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四】

作者: 南山顽石 | 来源:发表于2022-06-14 07:23 被阅读0次

义庄这种形式到了南宋时期还被官方所效仿,并发展出了现代养老保险的雏形。根据南宋《新安志》记载,当时新安知县设立了官方基金,让县民在年轻时往基金里存钱,等年老了时再取出来养老。

在北宋的豪门大姓纷纷举兴义庄后,朝廷也渐渐意识到了国家在社会养老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便有意向改变这种情况。到徽宗朝初期,终于开始兴办官办社会福利机构居养院、安济院、漏泽园等。

居养院用于解决60岁以上孤寡老人、孤儿和流浪儿童的吃饭、居住问题,安济院则解决他们的看病问题,漏泽园则相当于免费公墓,用于解决孤寡老人的丧葬问题。

宋朝的三院福利体系经费的主要来源是税收,而享受福利的只是孤寡老人和孤儿、流浪儿等,未免就有很多人觉得不公平,因此,这种只惠及少数人的社会福利体系到南宋时尽管还存在,却越来越难以为继。倒是脱胎于义庄、覆盖面很广的官办养老基金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甚至可以说南宋时的官办养老基金就是现代世界各国养老保险体系的萌芽和鼻祖。

3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养老体系不断完善的时期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起自社会底层,对底层百姓特别是老年人的疾苦了解深刻,因此明代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老百姓的养老问题。明朝是从制度和养老体系安排两个方面来解决国民的社会养老问题的。

制度层面,首先是从政策规定上对老人予以优待。

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其一个儿子的徭役(以劳动形式缴纳的赋税)。

对8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品行不错,政府都会记录在册,以便国家进行资助,其中的贫穷老人,地方政府会每月送给足够的大米、猪肉和酒水,以确保他们能够吃饱吃好。

对于90岁以上的老人,政府除了送给食物外,还送给做衣服的丝绸和做棉衣的棉花,以确保他们衣食无忧。并且对90岁以上老人的供养,并非只局限于贫穷老人,而是除了少数高收入家庭外,全国大多数家庭只要家有9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享受此福利政策。

对于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和明朝初期首都南京两地超过80岁的老人,在享受物质资助的同时,还会赐给与县长平起平坐的爵位。

相关文章

  • 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四】

    义庄这种形式到了南宋时期还被官方所效仿,并发展出了现代养老保险的雏形。根据南宋《新安志》记载,当时新安知县设立了官...

  • 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一】

    1 中国历史上一贯注重孝道及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先秦时代就初步形成了一套养老体系 传统中国是农耕文明国家,在农业生产...

  • 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三】

    早在梁武帝设立孤独园之前,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88年就在法律上创立了养老制度的又一创举:“存留养亲”制度。该制度规定...

  • 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五】

    到了明成祖朱棣执政时,因为国家日渐富足,朝廷便又规定,全国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无人赡养,则一律由国家出钱供养...

  • 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二】

    2 从汉到宋,中国的养老制度不断发展,养老体系不断完善 汉朝时,中国的养老制度得到了重大发展。首先是比较直接的“赐...

  • 从美、日退休市场看中国的养老市场

    从美、日退休养老市场看中国养老市场 全世界的债务危机都是来源于养老债务的危机,中国的养老体系未来走势如何值得我们深...

  • 5.5产品架构

    越来越觉得知识框架很重要,今天看了杨堃的一个系列文章,从企业应用架构的演变史,到漫谈CRM体系化建设的5篇文章,...

  • 未竟的对话

    日本 亚洲四小龙 中国 日本1958年:从传统的氏族部落结构逐渐演变到更宏大的行政体系 所有人关注于细节,...

  • 漫谈养老

    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应该多样化。居家养老的传统模式日益受到挑战。 有一篇网络文章说,一位老人,家里堆满了外卖的包装...

  • 货币演变漫谈

    交换是人类发展的促进剂。当你一个人的时候只能自给自足,两个人时,一个叫A的人连续10天都打到兔子,另外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中国养老体系的演变【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lg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