我们可以将其记录到卡片上,以启发我们得出中心问题。我个人将其称为“问题卡”。

    我自己比较常用的一张问题卡源自理论“黄金思维圈”: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将其变成问题卡的话,只要三个圈和三个单词即可。

    说着,周源在A4纸上画了起来……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如果你想制作问题卡的话,可以在某宝上买现成的白色卡,也可以将A4纸分成8份,最简单的是直接用便利贴。

    现在,试着根据这张问题卡,想一想从“写简历”这个中心,你可以延伸出哪些问题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所以,对你来说,“写简历”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换个说法就是:只要解决了那个问题,你就能达成所愿。

    如何在简历中将个人经历和岗位要求联系起来?

    你现在根据这个问题再发散一下。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这样一说,好像真的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了……不过,表哥你是怎么想到将黄金思维圈做成问题卡的呢?

    这得益于我的一个习惯,我每次感觉思维比较乱,无法找到最底层的问题时,就去看书。在阅读中,会看到不少知识点,觉得好的便拿来用一下,有时便理顺了自己的问题,同时得到了一张新的问题卡。

    久而久之,便积累了不少问题卡。另外,也有一些是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例如,有时我觉得某个方法有点不实在,但不知道如何改进,便会用到下面这张问题卡: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这张问题卡可以帮助我将“如何改进方法”这个粗糙的问题,细化为“如何提高该方法的使用频率/如何降低使用成本/如何提高使用效能?”中的一种。

    也许你会问 传授给我几张好用的问题卡吧!

    有是有,但问题卡最好是自己收集得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记得用、用得来、用得好。

    你只要有收集问题卡的意识,就会慢慢积累属于你自己的问题卡的。有些事,急不来。

    没想到吧,每张导图的中心竟然都藏着一个中心问题。

    是的。中心问题找对了,发散的质量便有了保证。

    不过,如果只发散出一两个关键词,那和不用导图没什么区别。所以,发散思维中的联想也很重要,它能保证发散的数量。

    课堂讲解

    发散思维-2:联想(保量)

    刚刚,周源用问题卡的方式帮助表弟徐晖明确了“写简历”的目的是什么,从而确定了导图的中心问题:“如何在简历中将个人经历和岗位要求联系起来?”,并发散出三个主干。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你目前的主干数目是不够的。给你个提示:对于“写简历”这件事而言,有哪些外界信息是值得参考的?

    招聘信息、求职技巧,甚至是职场规划相关的一些知识。

    嗯嗯。那你去搜搜看,看能把主干增加到几个。

    十分钟后……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做得不赖。简单说下这些新发散的主干都是怎么得来的。

    徐晖的回顾

    首先,我去招聘网站看了下,发现大部分的招聘信息由两个模块组成:岗位要求和岗位职责,前者是你要有什么,后者是你要干什么。同时,几乎每个公司也会将公司信息一同挂上去,包括公司正在做什么以后想干啥等等,这个信息也很重要。

    其次,我根据“公司”这个词,又往上联想到了“行业”,向下想到了“目标职位”在“目标公司”中的位置,这其实和某某专业在某某院校中的位置是差不多的;

    最后,我看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三叶草模型,明白理想工作是“兴趣”“能力”和“价值”三者的重合,就加上了爱好和价值的分析。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下次如果还要用导图分析问题,自己发散不出来或想要检验发散是否全面,也要记得利用外部信息哦。

    会的。对了,我之前在书里看到过两个提高联想能力的小训练:联想开花(Brain Blow)和联想接龙(Brain Flow)。

    是的。联想开花是从一中心到多主干,像开花一样;而联想接龙是从一个词连续发散出几个词,一个接一个,像词语接龙。

    不过,书里面的开花和接龙在发散时都比较随意。结合上面谈到的中心问题,我觉得这两种训练会更有效。

    比如,以“幸福”为中心词开花的话,之前我会想到“阳光”“温暖”“爱”等等,想到什么是什么。

    但如果有中心问题的话,就不一样了。

    大家也可以试着在纸上画个圈,写上“幸福”,然后带着你的中心问题去联想。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的联想开花

    再说联想接龙,比如,以“手机”为起始词汇,没有中心问题可能会是这样:手机-品牌-苹果-水果-榨汁机,比较跳脱。

    同样的,大家也可以在纸上画个圈,写上“手机”,然后连着画出四条线(形似两个连起来的m),带着中心问题去填词。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的联想接龙

    不过,有个bug:这两种训练,平时一般都记不起要用……

    那是因为和生活的联系还不够强,我帮你把这两个训练方法升级一下。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当你遇到一个问题时,可以先用联想开花2.0:想一想有多少种路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过筛选确定了某条路径后,再用联想接龙2.0:想一想第一步是什么,下一步是什么,再下一步……直到写不出来为止。

