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的,当冬天开始在寒风的前奏下款款走来时,冬天的冰并没有被预兆到有多厚,而是随着冬天的逐渐深入,才有了其独特的风采。兴许,冬天的冰就应该是这样。
淮北平原之上,现如今已经难以见到厚厚的冰了,大概是因为每年春天都是暖春。而那些能够踩在冰上滑行,院子里只要倒了水就会结冰的日子,只能在回忆之中追寻了。其中的一种回忆,就是“玩儿冰”了。
我之所以称作玩儿冰,是因为冰只能作为玩物,抑或称为玩具,而不是大自然中的庞大冰层。我知道那一块冰是从冰层上剥离开来,也必然是冰层的一部分,而冰层作为自然的背景,显然是提供了玩冰的有利条件,我对冰层是心存敬畏的。挡在冰面上站稳之后,心里边提防着自己的脚步,生怕脚下的冰层因为自己踩在上面而改变自己坚固的形态。等到用跺脚测试之后,总结出冰层可以当做玩耍的场地,就把冰面当做依靠了。而在依靠之外,最青睐的孩子冰块。
冬天才是的时候,沟里的冰面开始形成了气候,对于小孩子来说,打破冰面初始的形态,就是往冰面上仍各式坚硬的东西。小砖块、泥疙瘩,只要能对冰面产生冲击,让冰面破裂,都能使用,这是检测冰层厚度的最好方法。至于一只脚站在岸边,一只脚用地多冰面的行为,还是有一定的危险,若是冰面不够厚,一只脚就很有可能陷进冰面了。等到冰面开始破裂之后,令小孩子最为高兴的事情就要来了,那便是让冰块变成自己拖行的玩具,这件事情,值得我好好说一说。
同样是冬天,不同的日子里,冰块的厚度也不一样,打碎冰块的难度自然也就不同。记得小学刚入学的时候,冰块的厚度能达两寸多厚,打碎自然也就困难。用一块整砖从岸上砸向冰面,也不见得会有动静,我见过砖头砸向冰面之后滑向远处的场景,在小学时代并非少数。而真的想把冰面打破,就需要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了,有时候虽然难以用砖头砸破,但是使用锤子,是能节省很多力气的方法。在我见到冰面破碎的场景中,小孩子从家里拿锤子到冰上砸的占了绝大多数。只是在这时候,很多父亲都会叮嘱着孩子,不要让家里的锤子掉到沟底了。
等到水里的冰由冰层变成冰块之后,大而化小,小而再小的演变就出现了,但对于小孩子来说,在村庄的泥土路上拖着一大块冰行走,才是让自己最为人敬佩的时候。于是每次冰面砸破之时,小孩子就想着用自己最大的力气,将水里面已经破的冰从水里拖上来。虽然双手被冻得通红,也挡不住小孩子们的决心。只是在很多时候,一平方米以上面积的冰块就足够重了,我记得那时候冰块两寸多厚,那么大的冰块,小孩子是很难拖上岸的,最后只得退而求其次,将手中的冰再一次打破,选取自己想要的那一块,拖到岸上来。
冰块的角落很滑,直接拖行起来是不可能的,于是,从冰块的中间打出一个眼,穿上绳子,才能让冰块像小狗子一样在自己的身后跟着。若是冰块较薄,拿着习惯一类的东西,用口中的热气,一会儿便融化了一个小洞,之后用绳子串起来,小冰块变成为了自己的玩物,而对于更厚的冰块来说,这边是一件难事。我记得自己亲手整治过两寸多厚的冰,从水里拖上来的那一颗,内心的自豪感不用提有多么强大,只是在将冰块变成用绳子拖行的“宠物”是,产生了一些困难。为了把冰层破出一个小洞,用麦秸的莛子、用苇子对着一个地方吐热气,用自己已经冰凉的指头,贴在变得越来越薄的地方,这些都是曾经自己为了玩冰而做的事情。深深记得,几个人为了用热气把厚厚的冰块钻出一个洞而轮流努力,趴在冰块上的场景,那是童年时期,完成自己半天甚至后面几天玩耍而付出的努力。
冰面钻孔成功,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事情,倘若伙伴看到自己的杰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显出羡慕的眼光,那之后,若是有人见了赞叹一声,便是沉浸在自己的“功成名就”之中了。
冰块造成之后,不管是行走时拖着,还是奔跑时拖着,都会个自己带来欢乐,不仅如此,身边的伙伴也。为了让冰块变得更好玩,我们还会一人踩在冰上,一个拉着冰块,把柄转当成了自己的滑板。只是在很多时候,逐渐长大的小孩,体重也会逐渐上升,冰块难免被体重压断,这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情,但是对于身边的玩伴来说,冰块,还可以共同创造出来。
好些年没有玩过冰块了,不知道就算突然见到厚厚的冰块时,及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是否还有那股热情去将一块冰上吹出一个洞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