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典音乐艺术之家冷知识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3.2.3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3.2.3

作者: 静默斋谈乐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16:17 被阅读0次

    拜占庭礼拜仪式和圣咏

    四世纪是基督教礼拜仪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许多著名的教父致力于仪式的公式化。大巴西略(Basil the Great)和圣约翰·克里索斯托(St. John Chrysostom)是拜占庭礼拜仪式最基本的且使用至今的两种类型的创立者。大巴西略改革了圣礼仪(Divine Liturgy,相当于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弥撒),每年在重大节日时举行十次。圣礼仪的核心部分圣餐礼(anaphora)或圣体血传说是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建立的,约翰·克里索斯圣礼仪是现在最常见的东正教礼拜仪式。日课(Divine Office)是每天不同时辰举行的祈祷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晚祷(Esperinos)、申正经和赞美经(Orthros)。圣礼仪和日课在一个教历年中基于每天和每周的周期来举行。在耶稣和圣人生平相关的节日时,要举行特殊礼拜仪式,不同场合要使用特殊圣咏和经文,特别是圣人的纪念日,需要涉及大量的诗歌韵文(stichrion)和特罗帕里翁(troparion)。

    典型的圣礼仪一般安排如下:

    交替圣歌I(为当天准备的特殊的《诗篇》诗文,周日时从《诗篇》第102首开始);

    交替圣歌II(为当天准备的特殊的《诗篇》诗文,周日时从《诗篇》第102首开始);

    “独生子”(归于六世纪查士丁尼名下的赞美诗);

    交替圣歌III(带有该节日的特罗帕里翁的《诗篇》诗文,周日时为带有特殊特罗帕里翁的《八福》);

    (在小入口处的行进:)两首proskinisomen(“让我们礼拜”,《诗篇》第94首),为当天准备的特殊特罗帕里翁(有时是康塔基昂),三圣颂(Trisagion);

    Prokeimen(在《书信》之前,特别为当天准备的);

    带有诗文的阿里路亚(在《福音书》之前,特别为当天准备的);

    (新信徒散去;从这里开始是“忠诚信徒的弥撒”)

    (在大入口处的行进:)《智天使赞美诗》(Cheroubikon);

    《信经》;

    圣餐礼或圣餐祷告,有一些合唱队的应答,三首赞美诗;

    主的祷告;

    领圣餐诗文(特别为当天准备的);

    众人散去。

    圣礼仪中的圣巴西略

    典型的日课申正经和赞美经仪式为:

    六首《诗篇》(第3、37、62、87、102和142首);

    Theos Kyrios(赞美诗《上帝是给我们光的主》);

    当天的《诗篇》和三首赞美诗;

    《复活的赞美》(Eulogetaria,以三次“阿里路亚”结束);

    《升阶经》(Anabathmoi,《诗篇》第119至133首);

    Prokeimen(诵读当天《福音书》的引子);

    带有特罗帕里翁的《诗篇》第50首(特别为当天准备的);

    正颂(kanon),包括:颂诗(ode)第1到3首;赞美诗;颂诗第4到6首;康塔基昂(只有引子prooemium和第一诗节);当天圣人的生平;颂诗第7到9首;Exaposteilarion(赞美诗;在大斋节是另一种赞美诗Protagogikon);

    赞美经(《诗篇》第148到150首);

    《让每个人呼吸》(Pasa pnoe,《诗篇》第150首);

    《荣耀经》(Great Doxology);

    《三圣颂》;

    特罗帕里翁(特别为当天准备的);

    众人散去。

    由于缺乏乐谱,我们不知道早期拜占庭圣咏是什么样的。根据当时的圣咏文本和音乐实践,我们可以推断圣咏演唱的大致类型,尽管不可能完全是本真的。除了独唱者演唱外(这种方式可以追溯到犹太教圣殿时期的礼拜仪式),根据当时的确切记载,四世纪时的圣咏还可以在两个合唱队之间交替演唱。这种实践也许更早起源于安条克以东,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方。毫无疑问,六世纪时的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使用了训练有素的独唱者和合唱队,但还不清楚会众在礼拜仪式中参与了哪些方面以及参与到何种程度。无论是简单地背诵还是庄严地诵读祷文,会众肯定对礼拜音乐的丰富性有所贡献。从简单地用“阿门”来表达对经文的赞同,会众的应答在形式上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即使仅限应答语“阿门”,它的音乐也越来越繁复。

    音乐越来越长的原因之一是礼拜活动本身需要更多的时间。例如,当会众越来越多时,主祭需要更多的时间准备圣餐用的面包和酒,需要用圣餐礼的圣咏来填补时间。在拜占庭传统中,主办人在准备时要演唱《智天使赞美诗》,在四到六世纪,还包括其它圣餐时用的赞美诗。