    这样的好处有两个:

    好处

    一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问题,所以可以自然而然地用上这两个训练;

    二是训练会帮你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你尝到甜头,让你更频繁地训练,随着联想能力的增强,更多的问题会被解决……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我这就试一试。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很强势,之后碰到简单的问题我就用联想开花2.0和联想接龙2.0来解决。

    我们总结一下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老师,虽然知道了问题和联想对于发散很重要,也学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但真的去发散时,又觉得很难……

    这种感觉可能不少同学也会有,细究的话,原因还是“对大脑的高估”,希望大脑可以像游戏中的角色那样很快地升级,却忽略了“思维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客观规律。

    如果你按上面的方法去做一个月,积累并更新问题卡,经常去做联想训练。那么,发散对你来说,肯定不再是问题。

    嗯嗯,是我心急了。从量变到质变,我会坚持的!

    另外,发散结果还和“知识”有关,知道的知识越多,可以发散的可能性也就越多,发散的质量越好、数量越多。正所谓“思而不学则殆”。

    明白!对了,聚合思维呢?感觉发散思维就要把事情给解决了。

    别急。思维并非一味发散,还要有聚合的。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开启聚合思维中的分类。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请屏幕前的你想一想,上面这6个图形,可以怎么分?分成几组?每组都有什么?

    你一共想到了几种?还有更多的分类方式吗?

    我想到了5种:颜色、形状、是否有缺口、是否有小星星以及条纹方向。

    找得不错。所以,你应该也能看出:分类,从某个角度来看,即是求同。

    课堂讲解

    聚合思维-1:分类(求同)

    在这个讲解开始之前,我们先理一理思路:

    前景回顾

    事情的起源是:周源的表弟徐晖由于在写简历上碰到困难,找周源求助。于是,周源借导图帮他分析了起来……

    首先,他揭示了导图的中心在发散时本质上是中心问题,而通过问题卡,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好的中心问题,保证发散的质量;

    接着,他又强调了“联想”在发散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两种方法:对外,借助外界信息拓展思路;对内,通过联想训练提升发散能力。

    我们接着谈:你觉得用下面的导图细分后的最终导图去指导简历的写作,能行吗?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感觉很难,现在主干有点多了,再细化的话会很乱。

    这里就要用到聚合思维中的求同了。你仔细观察一下,将上面有共同点的主干归归类。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调整后的导图

    在分类的时候,调整了一些词,例如“岗位要求”和“岗位职责”归为“职位要求”,岗位和职位这两个词有点类似,所以就将“岗位要求”改为“任职要求”了。

    不赖。不过,你再看一看,是否有主干可以再分为同一类?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再次调整后的导图

    这样?职位要求和背景都是对工作的分析,对吧?

    是的。这个分类的过程,其实结合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首先,发散思维中的“联想”是得出尽可能多的主干;然后,聚合思维中的“分类”则从众多主干中找到共性,得出更加精炼的新主干。

    嗯嗯。有了一定的素材,分类才全面;只有分了类,后面再发散才更清晰。

    不过,先发散再分类是至下而上的。如果我想一开始分类时,就一步到位的话,有什么方法吗?

    如果是追求短期起效的方法的话,给你两个字: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例如,你想写一份优秀的简历,那么,你就先找到在求职方面很有经验的人,看ta的简历是怎么写的,然后分析ta的简历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分类?

    接着,再想一想为什么是这几个分类,以及这几个分类是否对你目前的状况也适用。

    也有长期提高分类能力的方法吧?

    有,还是两个字: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比“写简历”这件事复杂得多,而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很多时候可行的分类不止有一个。

    例如,人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也可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不过,在现实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目的来选择分类方式。譬如,很多场所是按男女分,而很多活动是按成年与否来分。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练习培养能够将事物按不同的方式分类的能力,然后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对的。而这是需要练习的:在用导图解决一个问题时,试着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其分类。例如会议记录,如果站在一个记录员的角度,可能是这么分的: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如果是管理人员的话,他可能是这么分的: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就是去模仿更多的人吗?

    不不,还没说完,练习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即实践:在得出几种不同的分类后,你要先筛选一番,选择一种你认为最合适自己的分类,然后去尝试,并在实践中反复调整优化。

    如果对于某件事,你已经确定了某种分类,那么,就可以将其定为模板。每次做事前打印出来,然后按着模板去做即可。

    可以说模仿是分析并借鉴他人的分类,而练习则是寻找并实践得出属于自己的分类。

    总结一下:在做导图时,除了一开始就确定主干这种方法外,我们还可先发散,再分类。

    如果想让分类一步到位的话,短期可模仿,长期需练习。

    老师,我也试着用导图总结了一下上面的内容: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学以致用,这一点很好。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在关键词的选择上,同一个层级的词(如同为主干或第一层分支等)应该是同一个层面的(如犬科和猫科属同一层面,和波斯猫就不是了)。

