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恋恋古风情诗经中国传统文化
《诗经》之《击鼓》:命运无常,誓言有声

《诗经》之《击鼓》:命运无常,誓言有声

作者: 烟云深处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00:05 被阅读147次
    图片来自网络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学习《诗经》,得边读诗边读史,这样才能把有些诗读明白,比如《击鼓》。

    春秋时的卫国多昏聩荒唐之君,自从卫懿公玩鹤丧国之后,卫国彻底陷入流离战乱之中。齐桓公也确实有春秋“霸主”的气魄,他伸出援手,慷慨相助,帮助卫国打走了夷狄不说,还送粮食送车马送猪牛羊等,帮穆公在漕邑安住下来,穆公于是招兵筑城。后来文公迁居楚丘,又开始建城市营宫室。这就是《击鼓》中的“土国城漕”。不仅如此,卫国还有“国际”间的战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兵士,卫国的老百姓在君王的政治游戏中艰辛度日,生死难料。战争到来时,冲锋厮杀,敌人退去后,筑城建宫。国君换了一个又一个,城池修了一次又一次,战争打了一场又一场,兵士死了一批又一批。但是,硝烟仿佛依然看不到尽头,宫城似乎永远也修个没完,当年轻的士兵头枕戈矛酣梦未醒之际,镗镗的战鼓声再次响起,又一次大规模的用兵开始了。

    有人说《击鼓》是一首反战诗,也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各说其理。而我,却从这首诗中看到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叹。

    在简洁的背景介绍之后,诗人立刻进入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叹息之中。多么倒霉!那么多的士兵都可以留下来修筑城池,而只有我要随部队南行出征!相对于外出打仗生命随时可能消陨这一可怕后果来说,辛苦异常的修筑城池也要好得多,不用背井离乡,不用骨肉分离,不用长途跋涉,不用冲锋陷阵,离安全更近一些,离死亡的距离更远一些。所以,每一个人都想留下来,可最终会有哪些人能留下来呢?谁能决定这一切呢?命运。而诗人,这次被命运抛弃。所以,在跟随着孙子仲南行的路上,诗人犹在气闷:我独南行!一个“独”字,分明无理,南行的人多了去了,可实则道尽了抱怨和悲哀之气!那么多人都可以留下来,为什么只有我不能呢?相对于那么多人,为什么我偏偏就没有被选中?!

    好吧,既然自己决定不了命运,那就把自己交给命运吧。长期征战在外,不知何日是归期!全盛少年,白发征夫,忧心忡忡,望眼欲穿!住在哪里?何处休息?全不知道!更倒霉的是,诗人竟然丢失了战马!真是人生处处是意外啊!就连自己能侥幸活着,也是意外,更侥幸的意外是,他竟然在树林中找到了马!

    呵呵,一切都让人想不到!谁会知道自己的生死?谁又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是未知。所以,回想当年喜结连理之时,他和美丽的姑娘立下誓言,无论离合,不管生死,他们都要十指相扣,同生共死,直到鬓发成霜。可美好爱情的坚贞誓言,又怎能敌过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把控,又怎能抵挡两个人命运错杂的安排?纵然我情如磐石不移,你爱如蒲苇坚韧,又能如何?就像现在,你我生生分离,怎能相守?你我远隔千里,如何践约?

    生活在战乱的年代,谁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每个人在无常的命运之手的拨弄下,在人生的河流中沉浮不定。不管曾经的誓言多么掷地有声,但此时此刻,它已如丝丝缕缕的白云,完全飘散在浩渺的时空。

    《诗经》之《击鼓》:命运无常,誓言有声

    读这首诗,诗中对命运无奈的悲哀时时撞击着我,作为个体的人在大事件大时代面前显得多么无力、多么渺小,如风中的一粒细沙,如空中的一只蜉蝣。然而,风停后的沙丘宛如雕塑,蜉蝣一天的生命倍加璀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的无常,我们都要珍惜片刻的美好;正因生命如此的无常,所以更需要彼此的力量共同去对抗。诗人经历了无尽的磨难和惊险之后,电光石火般地想起了曾经的誓言!和眼前死寂萧瑟的战场相比,四目相对十指相扣的温馨足以让一个沾满鲜血的脸庞露出笑容!是啊,现在虽然无法实现唯美的誓言,但立誓的感动和美好的憧憬却永远能唤起他内心深处最美好的情愫,让他在冰冷血腥的战场上感受到温暖,让他在痛苦和绝望之时还残存最后的希望,帮他对抗生命中纷至沓来的意外和命运无情的考验。

    所以当每一场战事结束,他肯定会不断告诫自己:坚持下来,我要回去,践行诺言,与她相偎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之《击鼓》:命运无常,誓言有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ax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