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338—前300年
空间:中国陕西与希腊和西亚
相对于东亚七国在乱战中不断洗牌,一骑绝尘的亚历山大荡平西亚和北非似乎如吹灰一般轻松。
鬼谷子的两对高徒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穿梭于列国之间,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或领兵打仗纵横于疆场、或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或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每每奇谋迭出挽狂澜于既倒,以纵横之术成功破解一些难以应对的危局,帮助某诸侯国,或不战而胜,或以较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史称之为“纵横家”。他们的祖师就是人称鬼谷子的王诩(亦称王禅)。鬼谷子是战国时期中原人,生卒年代和籍贯不详,因前额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而得名鬼谷子。传说他能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鬼谷子有四大有名的弟子,其中,庞涓和孙膑从鬼谷子主要学的是兵法,苏秦和张仪从鬼谷子主要学的是谋略。与鬼谷子的闭门研谋不同,他的四大弟子不但深深卷入了战国的烽烟、极大地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而且他们之间的捉对血拼,本身也构成了历史的重要篇章。
庞涓和孙膑的对决
战国初期,魏文侯(公元前472年―前396年)重用李悝率先变法改革,使魏国迅速强大。赵烈侯亦重用公仲连变法,但不彻底。其后魏国以赵魏韩三国首领自居,率领三国四处征伐、夺取大片土地,秦国被压制在洛水以西,不能与中原相通。公元前386年,因魏国出兵干涉赵国内政,赵魏韩三国同盟事实上解体。其后,赵成侯为与魏国抗衡,与齐宋燕三国结成联盟,加之各种其他原因,魏国走向衰落。此时,楚国也在吴起变法的推动下走向强盛。在此背景下,鬼谷子先世的两大高徒——庞涓和孙膑登上了历史舞台。约在公元前356年前后,庞涓率先来到魏国并重用为大将军,但是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后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想使其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出使魏国时,孙膑说服使者,帮助他偷偷逃到了齐国,并得到名将田忌的赏识,后被推荐给了正在任用邹忌进行变法改革的齐威王。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赵国进攻卫国为由大举攻赵,派庞涓率大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齐威王随即派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献上了“围魏救赵”的计策,一方面让田忌佯攻魏国的平陵并派兵直捣魏国首都大梁,一面让派出少数部队阻击回援的庞涓,使其轻敌。上当了的庞涓丢掉辎重、轻装急行军回救大梁,被孙膑在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设伏擒获。此时,由于魏军主力尚在,各国罢战休兵。庞涓也被释放仍为魏将。此役之后,秦赵两国亦先后开始变法改革。
公元前344年,仍自视强大魏惠候在秦国商鞅的唆使下称王,并召集逢泽会盟,以宣誓自己的霸主地位,但韩齐等大国的抵制。于是,魏惠王下令攻韩,齐国随即出兵救韩。公元前341年,孙膑利用庞涓轻视齐军的弱点,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诱魏军追击。最终在地势险要的马陵(河北大名东南)将10魏军围歼,庞涓自杀,魏国太子申被俘。随后,各国纷纷夹攻魏国。公元前340年,秦商鞅大破魏军,魏国丧失了霸主地位。马陵之战后,田忌遭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而秦国的强势崛起也在此战后引起山东六国的警惕。
苏秦和张仪的纵横
“纵横”最初指的是“纵”和“横”两种外交策略。其中,“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韩非《韩非子》)。春秋战国时期,因相对于秦国,山东六国大体呈南北纵向排列,故“合纵”具体指的是六国部分或整体的南北纵向联合,以共同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与之相对,“连横”指的是秦国为瓦解六国的“合纵”而采取的一些外交和军事手段,使东面的六国分别与西面的它建立横向的结盟。
不知是不是鬼谷子的刻意布局,苏秦和张仪虽然出道略晚,且分别为“合纵”和“连横”两大派别的代表人物,但两者的关系与庞涓和孙膑颇有几分相似。
