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念诵护卫经的传统可以追溯到佛陀的时代。
在巴利语经律中,就有几部经典被认为可以起到保护念诵者的作用。
《增支部•第七集》收录了一部《蕴护卫经》,在该经中,佛陀教导住在森林中的比库们:为了保护自己免遭毒蛇等有伤害性的动物的攻击,在向诸蛇类散播慈爱的同时应念诵该经。
另外,《宝经》中的第二首偈颂,佛陀指示那些鬼神们要勤勉地保护人们。
佛陀也在《旌旗顶经》直接教导诸比库:通过忆念佛法僧的功德可以消除恐惧和害怕。
最明显提到学习、掌握护卫经能够守护、保护佛陀弟子的是收录于《长部》第32经的《阿嗒那帝亚经》。
《宝经》的义注中谈到:韦沙离城原是个繁荣富饶的城市。但是有一年因干旱、歉收而发生了饥荒。首先死的是穷人,他们的饿殍被扔到外面。由于尸体的臭味,非人进入城内。之后更多的人死亡,又引起瘟疫的蔓延。如此韦沙离遭到饥荒、非人和疾病三种灾祸。
韦沙离的市民齐聚到国王处商议,决定到恒河对岸的王舍城去迎请佛陀前来消除这一切灾祸。
佛陀了知此行将能利益许多众生,于是带领五百位比库前往。
当佛陀的脚才踏上韦沙离的国土,天上立刻下起倾盆大雨,雨水把所有的死尸冲进恒河,并把大地清洗干净。
沙迦天帝也带领诸天前来。由于大威势诸天的会集,多数非人逃散了。
世尊站在城门口对阿难长老说:“阿难,你学习此《宝经》之后,拿着诸供器与离差维的王子们一起,在三道城墙之间绕行,诵《宝经》做护卫。”
于是,具寿阿难在诵护卫经时,用世尊之钵装满水洒向城内何处。
就在长老诵“凡会集此……”时,那些非人四处夺门逃窜。在非人离去时,众人的病也随之痊愈。
在《应作慈爱经》的义注中谈到:有一年在临近雨安居时,有五百位比库到世尊处取得业处之后来到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景色迷人的树林中的树神却不喜欢这些比库,在夜晚比库们履行沙门法时,变现出可怕的形象、发出恐怖的声音来恐吓比库,使他们无法专注、忘失正念,然后再用臭气使他们产生剧烈的头痛。
受到干扰的比库无法继续居住下去,不得不离开,前往世尊之处。
世尊知道原委后,对他们说:“诸比库,再没有其他适合你们居住的地方,你们唯有住在那里才能达到漏尽。诸比库,回去吧!依那个地方住下来。如果希望诸神不恐吓你们,应学习此护卫经,并以此护卫经作为你们的业处。”
于是那些比库依世尊的教导,念诵此经并回到该森林。那里的树神得到了慈爱,欢迎他们并为他们提供服务。
就这样,那些比库住在那里日夜精勤禅修,最终都征得了阿拉汉果。
注:
1,在佛陀的时代,佛弟子之间开始念诵护卫经是由于佛陀曾经教导过这些经典。我们并不排除佛陀在过去世行菩萨道时已有诵护卫经的习惯,如《孔雀护卫经》、《鹌鹑护卫经》等。
2,《蕴护卫经》也同样的出现在《律藏•小品•小事篇》。
3,(蕴护卫经)从该经的因缘来看,佛陀教导此经的目的乃是要求诸比库向四类蛇王族散播慈爱,透过散播慈爱而避免遭蛇咬伤。
4,韦沙离城,古音译作毗舍离,译为广严城。位于恒河中游北岸,为公元前六世纪时离差维人(离车)所建立的瓦基国(跋耆国)的都城。
5,非人,巴利语amanussa,指人类以外的其他有情通常指天神、龙、亚卡、阿修罗、鬼、地狱众生等。在此经则是指为害人类的鬼怪。(宝经)
6,沙咖天帝,直译作沙咖诸天之主。沙咖,因过去世曾恭敬行布施,故名。为三十三天之主,居于须弥山顶之喜见城,是佛教的护法主神。
北传佛教将之讹略为帝释天王。
7,具寿,是对比库的尊称。
8,业处,意为让心工作以培育定力和观智的地方或方法。亦即修行法门,或修行时专注的对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