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猪说国学 051期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往事:
在他的老家献县(今河北沧州),有一个捕快叫樊长,一次和搭档去抓一个大盗。大盗狡猾,跑掉了,于是抓了大盗的老婆,临时关在一个捕快拷问的据点。
当时已经入夜,他这个搭档骚动起来,搂住那妇人调戏。妇人胆战心惊,不敢反抗,只是低着头抽泣。
樊长突然进屋看到这一幕,大怒说:谁家没有妇女?!谁能保证自家妇女不遭受祸难,而落入别人手中?!你敢这么做,我马上控告官府。
搭档被其正色所慑,不敢再乱动弹了。
注意,这一刻是雍正四年(1726)七月十七戊时(19~21点)。
同一个晚上,樊长已出嫁的大女儿,被强盗掠走,本已被绑起来,衣服都被剥了,马上要被侮辱,也是被同伙一个强盗喝止。当时正是子时(23时至1时)。
第二天,家人告知樊长这件事,他仰头视天,许久不语。
樊长仰头视天,长久不语。
老猪低头看着这件往事,也是长久不语。
我们想的可能是一件事:冥冥中的造化实在玄妙——因果是如此的错综复杂,又确凿无疑。同时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念头,又会造下新因,召感来同等的果报。
能有福气见证到这样迅捷的因果。怎么敢不正念呢?!
我们以为一个念头一个行为是如此的细微,如此的隐晦,却不知道我们这视之唯一的人身,是无限宏大与微妙的转动中的一分子。而我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促使它产生变化。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慧眼,能够一览无余而已。
说到这里,老猪想串联起另外几点最近的感知,看能否把这个人间拆解的更清晰一点:
1、忘了在哪里看一个智者总结的:即使是亲人朋友,如果这一世产生龃龉、矛盾;第二世就会成为仇人,彼此报复、仇杀;第三世就会沦为人吃羊、羊复吃人这样的轮回,不把对方咬碎吃掉决不罢休。
以前看这样的观点,觉得荒谬,只是为了道德说教而编造的把戏。最近切实感受到:如果轮回投胎是真的,按照人脾气的延续,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想到要与亲友彼此深恨、报复、算计、仇杀。我心里很凉,自觉即使人与人之间的龃龉再深、彼此相负再多,也想放下,不想搞成那样。
2、不知为何,一直总想当然地认为:人应该是理性的,是讲道理的,是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别人的。
最近发现,绝非如此,人普遍是照顾不好自己,更无法照顾好别人: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是随波(因果、习气、智力)逐流(生活,应对人事)。命好的,过得顺遂一些;命差的,过得难过一些。每个人都身陷在自己的因缘中,无法真实地认清自己、环境、世界、人生,更无力跳脱出来。
这调子太悲观?你不信?你觉得自己充满主观能动性的一生并非这样?
你再看一看,尤其当人遇到重大磨难的时候,这个事展露的最明显:此时,人本应该迅速认清当前环境,找到关键点,借鉴、参考其他人最中肯的建议,迅速、持续行动,从这种局面中突围出来。
而实际上,能这么做的人,凤毛麟角。
(W兄说99.5%以上的人做不到这一点,甚至他从未遇到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我感觉还是有百分之一二三的人有这个能力。)
所以,大多人是糊涂的(当然包括笔者),是围绕自我审视一切的,很难持平客观,这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很难沟通的清楚,很难相处的和睦。
这是这个人间的实情,我们应该看清楚。对人应有这样冷静的观察。
3、说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罢了人这种存在的状态。我们再来看宇宙:
穷极宇宙,分为三界,共二十八层天:欲界以淫欲浓淡,分为六层;色界以分别心浓淡,分为十八层;无色界执着于空,分为四层。
比如以你目前的心境,你参照一下,你能对应上哪一层?
你对应上哪一层,这个肉身死亡之时,你就去哪一层再开始。
老猪自审,我仍在欲界的最底层,地狱、恶鬼、畜生的种子也有很多。如果我此刻寿终,还是再来这个世界。这是能预知,能看到的。
所以,比如我,拥有的一切,以及我明白的道理,这些不管用,只是为下一阶段的人生铺垫预热一点积习。
而我们对人间种种“相”的黏着,究竟黏了几分,破了几分,这是实实在在的功夫。
我如果始终勘不破欲望,觉得种种欲望蛮好蛮刺激,那就在欲界来来回回,在情欲之间还债欠债;
我如果勘破了欲望,却做不到,仍是在欲界较清淡的几层天来来回回;
我如果从欲望中彻底跳脱了,却有种种的细微分别,那就在色界的十八层天来回;
我如果越来越堕落,贪心、嗔心、痴心越来越旺盛,那就在地狱、恶鬼、畜生界来回;
……
所以,你说“色”有什么坏处?“脾气”有什么坏处?“情绪”有什么坏处?它们本质上谈不上坏,当然也算不上好。只是你喜欢,你就抱着它舍不得撒手,那就来来回回地搞吧。
然而,你心里有一处地方,是明白的:这些都很短暂,这些本不固定,并不能真正满足你。
当你不再受陷于人世的欲望情绪,想跳脱出来时,就会发现这个路,就像考试一样,这是一场最严明又最细微的考试,你有三十分的程度,就考三十分;你有八十分的程度,就考八十分。这里容不得侥幸。而且与人间考试又不同,这场考试没有人催你,唯靠自觉。
至此,我们粗糙讨剖析了三点:人间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状态,以及天人之间究竟怎么回事。
最后,我们能汇总出什么呢?
我们知道缘起性空,本无可得,亦无可失。这是修养的功夫。
可大家都有人身,都有家庭,都身处人间,总要为人处世。那这副人身,又该如何在这短暂百年间游历呢?窃以为,是八个字:正心诚念,敦伦尽分。
如文头故事所揭示:因果森然铁律,感召如影随形。人不敢不正心诚念。
又如我们审视自我,为何生于此时此地此家此环境?为何结此恩此仇此情此义此缘此分?莫不是昔日所欠之债,何敢不还债?这债还过去,正是细分为种种敦伦尽分。
祝君安好。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