苏秦离开鬼谷子之后,一度贫困潦倒,后“头悬梁锥刺股”揣摩出“合纵连横”之术,但先后游说周天子和秦赵两国未果。公元前334年,苏秦的“合纵”之策终于得到燕文侯认可,并资助其游说山东其他五国,一年后首次成功组建抗秦的“合纵联盟”,并且同时担任六国相,挂六国相印;后返回赵国,被封为武安君,达到其人生的巅峰。其后,苏秦派人将比自己才大的张仪请到了赵国,但又故意怠慢、将其逼走,目的是使其助秦成为六国联盟的强大对手,从而稳固自己的地位。期间,为破解六国联盟,公元前332年,秦以归还七座城市为条件,换取魏国退出了盟约。因赵国曾与南方的楚国联合攻齐,在秦国的唆使下,齐魏两国又联合攻赵,虽然被赵军击退,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六国联盟”宣告瓦解。苏秦害怕赵王怪罪,返回燕国为相。尽管如此,“合纵”之策依然是秦国扩张的最大障碍。
公元前328年,被其迫走的张仪辗转来到秦国。三年后劝说秦惠文君称王,并因此被任命为秦相。原秦国大良造公孙衍则出走魏国,企图策动魏韩赵燕和中山“五国相王”,形成新“合纵”联盟,但因齐楚等传统大国反对而失败。公元前322年,张仪辞去秦国相位,入魏国为相,屡次劝说魏国与秦国结盟,但均遭到拒绝。张仪遂暗中让秦国连续攻打魏国。公元前318年,韩赵魏燕齐五国第二次组成联盟,合纵攻打秦国函谷关,结果惨败。次年,张仪终于说服时任魏襄王退出合纵盟约,并重新回到秦国为相。第二次合纵联盟解体。此后,天下形成了齐、楚、秦三大势力,而齐楚间则形成了抗秦的联盟。公元前313年,齐楚联军攻取秦的曲沃,斩断了秦东出的触角。为瓦解齐楚两国联盟,张仪出使楚国,将楚怀王玩耍于口舌之间,不但成功瓦解了齐楚联盟,而且导致盛怒的楚怀王兴兵攻打秦国,结果反被秦齐联军打败,不得不割让两座城池向秦国求和。公元前311年,秦想与楚国交换黔中地区,愤恨不已的楚怀王说只要以张仪作为交换即可。单身前往的张仪,楚国大臣靳尚劝楚怀王说“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只是少了一人罢了,而楚国却要失去黔中的土地,不值得啊!”楚怀王遂被礼送张仪出境。其后,张仪虽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戏弄各国诸侯,但最终于公元前309年善终于魏国。相较于张仪,首创“合纵”之策的苏秦活的不好,死得也很惨。在离开赵国、担任燕相后,苏秦先是与燕王的母亲私通,后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公元前284年,苏秦被齐王以帮助燕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车裂于市。
公元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联合齐国灭亡越国,后与齐韩两国刚欲组织第三次合纵联盟,便因秦国愿交还楚国部分失地而再次瓦解。之后,各国虽又组织了两次联盟,但无不止步于函谷关,直至被秦全部统一。
当时东亚中国形势之所以错综复杂,主要是因各诸侯国钧尚在变法改革的途中,实力相差不无几,所以才使得纵横家们能够纵横阖闾。而同时代的马其顿帝国的崛起,以及他的扩张显得相对简单,因在经过波斯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底比斯帝国的横扫之后,希腊半岛上的所有各城邦都已经是精疲力竭,这使得毫发无损的马其顿人似乎只是轻轻地一挥长矛便完成了希腊半岛的统一,随后便冲向世界了。
野蛮的马其顿:马其顿位于希腊半岛北部,相对于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与早期的秦国一样,是一块化外之地,是一个由粗鲁、吵闹和嗜酒的倔强农民和有地武士组成的国家。在菲利普之前,希腊人从来没有注意到过马其顿。当曾经的文明世界在无休止的战乱中衰弱的时候,马其顿迎来了自己发展的机遇,开始经历从荒蛮走向强大的转变。菲利普早年曾在底比斯为人质,与底比斯统帅伊巴密浓达是好友。公元前359年,菲利普被推举为马其顿国王(即腓力二世),称,吸收底比斯军队的特长,用精心设计的4.5米长矛打造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后逐渐征服周边各国,后趁着希腊处于城邦混战之际南下侵略希腊。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依靠马其顿方阵,一举击败底比斯和雅典联军,统一此时因连年交战早已疲惫的希腊半岛,开启了古希腊文明的马其顿时代。
亚历山大国王:腓力二世之子亚历山大12岁时便已经能够智降烈马,16岁代父理国、平定叛乱,曾拜亚里士多德为师;但因为腓力二世有了新的心爱女人,一度被取消了继承权,和母亲一起赶出皇宫。公元前336年,菲利普被暗杀,年满20岁的亚历山大和他的母亲杀死其他所有继承人,当仁不让地登上了马其顿王位;随后迅速果断地平息了来自希腊城邦内部的反叛。其中,对底比斯的血腥屠城,对其他希腊各城邦都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此后,在其东征时,后方只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骚乱。
