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地的教育近日引来一些热议,原因是“教师黑榜警告”一事不断升级和“发酵”。当然我作为“当事人”希望这件事不要再继续被“声讨”,甚至于不要引来上级有关部门的“追查”。因为每一种“黑榜警告”的背后会存在许多的如果。
文章标题中的“当事人”一词,我使用了双引号,因为我只是而且仅仅是云南的一名一线教师,并不是真正的当事人。我不希望看到全国教育人都不想看到的教育乱像——比如武断的教师奖惩制度、唯成绩的评优选模措施以及无助于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激励机制”......24年整的高寒山区一线教育,我更希望寻找一种人们所期盼的幸福、完整的真教育。
这个热议源于一份网传信息,截图显示:2022年3月14日19:20,一个名为“微大关”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寿山镇8名教师被“黑榜”警告》。文章中说:“3月11日,寿山镇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教育工作会,为42名先进教师颁发荣誉证书、4个先进集体颁发奖牌,对在2021年秋季学期全县期末统测中,任教学科排名倒数三名的8名教师(初中3名、小学5名)给予黑榜警告。这是该镇实施教师‘红黑榜’制度以来的首次‘亮相’。”
网上的一切相关信息证明:此次会上宣读了《寿山镇中小学考核办法》,全文学习了《寿山镇干部作风大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并作了相关要求。
会议指出,寿山教育的“红黑榜”制度,“能者上、庸者下”的队伍管理理念不会变,希望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警醒结合的方式,推动寿山镇教育工作者知重负重、提升作风,共同努力,办好寿山教育。
会议要求,全体教师要提升站位,在塑造师德师风上下狠功夫;要注重实效,在提升教学质量上下足功夫;要找准差距,在解决教育症结上下细功夫。
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要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抓好人才培育,从源头上实现人才队伍的壮大,助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要切实提升作风,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刻苦钻研业务,增强自身本领,创新工作方法,在推动教育质量发展上干实事求实效。(完)
正因为有了如此激励的动员大会,所以这件事成为铁的事实。无论目的是什么,有一点已经自我证实——确实有“红黑榜”之说。
这必然引起全国各地教育人的议论,比如知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于2020年3月15日09:45在其公众号“镇西茶馆”发了一篇文章《八名教师被“黑榜”警告依据何在?——致云南省大关县寿山镇镇长》。
文中李老师质问该镇领导,列出10点疑问。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因为教师考试成绩排名不佳,便被列入“黑榜”警告,你这样做,依据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第二,你如此公开和中央对着干,胆从何来?
第三,你如此无知,为什么还有脸管教育?
第四,你自己“站位”就站偏了,为什么还好意思要求教师“提升站位”?
第五,中央有那么多文件,你都学习了吗?如果没有学习,干嘛要这么冠冕堂皇地开黄腔?
第六,你为什么不针对自己的“差距”和“症结”好好反思整改呢?
第七,你依据成绩排名而将末位教师打入“黑榜”,就暴露出了你臀部印着的陈腐教育的纹章!
第八,“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创新工作方法”……
请问,如此做法这就是你的“创新”?
第九,你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有什么权力,以外行人的身份不但对教育指手画脚,而且还对教师百般羞辱?
第十,如此羞辱老师,让所有中国教师感到了屈辱!你良知安在?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确做错了,请给这八名教师公开道歉。你会吗?
全国知名高中语文教师王开东也于2022年3月16日00:01在其公众号“王开东”发了一篇文章《谁有权力裁决老师的红与黑?》
文中王开东老师又提出了一些基本判断:
第一、无知野蛮,管教育的根本不懂教育。
第二、顶风作案,严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
第三、虚假正义,谁能区别教师的红与黑。
对此事发声的教育人还有很多很多,当然也有不少想发声又没有发声的。无论是犹如于李镇西老师的“质问式”对话,还是犹如王开东老师的“直言式”抨击,我们都应该客观地去研判,不要只会一味地去反驳、去对人不对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们说的是不是事实呢?我们得问问自己的良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此之管理、如此之打击,意义何在?教育,岂能儿戏?
