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可是法国不放假。卢中瀚被老板叫去加班。公司不开门,老板说,“班得加,你来我家加。”
一个人在家看着孩子。我和子觅两个人窝在沙发里面看DVD,盘算着晚上吃什么?
前儿就买好的韭菜有点蔫了,心说,过年了,鞭炮已经不能放了,若连饺子也还没有,这过的那门子年呀?
终于,饺子战胜了懒癌,我从沙发上跳起来,开始准备。
在一个人洗菜,和面,调馅儿,擀皮儿,包饺子的时候,我想到了生命中很多很多的碎片。往事如烟,不知你们还都安好否?
天色暗了下来,准备煮饺子水开了,蒙在窗户上一层水汽。
门开了,子觅迅速扑上去,好像就别重逢一样地喊:“爸爸。”一秒钟后,子觅呲牙裂嘴的叫,“放我下来,你扎人。”
卢中瀚走进厨房,洗了手,挽起袖子,自然的接过擀面杖开始擀皮儿。
子觅一边格格地笑,一边用沾满了面粉的小胖手抹花脸。
微信连线在外婆家过年的思迪,一样一样的给我们展示外婆给她买的新玩意儿。
一屋子的热气,一屋子的笑声,一屋子满满地幸福。
只和你吃顿饺子,我就已经心满意足。
我包的饺子的特点是,个大皮薄,全是肉。这世界上最好吃的,吃了还想吃,总也吃不够的东西,对我来说,第一位,肯定是饺子。第二位,是北京烤鸭。
不仅是我,我还没有见过一个不爱吃饺子的地球人。
坚持中餐人人超爱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没有见过外国人道听途说的盲从主义者。第二种是中餐馆老板类的投机主义者。
其实很多的外国人并不喜欢吃中餐。
但是饺子例外,江湖老大的地位是无法动摇。
主要是饺子的兼容性太强,真真是包罗万象。仿佛天下,都可以搅碎了,包进那一张面皮里面。
于是乎,饺子馅儿有千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吃饺子,每次都要吃撑。
吃饱了,还是赖在桌边不走。
喃喃道:“这是最后一个”。呱唧一个。
“这真是最后一个”。呱唧又一个。
“好吧,这是最后之前的那个。”又忍不住夹起一个。
旁边卢中瀚捏着嗓子说;“这是下一个之前的最后一个了。”
在我这个山东大妞的人生代码里面:
饺子=好吃。
饺子=过年。
饺子=家的味道。
小时候,每次包饺子,家里都是人仰马翻,笑声一片,各自分工,各尽其能。
连平日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男人们,也是要凑过来,有模有样的捏上几个饺子。
满地的孩子,更是兴奋无比得围在面板前面,一定要弄得满头满脸的白面粉,才会心满意足的被大人呵斥的喊到一边,去吃新下出来的饺子。
偶然,大人们会给我们一点点面,我们就会翻来覆去的捏来捏去,一直把面头捏成铁灰色。
我记得小学时,有一年三八妇女节,老师号召大家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事情。我决定给妈妈包一顿饺子。
和面调馅儿,已经记不得是不是经过了妈妈的帮助。只记得我自己跪在地上擀饺子皮,擀的万分辛苦。
后来我发现一个办法:
先擀好饺子皮,包的时候,躺着捏饺子。然后再起来擀下一张皮。
我自己洋洋得意,觉得充分合理的进行了时间统筹,休息工作两不耽误。
到了妈妈嘴里,就变成:“这个懒丫头,开始站着,然后坐着,再然后跪着,最后干脆如猪八戒般躺在地上,还翘着腿”。
我觉得妈妈曲解了我意图,忿忿了很多年。后来自己当家之后,和妈妈一起包饺子。
妈妈边笑边抹着泪边又讲起这段故事。
回想往事,我自己也不禁大笑不已,真是个懒丫头,竟然还自己忿忿不平了那么多年。
我妈是部队子弟学校,住校长大的。没有什么拿手菜,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饺子。
送客饺子,迎客面。
每次要出门远行,妈妈都会包一顿滚蛋饺子。说是吃了这肚大滚圆的滚蛋饺子,滚得可以比较快和远。
饺子一颗一颗的包,出门的注意事项一个一个的叮嘱,仿佛妈妈得所有的关心和爱都包进了这一颗颗的饺子里面,吃进去,也就记在心里。
不知道是不是吃多了饺子,我真的是滚到了离家十万公里以外的地方。
嘴馋,更重要的是想家。几个留学生凑在一起,七手八脚的包饺子。
经过每个人的用力回忆,再加上大家集体的创造力,饺子还是被包的奇形怪状。
煮的时候,破了许多,连皮带馅儿的一锅汤。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重要的是所有人笑成一团。眼前的快乐,让我们忘记了身在异乡的迷茫与失落。
快乐,可以继续支持着我们去追随自己的前途与梦想。
包饺子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集体活动。
大家一起,热火朝天的边说边做,一条龙流水线工作,然后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乐得开心。
所以我大多数的外国朋友,都来我家包过饺子。
就教人包饺子这项伟大的事业来说,大言不惭的说,估计我的徒子徒孙遍及海外。
在法国人强大的压力下,我不得不称着量过所有的配料分量,精确到克。写出一份有模有样有分量的菜谱。完全不像一般的中餐菜谱,只是泛泛的写着,盐少许,酱油适量。
这就是东方和西方的区别。
我们是文科生,雾里看花,百川归海,万念归心。
他们是理科生,不差毫厘,凿凿可据,精益求精。
之前有个台湾朋友来我家包饺子。她感叹道:“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讲究的饺子,山东大妞的饺子就是有传统。”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包的饺子讲究。
如果要去济南的姑姑家,那饺子才叫讲究。
肉一定自己切成肉粒,不能剁更不能绞。
油要是炸过花椒油,肉要养好才能加菜。
馅儿要往一个方向搅⋯⋯
我在说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些从小就被奶奶、姑姑、姨妈,婶子们重复了很多遍的细节就是传统。
被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的鲜活的传统。
我不是前卫和叛逆的人,但是我一向都不赞同花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拯救什么濒临灭绝的传统。
传统不过是在人类进化史上的某个时段应和了某种需要的一种行为。
当需求消失了的时候,传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拯救回来的不过是一具没有了生气的标本。
在绝迹之前,详细纪录,放到图书馆的书架上,等有心的人来翻阅,更有意义。
总有老的传统在消失,新的传统在发扬。
我们在传统中成长。
只有那些让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传统,我们才会去坚守。
在什么都可以买到的时代,我的传统是饺子一定要自己包。
一颗一颗个大浑圆,咬开的时候,汁水横溢,鲜美的味道漫过层层味蕾……
这个就是我的幸福。
让自己幸福最简单的方法就找到一个依托体。
在我这里是饺子,在你那里也许是年糕,是包包,是星巴克的杯子,是景德镇的茶具……
就是,一见到它,我们不由自主的,就已经喜上眉梢。
文为原创,如需转载到其他平台,请联系我。简信必回。
如果是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的话,就不用联系我了,谢谢分享。
网友评论
记得大学时班里过元旦,全班包饺子。有几个南方同学连包都学得费劲。
真不知你怎么找到这么聪明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