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长夜孤灯话论语哲思诸子百家
55、孔子是一个无神论者吗——长夜孤灯话《论语》

55、孔子是一个无神论者吗——长夜孤灯话《论语》

作者: 36cdc03e7fe5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00:10 被阅读82次

    文|翻腾四海 四海书斋

    仪文之礼——祭祀鬼神

    【“礼”的字面含义】

    【礼字认起来容易,其丰富的内涵理解起来却很难。】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又“示,神事也。”“示”意味着天地神明用各种现象给人以启示,让人们以此来判断吉凶祸福。所以,汉字中凡是与天地鬼神相关的字,都有“示”字旁,如礼、祀、祭、社、祈、祖、宗等等。

    豊,是一种祭祀时所用的器物。

    履,本义是鞋。鞋,足之所依,所以履又引申为依,表示依照而行的意思,如履行一词。

    综上所述,礼便是人们祭祀鬼神以求福时所要依照施行的程序规范,这是它最初的本义。

    【祭鬼之礼】

    人死曰鬼,先祖死去,后人都要时时祭祀,所以古人所祭的“鬼”专指死去的先人,而今天我们提到“鬼”主要侧重于它不可知的吓人的那方面含义。《论语》中涉及祭祀鬼神的章节有很多。

    0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一个人祭祀自己的祖宗是应该的,但是你去祭祀别人的祖宗,这不就是谄媚吗?古人云: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淫,过也。

    义者,宜也。义即是所当为之事,见所当为之事而不为,便是无勇。今天常说的见义勇为就出自这里。

    0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祭祖也。《礼记》上记载:成王以周公为有勳劳于天下,赐以重祭。命鲁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以郊禘之礼乐以祀周公。这里的“禘”当是指鲁国在太庙祭周公。

    孔子为什么不欲观之呢?关键在于“自既灌而往”这几个字。

    禘,大祭也。完成这一礼仪要耗时数日,灌是禘祭中较早的一个环节,将鬯(音唱,一种植物)酒洒于白茅之上,酒味渗入渊泉,使九泉之下的祖先闻到酒味之后来到太庙受享。然后,再奉上牛羊等牺牲,把“尸”请进太庙。尸不是尸体,而是一个人,等待祖先灵魂附在“尸”的身上,享受牛羊。接下来,助祭的卿大夫排队走进太庙,行馈食之礼。

    在“灌”这一环节完成之前,卿大夫要守护着“尸”,在太庙之外等候。因为完成灌之前的所有环节要耗时三天,依礼,这三天卿大夫都要“宿于公所”,而这些人为了偷懒,等到“既灌”之后,才从自己家里出发,前往太庙。往,即是前往太庙。孔子之所以不欲观之,就是因为这些卿大夫对祖先毫无尊敬,怠慢无礼,可见禘礼的其他环节也是一塌糊涂,草草了事,所以孔子不想去看。孔子还后面说:

    0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所谓的“为礼不敬”大概就是指这里的“自既灌而往”,孔子反问“吾何以观之哉”,言下之意便是“吾不欲观之矣”,0310与0326两章当合而观之。

    0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或,不定代词,某人。大概日久年深,该弟子已记不清提问者到底是谁了,所以只记作了“或”。

    之于天下:A之于B,是一种固定结构。就是A面对B,A处理与B之间的关系。此处,知其说者之于天下,即了解禘的人面对天下的人和事。如:君子之于天下也,义之与比。即是君子面对天下的人和事,处理与天下的人和事之间的关系。

    其如示诸斯乎:诸,之于。斯,掌也。示天下于其掌中,说明就摆在手掌之中,容易知晓。孔子答曰不知。其实,从后面的话里可以看出,孔子是知道的,但他为什么说不知道呢?不明白孔子是用意何在。

    10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傩,古人以为瘟疫疾病是由疫鬼造成的,傩即是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

    阼阶,东边的台阶。

    【祭神之礼】

    神,灵也。阴阳不测之谓神。古人认为天地山川、日月风雨、以至五谷等等,凡是与人类生活关系重大,同时又变幻莫测,超出了人的理解和控制范围的,皆称之为神。

    030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旅,一种祭礼之名。

    曾,竟也,乃也,连词,表转折。

    孔子为何对冉有说“女不能救与”呢?有危险才会谈及救,季氏旅于泰山,有什么危险呢?古人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日常所言所行僭越违礼,时间久了必然会招致祸端,危及其身。后来季氏家臣阳虎做乱,囚禁季桓子,胁迫三桓专鲁国之政,便是无礼则危的证明。

    依礼,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旅于泰山,便是祭泰山之神,这是天子才有资格去做的事,而季氏区区一个大夫,如此肆意妄为,违礼孰甚?

