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苏格拉底的学生去神庙求签,询问希腊最聪明的人是谁?得到的答案是苏格拉底。学生告诉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不信,我怎么可能是全希腊最聪明的人呢?于是,苏格拉底带着学生访问希腊最有名的政治人物、诗人、工匠等,但苏格拉底失望的发现,他们都不是最聪明的人,为什么神会认为我是最聪明的人呢?苏格拉底说:“在所有的人里面,只有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大家会觉得,苏格拉底谦虚过头了吧?这么一个学问家,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但只要问一个问题,你就明白他为什么谦虚了,你所知的一定是真理吗?每个人所知的,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一个片段,一个阶段而已。
古人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于是聪明人会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以及星辰都围绕着地球转圈,这绝对符合人类日常的经验,不会有错。但近代天文学证明,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大家恍然大悟,这应该是终极真理了。但后来的理论认为,地球以及其他行星并不是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真像是它们一直在做直线运动。为什么我们认为它们是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呢?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太大,它压弯了太空空间,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坑洞,地球在坑壁上做直线运动,但给人的感觉是在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而己。请问,这是终极真理了吗?最近的物理学家通过细致的计算后认为,太阳的质量不足以形成吸引地球等行星的引力,在太阳和行星之间,一定存在着大量的物质,它们的存在才使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这些物质目前人类观测不到,称为“暗物质”。
如此简单的一个自然现象,如何解释,数千年不断演变,谁也拿不准若干年后又有什么新的理论出现。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取决于人类怎么想的,只要你所想的能够找到证据,能够自圆其说,就没有问题。
2.
老子是个哲学家,他深知其中的奥秘,《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宇宙运行的根本大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话,就不是永恒的道了。在无限的大道面前,人类自以为聪明,就十分可笑了。
因此,老子说:“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知道而不以为知道,是最高明的境界了。不知道却以为知道,就是毛病。圣人没有毛病,因为他把毛病当作毛病。正因为他把毛病当作毛病,所以他才没有毛病。
生有涯 知无涯庄子曾说过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随无限的知识,那不是很疲倦吗?
庄子的意思,并不是叫你不要求知,而是叫你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让知识左右你的生命。
庄子说的是大智慧,探求知识是一种乐趣,但如果把求知当成一种谋利的工具,知识就成了负担。这大概是对人生最高明的反省。
孔子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庄子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对于天地之外的事,圣人有感于心而不谈论,对于天地之内的事,圣人谈论而不评议;对于记载先王事迹的《春秋》史书,圣人评议而不争辩。
这个世界之外,超出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所以圣人知道它的存在但并不谈论,因为有啥好谈,谁也不能证明他说的一定是正确的;世界之内的事,可以认识,但成熟的每一套理论似乎都挺有道理的,可以讨论但不会有定论;《春秋》史书记载的事,事实一样,但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立场而观点有异,可以评议但不必要争辩。
庄子的意思,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确定的,对于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不妨存而不论;所能够了解的,不妨论而不议;涉及到利害的,不妨议而不辩。这大概就是老子“圣人不病”的秘诀吧。
3.
道家的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所以充满了“无为”的色彩,圣人反省的结果,就是虚静、寡欲,无所事事。儒家不同,它追求改善世界,改善世界的基础是个人的德行,所以儒家的反省,充满了道德自律的意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道家反省是审视自己是否符合了道,而儒家反省是检察自己是否做到了德。二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说话对象不同而已。道家说话的对象是君侯,君侯无为,臣下才能有为;儒家说话的对象是士人,士人有德、有为才有正面的效果。所以,君侯无为是圣德,士子有德是入道之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