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这次词为我们所熟悉是源自于帕金森综合症这一疑难杂症。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帕金森定律和这个完全没有关系。
[每天一个理论]09: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是由诺斯古德·帕金森在1957年提出的,用来描述和解释机构臃肿的官僚主义机构的种种效率低下的现象。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助手们分担了他的工作,他只需发号施令,同时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便上行下效,也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在书中总结了十条相关定律,其中很多对个人亦有很多的启发。比如中间派定律——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激进的两个对立派某一派主导投票结果完全不同。
《帕金森定律》一书有个老太太寄明信片的故事。帕金森发现,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很大:一位老太太要给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1个小时找明信片,1个小时选择明信片,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30分钟,1个多小时用来写祝词,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顺手做了。
帕金森由此认为,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重要,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
这一点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检视一下,你是真的太忙了,还是只是被工作自动占满了,让自己疲惫不堪?
“帕金森定律”和“墨菲法则”、“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