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化学专业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和化学有关的基础课,应该是无机化学。而我现在就教授着大一新生的化学课程,只不过由于课时关系,我们读书时的两门课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被合并为无机与分析化学。
对于新生而言,大一学习感觉最不容易。高中的学习习惯,老师的教学风格还深深地印在脑海呢,进入大学后,或许会感觉换了人间。那厚厚的一本书,竟然在短短的十六周内要上完?开玩笑吧,在高中得上两年呢,心中就有点莫名的恐惧。但大学就是和高中不同。
我也是这样适应过来的。当年教我们无机化学的是一位中年女教师,虽然过去了几十年,我还记得她的名字——陈夷如。陈老师年轻时肯定是一个美女,面容娇小,皮肤白皙。虽然年近50,那一头浓密的黑短发,应该没有染过,一口吴侬软语。她出生于苏州,虽然她已经尽量说普通话,但那口音,那语速掩盖不了她的出生地。课后虽然有助教可以答疑,但还是时不时在课间找些小问题问问她,不为别的,其实就想听听她带吴侬软语口音的普通话。或许自己对方言特别好奇,有时也调皮地模仿她的口音提问或回答,陈老师有时回头侧目,满脸的狐疑,似乎在问,这小家伙哪儿人?是我的小老乡?可她也没问我呀。
对于喜欢化学的我来说,大一的无机化学课程感觉没多大难度。那时还没有ppt,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完全靠板书来讲解。四块大黑板时常被写的满满的,我们的笔记也是记得满满的,图文并茂。陈老师虽然是江南的大家闺秀,可写的字却很大气,丝毫没有感觉到丝毫柔弱和纤细。由于字写得大,内容多,那就不停地擦黑板。每次课上完,她总有是白霜染发,手指落灰。那时的粉笔质量又不好,那粉笔灰尘随着黑板擦的移动,在光线下形成阵阵烟雾。就在这烟雾中,她继续着她动听的声音。
偶然上讲台,看到她厚厚的教案,上面有各种颜色笔迹标注的备课笔记,那个字不大啊,可以说是很娟秀的啊!可她的板书字怎么写得这么大呢。如果写的小,不就可以省力很多,也不用老是擦黑板啊!为什么呢。
如果我写的小,后排的同学能看得见我写的板书吗?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啊!所以现在每当我上课,我总会运用这个经验:上课要有板书,板书的字要大,宁可自己多擦几次黑板,也要让后排的学生看得见。
基础课老师一般都是中规中矩,陈老师也不例外。平时课上一脸严肃,可在课下还是很亲人的,她是苏州人,喜欢听评弹,不知道她自己会不会说一段啊?那时的大一学生还是比较老实,不敢造次。
或许因为感觉无机化学不难,所以在当初的笔记上留下了很多涂鸦。无机化学上了一年,也和陈老师相伴了一年。随着岁月荏苒,时光匆匆,在脑海里对于陈老师的印象只剩下这么多了。
2019.12.14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