奇怪的是我们部分地区的教育自上而下明明是恐惧形式主义,但是在管理中偏偏要形式化。前两天看顾明远先生的《中国教育路在何方》,其中他提到:全国两千多个县市,有多少教育局长是教师出身的?......不少局长是在做官,不是在做教育,把当局长作为晋升的跳板。有时还对教育瞎指挥。如此,教育领域出现诸多问题就不足为奇了。
遗憾的是“不足为奇”慢慢地便成为了习惯,久而久之便“不可收拾”。其实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是以教育局长为跳板的局长不应该这样,还是上级领导本来的任命就有问题。我以为只有我们基层“最清楚”,所以无法改变;既然顶层领导也清楚,那为什么又不去改变呢?作为“受害人”的一线教师,只能适应这样的局长的步伐,而不是去罢免他——关键是没有罢免权利。我们很期待:追随懂教育的领导做一名真真正正的人民教师。
也难怪上述两位全国知名教育人会如此愤怒!!
鉴于此,我也很矛盾地提出如此一举背后的三个假设,供大家了解了解、思考思考。
第一,如果出发点是这样
本次“黑榜”警告8人,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依据条件是“任教学科倒数三名”。我们来看几个关键词:全镇、任教学科、倒数三名。
请问:全镇有多大?科目有多少?倒数三名会产生多少人?为什么是8人?
看到问题了吗?据我想如果只凭“倒数三名“这个条件,那么整个镇、所有科目、所有中小学学校应该不止8人?如果不分科目头发胡子一把抓,那么就应该只有6人(中小学各3人)。
这个“8”到底怎么来的?
我估计还有领一个依据条件,很有可能是:且低于县平均分xx分以上!
总的评选依据条件就是:倒数第三名且低于县平均分xx分以上。
这个时候的结果就得看这个“xx分”是多少。我就听说过这个分数是“20分”。
假定县(镇)平均分是50分,那么被“黑榜”的老师必须是:倒数三名且平均分30分以下。
纵使我们觉得这样的被警告的方式是违背教育规定的,但是有时我们又不禁想想:低那么多,也太过于误人子弟了。
其实,我说的50分算高的,大多情况下很多偏远地区的部分科目,平均就在40分左右,被黑榜警告的老师平均就不到20分。
我不知道:是否应当警告什么样的制度可以惩处教育的乌合之众?
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自己为难自己”,大多的原因是:教育意识太淡薄了,总是期待逼迫式的管理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纵观身边教育——那倒不是吗?
“不读书”“不写作”“不合作”“不上进”“不尽责”……比比皆是。而我们却往往用“二八定律”来安慰自己——我只想成为很平常的80%。人人都这样,教育何以发展。
第二,如果只有“红榜”
咋听起来不足为奇,“只有红榜”就是我们工作中形形色色的“表扬、表彰和奖励”。我们习惯地认为:这是必须的!
但是,我换一种简单的说法或许大家就会很快明白我的言下之意:
教师A和教师B,考核下来的结果只有“红榜A”(表彰),并不采用“黑榜B”(没有表彰也没有惩罚)。大家看有没有问题?“当然没问题”,真没问题吗?
我们怎么就不想一想:肯定A并表扬他,另一层含义也是表示B的“不行”,这是实质性认可,只不过没有看得到的标签而已。因为表扬和批评永远“在一起”的。
于是就会造成,B 成绩不好没有表彰(表面上比被“黑榜”好多了),后来,B没有表彰所以永远也晋升不了岗位职务。
这就是教育主管部门一律禁止唯成绩评比的原因。这样的评比,对于教育的发展有弊无利。
也就是说,当根据成绩评定优秀的时候,已经造成不少老师的不良竞争和心里压了,如果像像文中“一案还要“黑榜”警告,更是雪上加霜,其效果则更是适得其反。
值得思考的是依靠奖惩制度来促进老师提升成绩是否可取?是学生的“命运”在老师的教和育的手里,还是教师的“命运”在学生的“考”中?这样的命运关系会带来什么?
第三,如果不仅仅只有这个地方
昨天(3月15日)在网站“发酵”,随后删除,最后表明:当地县委宣传部部门会调查公布。
目前最好的结果是:没有公布教师信息!
我想这样的回答有些本末倒置了,这件事的实质不在于公不公布,而在于有没有用成绩排名,甚至于剥夺教师权益?
答案是“有的”,而且我保证一定不少。只不过还是被形式化或者自欺欺人罢了!
值得反思或者警惕的是:我们得摸着良知发问——这是特例,还是个例?如果不仅仅只有大关有呢?如果恰恰是因为信息发布者的“愚钝”而透漏了、成为“伟大的代表了”呢?
所以,我想:举国上下,不少的教育管理者此时此刻已经在深了的反思和“准备”中。我估计“好运”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