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诗中有似是而非的话,最为绝妙
三十五、赠别诗
【原文】裘文达公曰修,与余同出蒋文恪公门下。己未入都,过阜城,悦女校书采玉,意殊拳拳。后乞假归觐,余送行诗戏云:“阜阳女儿名采玉,当筵一曲歌《杨柳》。今日临邛负弩迎,可还杜牧寻春否?”又十年,余入都补官,裘典试江南,相逢茌平道上。见赠云:“车中遥指影翩翩,忽讶相逢古道边。粗问行藏知大概,谛观颜色胜从前。南来我愧山涛鉴,北去君夸祖逖鞭。后会分明仍有约,归程期在暮春天。”是夜宿旅店,见余壁上有诗,和其后云:“漫空飞絮揽春情,十日都无一日晴。水断虹桥迷古渡,云埋雉堞隐孤城。故人已别心犹惜,旧壁来看眼忽明。我正耸肩闲觅句,不劳津吏远相迎。”己卯秋,裘又典试江南,到山中为余诵之。
公出使伊犁,襄赞军事,《在黄制府行台即席有作》云:“使相钧衡大将旗,西来宾阁喜追随。谈深席上杯行数,坐久窗间日过迟。任事肩无旁卸处,安边功是已成时。天兵讨叛非勤远,此意须教万姓知。”又《元旦试笔》云:“年年染翰挥毫手,乍喜金鞭控铁骢。”呜呼!以一书生,而能走万里,赞军机,与沈文悫公以诗人而受帝宠者,皆近今所未有。可称吾榜中得人最多,张乖厓不得擅美于前。
[译文]裘文达公字日修,和我同出于蒋文恪公门下。己未年人京都,教习阜城时,和女校书采玉相好,情意绵绵。后来请假回去探亲,我戏写《送行诗》说:“阜阳女儿名叫采玉,在筵席上唱过一曲《杨柳》。今天在临邛背着弩来迎接你,问你还像杜牧一样寻花问柳吗?”又过了十年,我入京都补官,裘文达则去江南主考,在荏平道上相逢,赠诗说:“坐在车中遥指那翩翩的身影,对于我们在古道边的相逢十分惊讶。粗略问问彼此情况知道一个大概,细观颜色胜过从前。我从南边来愧做山涛鉴,你往北去敢夸祖逖鞭。以后相会分明是约好的,回去的日期应该在春天快完的时候。”当天晚上,住在旅店,见我在壁上题诗,于是在后边和一诗说:“漫空飞絮搅动春情,十天中没有一天是晴的。水断虹桥在古渡口迷茫,云彩遮住了孤单单的城。故人已经离别心还十分可惜,一看旧的墙壁眼睛忽然发亮。我正耸肩找诗句,不劳津吏老远来迎接。”己卯年秋,裘文达再次去江南主考,到山中为我读了这首诗。
裘文达公出使伊犁,辅助管理军事;写《在黄制府行台即席有作》一诗说:“使节和大将的军旗差不多,西边来的宾客都爱追随汉使。交谈深处在酒席上多喝了几杯,在窗前坐的时间长了只觉得日子过得太慢。肩上的重任责无旁贷,安抚边疆的功劳已快成功了。天兵去讨伐叛乱不怕路途遥远,这种情况要让老百姓都知道。”又有《元旦试笔》说:“年年都要挥笔写字,却猛的为骑着马抵着鞭感到惊喜。”唉呀!以一个书生,而能行走万里,赞军机,和沈文悫公以诗人身份而受皇帝宠爱,这都是近代所未有过的。可以说是我们当年中榜人中的佼佼者,连张乖崖也不能独自超出于前。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记载了与同门裘文公交往的故事及诗。
裘文达公曰修,与余同出蒋文恪公门下。
己未入都,过阜城,悦女校书采玉,意殊拳拳。
后乞假归觐,余送行诗戏云:“阜阳女儿名采玉,当筵一曲歌《杨柳》。今日临邛负弩迎,可还杜牧寻春否?”
又十年,余入都补官,裘典试江南,相逢茌平道上。
见赠云:“车中遥指影翩翩,忽讶相逢古道边。粗问行藏知大概,谛观颜色胜从前。南来我愧山涛鉴,北去君夸祖逖鞭。后会分明仍有约,归程期在暮春天。”
是夜宿旅店,见余壁上有诗,和其后云:“漫空飞絮揽春情,十日都无一日晴。水断虹桥迷古渡,云埋雉堞隐孤城。故人已别心犹惜,旧壁来看眼忽明。我正耸肩闲觅句,不劳津吏远相迎。”
己卯秋,裘又典试江南,到山中为余诵之。
公出使伊犁,襄赞军事,《在黄制府行台即席有作》云:“使相钧衡大将旗,西来宾阁喜追随。谈深席上杯行数,坐久窗间日过迟。任事肩无旁卸处,安边功是已成时。天兵讨叛非勤远,此意须教万姓知。”
又《元旦试笔》云:“年年染翰挥毫手,乍喜金鞭控铁骢。”
呜呼!以一书生,而能走万里,赞军机,与沈文悫公以诗人而受帝宠者,皆近今所未有。
可称吾榜中得人最多,张乖厓不得擅美于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