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音Xi)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译文]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纯朴的状态。
[时空对话]
这一章,老子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的形象。
老子认为,理想的统治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待每一个人、使人人守信、向善。
这样的统治者的德性非常的崇高,简直就是达到了‘玄德’的状态。
这样的统治者,不仅善待善人,对不善的人也善待,不仅信任守信的人,对不守信的人也信任,这样做的目的是宣扬和鼓励老百姓都向善守信。当然不是纵容不善的人和不守信的人,而是用善和信感化那些不善和不守信的人,而不是简单地“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如果那样的话,就变成了宣扬暴力了。
老子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本人能够以身作则,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私欲,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不敢放纵自己,不敢与民争利,不敢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妄为,这样就为天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天下民心淳朴,风清气正,政治清明。
在老子看来,一般老百姓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并且为了利益,人人动用聪明才智和机心巧诈,甚至无法无天、胡作非为。
因此老子希望统治者,通过前述完美而理想的统治,把老百姓都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这样就国泰民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