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农事十

作者: 杏花疏影1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10:21 被阅读0次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思文》

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你把麦种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国都推广。

这是祭祀周族祖先后稷以配天的乐歌。周颂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简短。如《周颂·维清》祭祀文王,只有短短五句;此篇祭祀后稷,也不过八句。究其原因,便是周朝历代先王的丰功伟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须赘述。就此篇而论,后稷的传奇性经历和“诞降嘉种”、“是获是亩”赐民百谷的无量功德,在同属《诗经》的《大雅·生民》中便有详尽的叙述与颂扬。《大雅·生民》即使未能创作于《周颂·思文》之前,而它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内容则必然早就广泛流传于民间。

当时的祭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活动,祭祀的程序随着乐歌(这里是《周颂·思文》)曲调缓缓进行(据王国维《说周颂》),简短的歌辞一再回环重复,气氛非常庄严,人们会感觉置身于神奇力量的控制之中,参与盛典的自豪荣幸和肩负上天使命的虔诚在此间密切融合。

正因为如此,后稷开创农事、养育万民的功德也是在上天授意下完成的:“帝命率育。”从创作结构上看,“天”“帝”之间是一种紧扣和呼应;就创作意旨而言,又是天人沟通印象的有意识加深。在“人定胜天”观念形成之后,天人沟通、天人感应的思想仍然绵延不绝,并且时时占据着正统地位,何况在其形成之前。在《周颂·思文》产生的当时,天人沟通应该具有甚至不需要任何艺术手段就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量。这样说自然不是说《周颂·思文》毫无艺术性,其实这种祭祖诗本身是一首乐歌,具有娱乐的艺术审美功用。

西周当时已经是君临天下的政权,“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自然是这种权威的宣告,但又是秉承天命子育万民的一种怀柔。昌盛的、向上的政权不会在立威的同时忘记立德,西周政权也保持着这种明智。

据《毛诗序》所言,《周颂·思文》是“后稷配天”的乐歌。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周颂·思文》就是其中的一首颂诗。

相关文章

  • 诗经·农事十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思文》 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

  • 诗经·农事九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以我齐明,与我...

  • 诗经·农事七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

  • 诗经·农事十一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

  • 诗经·农事十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先秦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了祭祀、农事、怨刺、战争、爱情等各个方面。《诗经》最主要的是关注现实,抒发...

  • 《诗经》154-7.国风•豳[bīn]风•七月(7)

    《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诗,真实地描述了西周时期农民的农事事生活。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 《诗经》154-4.国风•豳[bīn]风•七月(4)

    《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诗,真实地描述了西周时期农民的农事事生活。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

  • 《诗经》154-6.国风•豳[bīn]风•七月(6)

    《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诗,真实地描述了西周时期农民的农事事生活。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 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

  • 最早的农事诗 诗经·周颂·臣工

    农为邦本,中国自古就有重农的传统,《诗经》中的《周颂·臣工》大概就是最早的农事诗。 这首诗以周成王的口气写成,以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农事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mn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