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实”的我(1)——从数据看行为

作者: 汉说信数 | 来源:发表于2022-07-10 22:43 被阅读0次

中山小学 林汉铭

在上两周的文章《比起正确,错误往往更有价值》中,我指导w同学和她的妈妈利用统计手段发现自己存在的弱点,从而针对性地展开指导。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w同学就通过1-2周的刻意练习,就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然而这一些,都是建立在从数据角度客观地进行精准分析。带着这种想法,我翻看了3-6月份的教学行为报告。

【整体观察】

教学行为报告显示本学期一共授课112节,其中2节教师中心,110节以生为本。

数据统计

虽然表面上,数据肯定了我这个学期的努力,但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吗?抱着科学的探究精神,我决定将整个学期的课堂师生时长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整理分析。如下图:

课堂师生时长比较

图中红色的折线表示课堂中教师的时长,黄色的折线表示课堂中学生的时长。在课程总时长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红色与黄色折线距离越近,则说明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时间更多。反之,如果红色与黄色折线距离越远,则说明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时间较少。从整个学期的总体趋势来看,两条折线呈现逐渐靠近的态势。虽说在后期又出现了一些分离,但课堂总体走向是朝着“以生为本”转型变化。

【动态比较】

为了更加细致地进行观察,我从教学时长统计图中将112节课的师生时长按照不同月份进行了统计和整理,并进一步计算出了教师时长均值、学生时长均值、课堂平均时长、师生时长差均值、及整个学期师生时长差均值。得到数据如下图:

进一步处理

区别于整体观察,动态比较还能看出一些细节的东西:细节1:课堂平均时长数据从45.5到43.6逐渐缩短,拖课现象越来越少。细节2:教师时长均值从31.9到29.7也在缩短,教师主导的部分越来越少。细节3:学生平均时长出现逐渐增加后回落的现象,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研讨的时间逐渐拉长,后又因期末总复习的缘故,虽然自主学习的时长有所下降,但好在时长稳定在14分钟左右,即一节课基本保持接近1/3的时长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细节4:师生时间差的均值从18.33➡️19.56➡️14.94最后➡️15.74,数据虽出现振荡,但总体差值逐渐缩短,4个月份的师生时长差的均值约为17.14。

动态比较发现:拖课现象减少,教师主导时间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3月到5月份逐渐变好,6月份又有所回落。

【精准定位】

在计算出师生时长差的均值为17.14之后,我又进一步计算出每节课的师生时差离均差,即师生时长差-平均师生时长差=师生时差离均差。师生时差离均差越小,说明以生为本越强。于是,我将师生时差离均差的结果按照红色(小于-5)、橙色(介于-5到-2之间)、绿色(介于-2到2)、浅蓝(介于2到5)、蓝色(5以上)进行分类统计。

师生时差离均值统计

从统计表数据可以看出:1.优势。在3月到6月师生时差离均差中,绿橙红总占比在不断增大,从3月51.8%增幅到6月84.2%,“以生为本”课型越来越常态,课堂形态逐渐稳定成型。2.劣势。师生时差离均差在5以上的课时共有15节。这15节课基本就属于弱“以生为本”或“教师中心”,即课堂中教师主导比重较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时长较短。

经过这样一轮的数据处理,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点。

接下来,只需将15节课在统计数据中进行条件筛选,就能找到了对应的日期,以下红色标记就是师生时差离均差大于5的时间点:

条件筛选

结合麻吉星教学发展智能平台上的课堂记录,我翻看了这15节课历史数据,筛选掉重复2节课,将剩余13节课按照教学内容及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如下表:

薄弱课型统计表

仔细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信息:

1.练习课往往我会忍不住“讲”。其实当数据统计出来时,即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练习课本该是最容易结合信息技术,完成精准教学的,但反而成为了薄弱点。“情理之中”,相比新授课来说,给予探究和讨论的时间变少了,检测练习的时间变长了,学生讨论探究的少了,我“讲”的部分也随之变多了。

得到这个信息之后,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练习课学生探究和讨论的时间会变少呢?”在解读课堂数据的某一栏目中,我找了答案。

难度

课堂数据提问“难度”值为0.77,如果按照同侪教学判定树的标准,答对率大于70%属于容易来说,我的课堂问题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属于较为容易型,所以才会导致课堂内学生讨论和探究的时长在减少。

问题的表层是我喜欢多说,问题的深层是我设计的问题难度没有给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2.代数领域是重灾区。之所以进行不同领域分类统计,是为了让自己在之后的教学中,形成特别注意。代数比起几何在小学阶段,有时更加抽象。孩子们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往往可以靠几何直观来辅助。而在代数部分,特别是抽象出未知数后,孩子们就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也许是孩子们抽象能力还不够,更有可能是缺少思考问题的方法。之后的教学中,在代数部分需要重点弥补学生对于抽象问题的思考逻辑培养,比如画思考逻辑流程图。

【综述】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很客观地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剥离表面的美好,找到内里的“病灶”,加以突破,方能使教学稳中求进。

相关文章

  • 这才是“真实”的我(1)——从数据看行为

    中山小学 林汉铭 在上两周的文章《比起正确,错误往往更有价值》[https://www.jianshu.com/p...

  • 从 理赔数据看保险(1)

    2018年3月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 十大理赔排行 2018年3月,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十大理赔排行中,金额最高的一笔理...

  • 怎么做数据产品运营

    0.数据从哪来? 用户行为数据:友盟,公司内部BI系统跟踪用户行为 1.数据是什么? 访问:对网站的喜好度或者需求...

  • 这数据真实吗?

    2月份全国人民都被“冻住”了,售楼处也不让开放,真当买白菜,网上点点就下单了?

  • 数据里看真实

    在和很多人沟通之后,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只要不是以分析趋势为生,大众都倾向于自己的的某种认知会成为时势发展的决...

  • 这,才是最真实的你

    刚踏入高中的大门时,不知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一种感觉:好不容易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如今自己终于正式的属于这里,于是自...

  • 用户角色卡(用户建模)

    用户角色是指从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等真实数据中提取目标用户的典型特征,根据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将用户分类,并通过人...

  • 腾讯如何做出行业领先的产品?

    1、用户 定义用户:调研、锁定用户真实画像 接近用户:真正理解(访谈、调研、分析数据、观察行为等) 了解用户:不同...

  • SQL 项目实战专题三:选取某一周,任何一家店:(不同情况下客流

    一、业务背景介绍: 1、数据源说明: 二家超市的真实数据,数据时间段是从 20160101 到 20171231。...

  • 榜样

    什么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才是最真实的。平常说教的方式对长大的孩子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因为他看的是家长的行为跟习惯,随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才是“真实”的我(1)——从数据看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rv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