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魔鬼影评简书电影电影新视角
《大明劫》:传庭死而明亡矣

《大明劫》:传庭死而明亡矣

作者: 魔鬼的赞歌 | 来源:发表于2016-07-29 09:09 被阅读392次

大家还不习惯在电影院去看多面的生活,他们喜欢看被粉饰过的梦想,《致青春》、《小时代》、《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其实那都不属于老百姓的生活,发财梦也好,怀旧梦也好,观众习惯到影院里去泡梦想,还不习惯去看到哪怕一点严肃和泪。——《大明劫》导演王竞


默默无闻的扎实电影

这部2013年上映的历史故事片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澜。上映不过数日就匆匆下档,最终票房不到千万,可谓是血本无归。

可就是这样一部没有被市场承认,也不曾得到影评人关注的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电影人的一种气度所在。《大明劫》有一种扎实的质地,考究的服装,精心复原的历史环境,逻辑可靠的故事,丰满而充满现实气息的人物,这些原本是电影基础的东西,是寂静而深沉的气质。可在这个时代沉稳内敛反而为市场所不容,似乎只有在观众耳边敲锣打鼓,才能获得观众老爷们那点尊贵的注意力。

这部扎实可靠的电影,从各方面来看都展现了真实可信的历史画卷,却未曾给这些创作者们带来相应的好回报。这不得不说是当今国产电影的悲剧。我们总在说国产电影如何如何烂,可那些曾经闪亮的沙中之金,彼时也未曾得到我们的重视和赞美。

也许到了社交网络更加发达的现在,《大明劫》依靠口碑营销不至于在票房上一败涂地,观众的审美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大抵事情还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吧。

王朝末年,大厦将倾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明末,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占据了大片中国,此时明朝处于存亡之际,崇祯皇帝请出被自己关进天牢的将军孙传庭,让他率领明朝最后的精锐力量阻击闯军,坚守潼关。

孙传庭是明末的一代名将。在被关入大狱之前曾经率军活捉闯王高迎祥,后又与洪承畴合作击败继任者李自成,尽灭李自成的主力,李自成仅剩身边18骑。此时他重新出山,信誓旦旦在崇祯面前说道:给我五千精兵,我就能击败闯军。

此时的孙传庭,还未能察觉大厦将倾的局势。此时洪承畴在关外与清军大战已败,洪承畴投降,屋漏偏逢连夜雨,积蓄已久的李自成再次打来,这时的李自成,已经不是被孙传庭打成18人的李自成了。气数这种东西在中国历史来看,总是说来玄乎,又不得不信的。军中瘟疫横行,朝廷钱粮装备短缺,地方豪强占据官田,官商私通,甚至偷取死亡兵士的衣服套在死亡百姓身上骗取朝廷抚恤。而皇帝委以重任,却又不曾信任这位名将忠臣。种种内忧外患下,孙传庭步步艰难。

治病与治世

“瘟疫”可以看做大明王朝积弊多年的一次爆发象征。游医吴又可与死守古方的师父对于治病的不同见解,其实也是革新与守旧的思维碰撞。师父一味慎重,将瘟疫作为伤寒来治疗,而吴又可则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了瘟疫传染的方式,并敢用猛药走险。最终师父自己也死于瘟疫,而吴又可却成功控制了军营的疫情,并著书流于后世。

《一代宗师》里宫宝森说:老人们死守着规矩,新人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

固守已有的经验,固然是风险较小的方式。然而在危难之际,固守成规不过是慢性死亡的做法。

吴又可和孙传庭其实一样,都选择了放手一搏改变现状,只不过一个是医道济世救人,一个是王朝末年试图力挽狂澜,只能是胜负有命,成败在天了。


孤独的殉道者

孙传庭这个角色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年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好奇心大起,直接促成我看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

当年明月虽不曾大张旗鼓地写孙传庭的生平,只言片语之中,也让我对这个人物有了一个更丰满的印象。魏忠贤专权之时,他辞官归隐,阉党覆灭之时,他仍无动静,内忧外患之时,他复出做官,数月之内,练兵养兵,杀高迎祥,败李自成,崇祯皇帝一度看到胜利的曙光。

而后被弹劾入狱3年,等他终于等到皇帝诏命,信心满满地请命去打以前的手下败将时,不知他是否料到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

