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李白的速度与激情(下)
“这是我之前的人写的,我估计,我之后的人肯定还会有人写三峡行舟之快,你可以帮我查一查。”李白指了指腾小追的手机。
腾小追在手机上查了一会儿,说:“还真有!又是你的好朋友杜甫,他总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来支持你,真是你的忠实粉丝啊!”
“他是怎么说的?”
“他写过一首诗叫《最能行》,是写长江水手的,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征。’”
“你看,杜甫在这里也说到了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而且是亲眼所见、真实可信!”李白又有了证据,就归纳说,“这么多人都写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充分说明它是可能的,船是可以这么快的!”
腾小追不愿继续纠缠,就对李白说:“至于是不是可能,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一下。”
“怎么论证?”
“用数学和物理的方法来论证。”
“什么数学、物理的,我可不懂!”
“很简单,我一讲你就明白了。”
“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你诗中说是一千里,当然这可能是虚数;郦道元的文章说是一千二百里;我们最后确定这个距离是三百五十公里,七百里。这是因为各个时代的‘里’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腾小追继续说:“我们就按350公里来算,这是比较准确的。一般轮船的速度是每小时30公里到40公里,轮船是有发动机推动的,才能达到这个速度;而你们的船是没有发动机的,只能靠人力、风力和水流来推动。根据科学测算,靠风力推动的帆船,最快速度能达到每小时25公里,长江三峡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0公里,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顺风的情况下,你的船从三峡顺流而下的速度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35公里——真是不可思议,竟然跟轮船的速度差不多。用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除以船的速度,就可以算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个时间大约是10个小时。”
“10个小时是多长时间?”
“噢,我忘了,你们不用小时,用时辰,是吧?一个小时相当于两个时辰,10个小时是5个时辰。”
“5个时辰就是一天哪!相当于我早上辰时从白帝城出发,经过5个时辰,傍晚酉时到达江陵,正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啊!你用数学、物理方法论证的结果,恰恰证明了‘千里江陵一日还’是可能的!”
“你先别高兴,我还没说完呢,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首先,帆船不可能一直是25公里的速度,因为风的大小和方向会变化,平均能达到15公里就不错了。水流的速度要达到10公里,也必须在汛期,水量很大才行。还有,对船夫的要求也很高,要体力好、经验丰富,这样才能避开暗礁、险滩,并在适当的时候划一划桨,让船一直保持高速。另外,船体还要轻便、牢固。也就是说,要想‘千里江陵一日还’,必须顺风、顺水、风力足、水量大、船体轻便、船夫的技术好,满足所有这些条件才行!同时,你还要在船上坚持一天,不能下船,不能休息,要一刻不停地一直向前。”
“没问题呀,我这些条件都具备呀!”李白一一列举说,“风很好,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水嘛,正赶上桃花水,水量很大。我那个船夫是三峡上有名的船老大,技术和体力都很好。至于船嘛,我已经在诗里说过了——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很轻盈的一条小船。”
“这些条件居然都能满足?!这也太不容易了!”腾小追表示怀疑。
“小追,我痛快地飞流而下,你好像不太开心?”李白有些不悦。
“不是不开心,我只是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既不安全,也不符合常识,不符合科学。”
“作诗是艺术创作,是不能用常识来衡量的,也不能用科学来分析论证。”
“所以我宁愿相信你这首诗里运用了夸张,运用了想象。”
“正像我一直强调的那样,这首诗里确实运用了夸张手法,通过渲染船行之快,来抒发轻松畅快的心情。但夸张的尺度并不大,总体来看还是比较写实的。至于说到想象,我没明白你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你可能在开始旅行之前就写了这首诗,完全是凭想象预先写好的……”
“你的想法可够大胆的,为什么会这么想?”
“因为这样写,可以不必考虑是否具备快速行船的条件,不管船的速度是否够快,不去关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只要发挥想象力去一心一意营造氛围、抒发情感就够了,这样写出的诗才会更集中、更畅快、更空灵、更梦幻……”
“也更像做梦。未做先说,这样写出的诗恐怕不够真实、准确……”
“我是这样想的,在这种情况下,真实不真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把自己内在的感情畅快地抒发出来。其实,这样写的人有不少。据说郦道元就没去过三峡,完全是根据资料和想象写的,照样写出了三峡的千古美文。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的是要回家乡的兴奋和喜悦,诗的最后一句也是写的想象的将来的事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所以,你认为我的《早发白帝城》也是这样写的?”
“根据我的研究分析,有这种可能。”腾小追故作高深地说,“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
李白用狡黠的眼神看着腾小追说:“在这种情况下,真实不真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把自己内在的感情畅快地抒发出来。”他来了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腾小追手指李白笑着说:“你真狡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