    所谓“神不享非礼”,季氏祭祀泰山之神便属非礼,即便季氏再恭敬,祭品再丰盛,牛羊再肥壮,泰山之神也不会受享,也不会给你赐福的。在前面0304一章中,林放尚且问过孔子何为礼之本,泰山之神难道还比不上林放,不知道你季氏旅泰山是非礼之举吗?所以,孔子说“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0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病,疾甚曰病。子疾病便是孔子的病情突然加重。

    祷,告事求福。请祷,即是请神赐福,以使孔子早日康复。

    有诸,有之乎。

    祇,神也,读作齐。天神曰神,地神曰祇。上下神祇,泛指天上地下的诸神。

    诔,音磊,谥也。相当于今天的悼词。讄,音磊,祷也,累功德以求福。施于生者以求福叫讄,施于死者以作谥叫诔。这里的诔应当作讄。

    孔子生病了,这一天病情突然加重,子路就举行了一个小的祈祷仪式,向上下神祇求福,让孔子快点好起来。孔子知道后就问子路,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孔子也说,我和你一样,在心里祈祷很久了。

    0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如在,祭祀祖先时毕恭毕敬,不敢稍有怠慢,就像先人正在眼前,即所谓的“事死如事生”。

    祭神如神在,祭祀百神时也是恭敬如一,就像神灵就在眼前一样。

    与,参与。孔子为大夫,公务繁忙,没有时间亲自参加祭祀,使人代替自己。所以说,吾不与祭,就像没有祭祀一样,不能把自己的哀思敬穆之情表达出来。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有人根据这句话,就说孔子不信鬼神,是无神论者。如在,即如同神存在一样。如同存在一样,那实际上就是不存在喽。其实,此“在”非存在之在,而是处在之在,在眼前之意。事死如事生,祖先虽已死,但祭祀之时,一样要虔诚恭敬,如同就在自己眼前。这两句话只是表明孔子祭祀时的恭敬肃穆的态度,并非是要表明孔子对鬼神有无的态度。而且孔子是相信鬼神存在的,证据?《论语》中谈论鬼神的章节,均可作为证据!

    而且,“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两句话并非是孔子所言,而是弟子的记录。或许弟子一直在孔子身边,通过长久的观察发现,每当老师祭祖或是祭神时,态度都很恭敬,如同祖先和神明就在眼前一样,所以就记下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这八个字。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社,土神。稷,为五谷之长,为谷神。稷到底是指什么作物,今天已无法确定,有的说是指高粱,有的说是指粟,也有的说是不粘的黍。其实,五谷到底是指哪五谷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不过在春秋时的中原地区,稷肯定指的是单独一种农作物。其实兄弟自己只认识小米和高粱。什么粟啊,粘的黍和不粘的黍啊,把这些粮食放到兄弟面前,我也分不出来,我想各位多半和兄弟一样吧。

    《白虎通》上说:

    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所以立社立稷以祭之。

    因此社、稷又是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场所。上至天子,下至诸侯大夫都要立社稷。

    因为土地粮食为立国之根本,所以又用社稷一词代指江山、国家。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其中的“社”就是祭祀土神的场所,大概类似于土地庙,后来发展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

    03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问社:依据后面宰我的回答,“哀公问社”当是问社前所植的是什么树。

    夏后氏:夏商周三代,称商、周为殷人和周人,为什么称夏为夏后氏而不是夏人呢?《白虎通》的解释是:夏以揖让受禅为君,故褒之称后。后,君也。又重其世,故氏系之也。殷、周以干戈取天下,故贬称人也。

    说,读作税,说服、游说。

    咎,罪也。

    周代之礼,在社前种植栗树,为的是使民心存敬畏,以至时时战栗。孔子听闻之后,就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三句话的意思,用一句白话来解释就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再追究了。言下之意,周人以栗,确实有些不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5、孔子是一个无神论者吗——长夜孤灯话《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wx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