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时空对话]
在上一章,老子描述了大道废弃后社会出现的种种病态,并提出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而采用仁义,作为补救措施来治理社会的问题。
在这一章,老子对于打着仁义的旗号,凭借“圣”、“智”,创设智巧、礼法和法制来治国理政,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所以老子认为,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要发挥道法自然的教化作用,要正确引导人们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符合道的本色和要求。
道的本色和要求就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
如果老百姓都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一切就会自化,国家就非常容易治理,这才是根本的治国理政之道。
具体的做法就是,要想办法减少人们的私欲杂念。
而要想减少人们的私欲杂念,就要断绝能够刺激人们并且能够产生私欲杂念的根源。
这个能够刺激人们产生私心杂念的根源就是:圣、智、仁、义、巧、利。
统治者只要在这六个字上做足了功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