    圣约翰·克里索斯托

    十世纪前一直缺少有意义的音乐记谱法,从而基本不可能保存记录圣咏旋律,但也并不是说一点也不可能重构这些圣咏,这依赖于我们对口头传承的信任度。经过若干个世纪的口头传播,旋律是否可信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即使有诸如特殊文本对应一成不变的旋律这样的假设,也很难令人接受音乐这种最易变的艺术具有不变性的理论。实际上,当音乐从一代向下一代口头传播时,音乐表演者变化的口味会轻易并显著地影响音乐。传统的基线可以毫无疑问地在口头传承中保留下来,但旋律的细节会易于变化。

    除了在祭坛活动和行进期间填补时间外,音乐还具有在诵读《圣经》经文之前通告的功能,提醒会众特别注意。音乐还可以激发会众的宗教热情。

    大城市和乡村教堂拥有的资源不同,礼拜仪式的表演方式也存在不同的变体。君士坦丁堡大教堂礼拜仪式的歌唱部分繁复冗长,而在地方教区教堂中,歌唱部分相应缩短,许多经文只是简单诵读。乡村小教堂主要依赖于会众的参与,只在仪式的高潮处使用少数经过训练的歌手。城市大教堂毫无疑问拥有更多的专业歌手,也容忍过于炫技的表演,歌手们用此来吸引注意和竞争教会中的地位。

    有一个现象似乎比较反常。诗人们为庆祝特殊节日而作的诗文越多,对应的音乐旋律却越少,更多的是使用换词歌的方式。为某些仪式而作的文本越少,特别是已经成熟的礼拜和日课的某些固定部分,创作和流传的旋律则越多。当文本不再发展和礼拜仪式变得僵化时,同样的文本会对应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歌手可选择演唱的旋律也越来越多。在十四世纪,已经固定了的文本对应的音乐数目持续增长,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陷于土耳其人之手后,更是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

    唱片推荐

    标题: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圣礼仪

    演奏:The Greek Byzantine Choir,Lycourgos Angelopoulos(指挥)

    厂牌:Opus 111,OPS 30-78

    唱片简评

    本专辑记录了希腊东正教会最常见的礼拜仪式——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圣礼仪。相传四世纪时圣约翰•克里索斯托在圣巴西略圣礼仪基础上建立了核心部分圣餐礼,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圣礼仪。东正教的圣礼仪类似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弥撒,用面包和酒代替基督耶稣的肉和血分给会众。它包括新信徒仪式和忠实信徒仪式两部分,由于现在新信徒很少,前者经常省略。本专辑的圣礼仪中的一些曲目是古老的拜占庭圣咏,包括最著名的拜占庭作曲家考考泽勒斯的作品《赞美主》,这部作品也是拜占庭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专辑还收录了一些拜占庭帝国覆灭后希腊作曲家的一些圣乐作品。Angelopoulos指挥的希腊拜占庭合唱团的演绎非常出色,原汁原味。拜占庭圣咏为单声部音乐,其特点是由一名男性领唱或一个男声合唱团演唱,同时伴随着低沉嗡鸣的人声,而没有乐器伴奏,聆听时可关注这一特征。

    标题:希腊正教会拜占庭音乐第六、七卷——圣母颂

    演奏:Members of Byzantine Choir of the All Saints Cathedral of Kallithea,Athens,Costas Zorba(指挥)

    厂牌:Zorba,Z1/18/89 CZ 6,2CDs

    唱片简评

    这套2CD的专辑是著名合唱指挥和首席诗篇领唱Costas Zorba录制的希腊正教会拜占庭音乐的第六和第七卷,收录的作品《站立赞美诗》(Akathistus Hymn)也是希腊东正教音乐中最长的作品。这部作品据说作于六世纪初,当时阿瓦尔人和波斯人包围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但在圣母玛利亚的帮助下,人数处于劣势的守军打败了入侵者。胜利后,君士坦丁堡的民众聚集在教堂里整夜演唱献给圣母的赞美诗,感谢她奇迹般地拯救了城市。民众没有一人坐下,因此这首赞美诗得名《站立赞美诗》。该赞美诗包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典型体裁:康塔基昂、正颂、特罗帕里翁等。其中正颂(kanon)包括九首颂歌(ode),每首颂歌模仿《圣经》中的短颂歌(canticle),包括一个典范诗节(heirmos)和三到四个其它诗节(troparion),因此作品才如此之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3.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ud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