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文来自Medium.com,Story文集
作者是Evan Williams(Blogger、Twitter、Medium的创立者)
二十年前,我在Google领导Blogger团队,当时我们正在尽力阻止用户流向我们的竞争对手,诸如Movable Type和Six Apart。当时我们发现一个现象,用户可能会在Blogger开始他的博客体验,因为他免费、流行并且容易搭建,可之后,他们会“升级”到其他更强大的工具。
对于Movable Type,Greymatter和之后的Wordpress,他们的进入门槛更高(后来Wordpress也推出了自己的云服务)。但是,一旦用户发现了在网上分享想法的乐趣,他们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学习使用这些更加功能强大和灵活的本地软件。
基于我们那时对Blogger的理解(一个制作和发布网站的工具),我们发现自己所处于的这场竞技是许多软件制造者都熟知的:增加功能,获得更多用户,然后竞争对手增加更多功能,流失用户。(市场和其他因素会有一些影响,但在博客领域,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对我们来说这场游戏非常的艰难,因为Blogger是一个云端服务应用,不像我们的大部分竞争对手,他们提供工具。所以在运营和工程上,我们需要面对一个挑战,即新功能会影响所有的用户。所以,当我们想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所有的用户必须接受这些功能变化。
那个年代,规模化的集中式系统(译者:Saas)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即使当时的规模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即使它更容易建立,但是我们没有建立网络效应。虽然我相信Blogger拥有更多的使用者,但是这并没有让Blogger更好,事实上,这让它更差,因为这让它更慢并且更难增加新的功能。
今天,我们早已明白互联网生意和软件生意大不相同。我们都在努力建立网络和平台,并且在用户体验上竞争。功能和灵活性早已经不是竞争策略中的核心要素,最少在用户软件服务上是这样的。
我的下一个“博客工具”拥有更少的功能,但更多的用户。没有人因为其他工具能提供更好的格式或主页定制功能而离开twitter,因为Twitter提供的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这个软件本身,而更多的是网络价值—人们之间的链接和他们产生的内容。
Chris Dixon 不久以前有一篇很棒的文章(Come for the tool, stay for the network),描述了一些平台如何以其工具价值开始,然后转变成网络价值(最终,网络价值成为其更主要的价值,例如Instagram)。当10年前我离开Blogger的时候,我们对此有预感并才开始建设网络部分。Blogger并没有马上受到损失,它的易用性持续地吸引了大量用户,并持续了很多年。但是错失网络化是Google损失的一大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是对人们和想法的一大损失,合理设计的网络会降低摩擦并让好的事物更易发现。链接使得整体价值大于单独部分的价值总和( 1 + 1 > 2),链接提供了发现新机会并建立价值的可能。
你不难发现,这些观察揭示了很多我们正在Medium的实践。我们从创造一个强大的写作工具开始。这里的价值甚至不是编辑自己创造的。你可以简单地创作并分享一个故事,不需要建站、绑定、或者严肃地经营一个博客。显然,更多的人想分享他们的有价值的观点,而不是成为一个博客。这些人喜欢在Medium上写作,即使他们只是把Medium当做一个可以创建漂亮页面并可以在twitter上分享的工具。
不过,这不是重点,或者说,至少这不是终点。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创造工具价值转移到创造网络价值。这是什么意思?显然,网络价值的一种是分发。毫无疑问发布在Medium上的文章,相对于发布到一个没有流量的网络孤岛上,具有更大可能性寻找到读者。
但是网络价值更有意思的部分在于我们正开始看到更多的定性反馈。Highlights(高亮标注)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实例:
As a writer, the highlights on@mediumhave so much power. You instantly know the most powerful line in your writing pic.twitter.com/nqmqvcZiMp
这不仅给发布者带来好处,当我读一篇文章并看到一些我关注的人Highlight的某段话时,这会使这段话甚至整篇文章更具意义和令人印象深刻。
Highlight 功能Responses(评论)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同时增加了Medium平台的开放性和网络的增长两方面力量,并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当你读到一篇关于小额支付的深度文章,文章质疑了一个公司所采用的策略,然后又可以看到这个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深入回应了这篇文章,这很酷。这样的事情在传统博客的评论中也有可能(并且正在)发生,但是Medium提供的评论功能同时增加了评论者的主动性和优质评论被发现的可能性。(就像Trackbacks)
这里有一个花絮,来自一个“处女座”评论者的评论:“我认为有门槛的评论发布会让我对原作者的言语更文明些”(译者:Medium的发布者可以决定评论是否公开)
我们没有分析出所有类似的场景,但是我们每天都见证这些活动的增长,以及网络效应在Medium实现的实例。
If you're looking for an outlet to publish thoughtful articles to a community that engages with your work, then you need to be using@Medium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Medium并不是一个发布工具,这是一个网络。一个想法可以相互影响生长的网络。一个人的网络。一个GIFs的网络。
原文地址:Medium is not a publishing tool
译者文:
说到工具和平台的相互关系,很难分清在一个产品中孰轻孰重,依据产品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侧重。不过在如今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日子里,我们看到更多的产品选择从工具入手,先拉来用户,能不能活下去就是后话了。有像大姨妈一样从工具成功转型社区的,也有美图秀秀这样的工具小霸王,路都有就看大家自己怎么选了。在我看来,一定的工具价值是突围或者亮相的刺刀,平台价值是成长扩张的土壤。
这里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简书和十五言,说实话在写作体验上,我更喜欢十五言,毕竟是直接抄的Medium,从功能到设计都更加顺手,写作的场景感也更强。但是如此强大的工具价值只能吸引我去写一次,因为当我发现发布的文章没有人阅读,没有人互动的时候,他工具属性的价值并没有向后的延续。与之相比,我是看着简书鸡血似的一个个改版,人气也渐渐多了起来,虽然写作体验欠佳,各种产品功能槽点无数,但是我依然愿意在这里,因为这里有读者和交流。不过说到简书的起家,其实刚开始也是打的Markdown写作的工具牌。
以后会不定期翻译一些有意思的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网友评论
因为手机上用户是从这个文章点进去查看自己公开和私密的文章的,所以这里的数量是合计。但是网页上用户的主页是一个公开展示的页面,用户是在写作界面来管理自己私密的文章的,所以在个人页面就是只有公开文章。
其实我们在做 App 的时候都会尽量考虑一位只用 App 的用户是不是会用起来更爽,两边在这个数字上面的统一,的确不是我们最考虑的点。
感谢意见啊 :D
这个应该是“简友圈”,不是“首页”吧。。。你的“主页”是“首页”还是“简友圈”?
这个观点我也非常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