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
读第6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这两个智慧小故事大家是不陌生的,在我记忆中,在四十年前的小学的寒暑假作业里是作为趣味故事出现的。不想,今天阅读苏霍的第六条建议,原来是他编的《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中的两道习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儿时接触的题目,不想四十年后才找到问题的出处。
苏霍为什么列举如上两个故事?原来,这条建议是苏霍针对“后进生”教学的。苏霍认为,如果把学习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会让“后进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思维会变得更加迟钝;苏霍并不赞成对学生进行后续补课,反之,他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我想,这个特点和他前面提到的“第二套教学大纲”是一致的,苏霍的目的是让“后进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来源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认识,拓展学生的“学情背景”,苏霍的教法不是“后补”而是“前置”的,这是他对后进生教学的第一个观点。同时,苏霍还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观点,他说,“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以我之见,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思考,只有思考才能有理解地阅读,才能激发“后进生”思维的觉醒 。正是如此,苏霍在推荐“后进生”阅读书籍的基础上,还对连数学已知条件都记不住的费佳这样的“特困生”专门编写了习题集,让他阅读开发其逻辑认识,用有兴趣的智慧故事刺激他进行思考,帮助他由易到难逐渐树立解答问题的自信心。
应该说,这两个智慧小故事并不是严格的数学题目,而是开发学生的思考的逻辑分析问题,逻辑分析是为了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已知条件的前后联系,这是最基本的数学分析了。比如,第一个牧羊人的故事,是让费佳理解“笑人者,人亦笑之,自知者明”的道理;第二个 “真话村”和“假话村”的故事,是让费佳寻找“真话”和“假话”的逻辑碰撞点,比如像是问“请你告诉我,到你所住的村子走那条路?”, 因为真话村村民肯定会说真话,便会指出通往真话村的路;而假话村村民肯定会说假话,同样会指出通往真话村的路。看来,故事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费佳的逻辑思维,继而引发他对习题条件的分析和思考。阅读至此,我感受到苏霍对“后进生”教学的用心良苦,再次体会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箴言,苏霍第二套教学大纲的“学情背景”真是 “有人性”的,不愧为“人学”大师。
苏霍把他对“后进生”教学的两个观点合二为一地总结道,“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我想,“阅读”使思维感应,“觉醒”则是学会思考。
根据我的理解,“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大约有三个:一是自身不会有理解地阅读,苏霍对儿童阅读有个基本要求,就是在阅读的同时还要自动化地思考,让学生自己对阅读内容归纳成基本要点,“后进生”的第一个原因多是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像费佳就是不能把数学应用提的前后条件进行联系和分析;二是自己对课本知识死记硬背,自己没有提前阅读相关知识扩大 “知识背景”,缺乏对相关知识或现象的不随意记忆;三是自己对阅读内容不会思考,只限于素材表面的感性认识,不会深入分析前后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我建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教会学生阅读和审题。这里我所说的阅读有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方面意思,广义的阅读是指阅读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背景”,比如语文、历史、政治学科中涉及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数理化学科中的学史知识和名人轶事等等,甚至还包括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生态园等,这也是对历史、科技、自然的“大阅读”;狭义的阅读是指某一学科知识的阅读,教师要教导学生必须学会有理解的阅读,比如审题是培养阅读并思考的一种好途径,常见的审题步骤是:分析已知条件,抓住关键词,找出隐含条件,标注图示信息,寻求因果关系,推理分析思路,明确问题结论。可见,广义阅读是打底子的,狭义阅读是钻研问题的。
第二,教会学生观察和迁移。观察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要教会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弄清某一事物是什么,不光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由表及里,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同时还要学会变式迁移和灵活分析。以语文学习古诗词为例,既要欣赏名言佳句的美感,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环境和当时的心境,对原意把握才会深刻;再以我所任教的物理学科为例,学习密度知识后,学生查阅密度表得知,一般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定密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会利用图像分析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当然还要用到控制变量的分析方法,这样的迁移方法对学生印象是深刻的。
第三,教会学生思考和分析。思考分析是学生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是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创造的主要标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思考的重要性。我对思考和分析的理解更倾向于用“思辨”一词来表述,取之于“批判性思维”,实质是对“思考之再思考”,犹如下棋的“复盘”,这样的思考认识会更加全面。比如,理化生学科的探究实验中,获得结论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再分析,纠正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失误问题,并适当拓展发散问题,让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论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
总体而言,针对“后进生”的教学问题,教会阅读是最基础的方法,教会迁移是最灵活的方法,教会思考是最自主的方法。苏霍说,“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说起来简单,但一直坚持做下去,看看费佳的习题集吧,我们是需要毅力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