电影中的孙传庭,是一个用尽一切手段,只求能有一战之力的将军。也就是说,他用尽种种办法,殚精竭虑,甚至杀戮无辜,只为了能有最终决战的一个可能性。他至始至终是孤独、怒气冲冲的。在士兵眼里,他是个随时会抽刀杀人的大官,在皇帝眼里,他是个随时会拥兵自重的隐患,只是没办法才用他,在地方豪强眼里,他是个不识时务的死板人,利益冲突者。

他是孤独的。从皇帝到士兵,没有人理解他。面对天灾人祸,他一步一步地抛弃了很多东西。总有人要来做这个决断者,孙传庭可以算是一个英雄了。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洪承畴战败崇祯亲自祭祀,谁知洪承畴却投降了清军。孙传庭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皇帝却以为他诈死,没有得到赠荫。可笑又可悲。

《明史》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最后吴又可逃离了军营,没有和孙传庭一起共赴末日。也是,王朝有覆灭的一天,而医道却能永续。

这部电影有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没有大场面,千军万马的特效,却表达出了一种历史车轮滚滚而来的悲怆氛围。没有娱乐性,没有任何天马行空,格调严肃内敛,带着一副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下的特殊气息。在如今的国产电影特别是古装戏的主流下,这部电影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极为珍贵难得。

相关文章

  • 《大明劫》:传庭死而明亡矣

    大家还不习惯在电影院去看多面的生活,他们喜欢看被粉饰过的梦想,《致青春》、《小时代》、《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

  • 传庭死而明亡矣

    明末人物我佩服三个半,孙传庭,卢象升,袁崇焕,半个史可法;我不佩服三个半,杨嗣昌,左良玉,吴三桂,半个洪承畴。 孙...

  • 明帝国16- 孙传庭,特立独行的斗士

    孙传庭,特立独行的斗士 据说,明史里面对孙传庭有一句特别耐人寻味的评价,“传庭死而明亡矣”。 先说两句闲话,汉语真...

  • 大明王朝最后的长城——孙传庭

    说到孙传庭,后人有一句通用的说法:“传庭死,明朝亡”,他是大明朝最后的希望。 这个希望的破灭,其实是被崇祯自己掐灭...

  •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苏东坡传》 1、[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他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也是潇...

  • 《苏东坡传》:爱上苏东坡的一百个理由

    文/非桐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

  • 苏东坡这个人

    毕国文 10号 “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

  • 天乩·衍 | 刘氏烧饼歌一一

    帝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基曰:“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帝大惊,即问:“此...

  • 唐国明纠正了黛玉“泪尽而亡”的死说法,还原了宝钗“药”的本分

    唐国明纠正了黛玉“泪尽而亡”的死说法,还原了宝钗“药”的本分 ——————————————————————————...

  • 对的人给你回忆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记念亡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其中深情,让人动容。 杨绛在钱...

网友评论

  • 五蕴盛:有没类似的电影,历史狂
  • 五蕴盛:看过,不错。很有感觉
  • 雪枫熠:多一些这样的电影会是我们的生活变得真正意义上的丰富多彩。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加油!
  • 冰糖葫芦不要糖:喜欢主题曲
  • 中融投:多一些这样的电影多好
  • 小岛上会飞的多多洛:写的很好。
    《大明劫》呈现了极为难得的考究和厚重历史感,大厦将倾的名将悲壮,一力开拓的名医济世。
    后来,我看徐浩峰的《倭寇的踪迹》时,竟想起了《大明劫》,大概是因为两者都唤起朴素的表现力、严肃的诚意。不过相比较下,倭迹叙事不太流畅。
    魔鬼的赞歌:@小岛上会飞的多多洛 小说没看过,看过他的电影
    小岛上会飞的多多洛:@魔鬼的赞歌 你说得对,没什么特色,但考究平实,如入其境,静心看感受到人物在‘劫数’之下的力度。徐浩峰开风气,拍的是武行片(不是武侠、也不是武打),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徐的小说(大日坛城、道士下山等)和口述录(《逝去的武林 》)?
    魔鬼的赞歌:@小岛上会飞的多多洛 徐浩峰的电影更个性化一些。《大明劫》看着没什么特色,却有种厚重感。
  • 曾琴文:电影记不清了 小野丽莎唱的主题曲倒是印象很深刻
    魔鬼的赞歌:@曾琴文 原来是她唱的,哈哈我还真没注意,难怪听着怪怪的。

本文标题:《大明劫》:传庭死而明亡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hb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