    和“方法”同一层面的词不是“求同”,而是“作用”。另外,“短期:模仿”和“长期:练习”属于同一层面的词,所以应该并列为同一层级,而非合并在一起。

    所以,正确的分类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是我粗心了……以后找关键词会留意“同层级,同层面”的。

    好。下面,我们谈谈聚合思维中的第二个关键要素:主次。

    课堂讲解

    聚合思维-2:主次(求重zhong)

    为了写好简历,周源的表弟徐晖在他的帮助下开始制作一张导图,先是考虑了“发散思维”中的“问题”和“联想”,又根据“聚合思维”中的“分类”将导图的主干重新分类。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现在我总算是可以开始正式地细化主干了吧?

    先问你一个问题:这三个主干的细化,你会怎么处理?

    一个一个细化,平均用力呗,还能怎样?

    你知道二八定律吧?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大多数导图的主干也符合这个定律,即往往存在一个主干对最终的结果影响最大,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的主干。

    你觉得,哪个主干是最重要的?

    工作分析?因为“自我分析”要往工作上靠,“针对性简历”也是这样“靠”来的。如果不先把“工作分析”做好,另外两个主干也无从谈起。

    对的。这就是聚合思维中的“主次”了,看清什么是重点,在发力上有所侧重。

    在分清主次后,最好在导图中将重点标明,以作提醒。下面分享几个小技巧: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发现上面三个我都可以做到……

    由于幕布目前只能在文字下面插入图片,无法在文字左边插入图标,所以,下面的导图会用 XMind完成。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注:该类型导图由XMind完成。

    现在,你可以根据心仪的那份工作的招聘信息细化导图了,在细化的时候要思考:关键词是什么?工作和要求背后的技能是什么?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心仪的职位

    根据这份招聘,我可以先完成职位要求分支上的内容……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十五分钟后……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徐晖最终完成的导图

    主要参考画导图的方法和步骤,该导图的细节不重要。

    在写好“职位要求”后,我去那家公司的官网去看了,就将“职位背景”的分支补完了。然后,我根据“工作分析”这个主干的关键词去细化另外两个主干。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分支有所调整。

    做得不错!不过,要知道:画完导图并不意味结束,而是你正式写简历的开始。

    导图作为思维工具,往往不是思考的最终产物,而是辅助我们得出最终结果的中间产物。

    对了,在具体将个人的一些信息和职位挂钩起来时,一定要与背后的能力一致。

    例如,简历上写要做数据分析,其背后其实是逻辑分析的能力。如果你在写个人公众号时,尝试根据阅读量点赞量等信息分析背后的原因,并作出调整,且取得一定成果,背后其实也是逻辑分析能力了。

    明白了吗?

    回到课堂,我们总结一下导图中的聚合思维: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在思维导图的学习中,思维可以说是二八中起最关键作用的20%。掌握了思维,才能保证导图真正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将“思维篇”放在第二天的原因。

    下面,有一个讲解,会帮大家更好地理解今天的内容。

    课堂讲解

    让思维落实到导图里

    我们通过周源老师和他的表弟徐晖之间关于“写简历”的对话,对思维导图中的“思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会谈谈和这两种思维有关的一个答疑和一个方法。

    (一)一个答疑

    老师,现在我对这两种指导思维要怎么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了。

    不过,有个问题:我需要在每次画导图时,都考虑到发散思维的“问题”和“发散”,以及聚合思维的“分类”和“主次”吗?

    答案是:不一定。

    你还记得开头那个少林武僧吧?导图背后的思维,好比武僧的棍法,一般会有几种。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那你想一想,他在对敌之时,会将自己会的棍法都甩上一遍吗?

    嘿嘿,不会。

    所以,不要刻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如果只是用导图整理行李或购物清单时,往往只要用到聚合思维中的分类,最多再加上发散思维中的联想。

    (二)一个方法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两种思维是如何指导徐晖完成导图的: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首先,他通过对中心问题的明确,让发散的质量得到了保障。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其次,徐晖通过参考外界信息,得出了更多的主干,保证了发散思维的数量。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接着,他根据主干之间的共同点,对其分类,产生更加精炼的新主干。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最后,他看清了主干的主次之分,在使力时有所侧重,并最终完成了“写简历”的指导导图。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从这个过程,可以总结出用导图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这张图我存下来了,以后遇到问题不会慌了。起码可以先用导图分析一波,满足~

    昨天,我们学着用思维导图打破思维困境,也学会了导图的最简画法。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今天,我们明白了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导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让它们落实到导图里。

    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明天,我们将学习在绘制导图时,如何让它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思维质量。

    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导图之思维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ck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