戈迪亚斯绳结:传说戈迪亚斯王曾在他的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预言,谁能将它解开,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顺利解开那个充满玄机的绳结。而亚历山大选择了一种最简单的方式,用剑劈开了绳结,并果真如寓言地那样成为了亚细亚的主人。正是依靠这种简单、快速的方式,亚历山大在统治马其顿王国的短短13年中,在西起希腊半岛,东到印度河流域上游,南临尼罗河,北至中亚的辽阔土地上,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
远征波斯印度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亲率30000~40000步兵、4000~5000骑兵和仅够维持30天的补给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东征。但其进行了四场规模浩大的战役,胜利模式却都是人数少的马其顿士兵拼死顶住敌人的狂攻,亚历山大支取对方的君王。
登陆土耳其半岛不久,亚历山大便与由波斯军队和希腊城邦组成的联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会战——格拉尼库斯战役。战斗中,亚历山大冲锋在前,头盔和帽缨曾被战斧劈掉,还险些遭到背后偷袭,最终击败联军。其后,为获取足够的补给,没有海军支援的亚历山大自土耳其高原沿地中海东岸,准备向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进攻。公元前333年,南下途中的亚历山大,与欲切断其补给线的大约7万波斯大军进行了第二场大规模战役——伊苏斯会战。交战伊始,实力和战力相当的双方开战不久便进入到短兵相接的肉搏阶段,然而随着大流士三世因战马受惊、退出战场,马其顿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之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先是攻克了腓尼基人的推罗城,后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埃及。短暂休整后,亚历山大率军返回亚洲,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公元前331年,在今巴格达以北与大流士三世率领的号称百万大军进行了他的第三次大战,即高加米拉会战。交战的过程与上一场双方交战相似,尽管波斯军队数量庞大且给马其顿人以沉重打击,但亚历山大再次率少数兵力直取大流士三世,迫使其再度逃离战场,一举锁定胜局。公元前330年,在亚历山大的追击下,波斯军队杀死了国王大流士三世,波斯帝国灭亡。其后三年,亚历山大攻占整个伊朗高原并横扫中亚。
公元前326年,一直往前冲的亚历山大攻入到印度北部,与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进行了他四次大战的最后一战,即海达斯佩斯河会战。战斗中,印度步骑兵根本无法抵御战斗经验丰富的马其顿大军冲击,象阵也被马其顿人的密集长矛雨折磨得发疯、胡踩乱踏,结果大败。战后,亚历山大释放了印度国王。由于马其顿大军拒绝继续作战,亚历山大终于停止了远征,开始西归。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波斯暴饮之后暴死。由于亚历山大只是依靠武力简单地占领过或者说到达过上述地区,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统治;所以在其死后,他的帝国也就烟消云散了。他的三位大将将帝国分裂成小亚细亚的塞疏古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马其顿王国三个部分,并最终都被罗马帝国灭亡。因此,也有后人称马其顿帝国为亚历山大帝国,因为这个帝国的兴衰和亚历山大个人的人生历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亚历山大的辉煌就是帝国的辉煌;亚历山大生命的终结也就是帝国的终结。
尽管非常短暂,但马其顿帝国却把希腊文明的信息传播到了上述地区,并在其后的2000年一直发挥着重要影响。与之相比,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政治、军事、经济制度的秦国,最终打破了山东六国的合纵,依靠其储备的巨大能量,一举扫平六国,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全新时代。
《世界历史六千年》获评今年5月十大“中国好书”;此外篇《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组稿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