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心事忧扰,种种乱像在生活至心间,我总会给自己时间以冥思,类似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虽度有不及,但每次都会有明悟,有启迪。
对于自身行为,很多时候都不会很满意,总会有种种偏差。有时有恶念存于心,有时行事未能果断,有时举止过于俗媚。对于人生,时刻都有重来一次的想法与冲动。料及当初,如何如何可至更好。这般追求完美的念头不知是否他人亦如此,但以己及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
为人偏好历史,后也涉及诗词。古韵留芳,各种意境总能给人以美好感动。诸般事物都有其象征之意,或景,或情,系于人,皆有灵。这是我看过一些诗词雅作而提笔写的一句话。总觉得古人心境宏博而精炼,心中亦生向往。
生活却总难及。得意失意,心中波澜深阔,很多时候自感觉不妥,却又不能自已。会想起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或是庄子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寄念于心不为外物所动,而隔绝欢喜。后又自我推翻,自觉此非常人心态。
失意得意,以致行为有失,自我心中都有警醒。多次下来,自得关于心境体会。生活或许纷杂,每个人静坐下来,便深有同感。当忙碌而流于世俗,又难有感觉。
我并不是反对世俗,也不是标榜清高。我也自认俗人一个,却又想让心保持通透洁净。我为此总结出四个字,为真、简、静、清。前两者之于行为,后两者之于灵魂。
所谓真,便为不假。但何为不假?我认为一不能逆己心,此也为最重要一点。行事不可违背自己心意和坚持而来,人有时候应该偏执如老顽固般。不要为利益而委屈自己的心,使心真而人真。二顺实意,既说话做事情真实而诚意,有为有,无为无,不过谦也不膨胀。很多朋友说我说话很实在,实是因为每句我说出去得话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把握,不去捏造不存在的事实,自是让人感觉可靠而实在。
真是行为态度,简是行为方法。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用很多精力,做很多事想达到某个目的。其实往往还不能如意。所谓言多必失,放在行为上也是一样。很多男生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总会想办法吸引她的注意力,我也曾有过。总是想表现什么,以显示自己。可能你可以留下几个美好画面,但不是每一次都会是美好,或许只是有一次糟糕的表现,而就定下了死刑。我总是想让自己行为啊,生活啊,简单而富有色彩。自身活的轻松,而又会给自己带来不一般的魅力,会给人以一种特别的气质。省过了很多弯弯道道,简单而直接,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改变。简不代表不为,而是省去繁琐,省去做作。一个简单的人很多人都会愿意与其相处,因为别人同样会感到轻松。
而静则是对心而言,心静则人静。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成熟的定义是去看一个人够不够静。武侯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淡泊先且不论,关于宁静,并不是指如枯石一般,那也有违人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现在生活瞬息多变,各种信息充斥,人心难免纷杂。很多时候人们行事乱了心境,迷了眼眸。王维的诗句,其中就透出宁静的意境,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可以透出诗人心中禅意。在《庄子.刻意》中有言: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为矣。比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号也。正因心思宁静,才可于杂世中发现美好,才可在闲静无味之处而自得其乐。幽静的心可以在乱中窥出真谛,可以在红尘中觅一片净土。
而清则指心思清透,灵魂清透。慧能六祖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谒语空灵,相较而言我更认同同时代的神秀法师话中的禅意: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慧能六祖般所言的境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或许根本就没有人能做到。这种境界有点相似于道家的至高之境,飘邈于无为无物无我,不过少了些消极意味。庄子在《庄子.应帝王》中也写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逆,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从中看来佛道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境界上亦有相通之理。心如明镜,经历的越多,尘埃越多,只有时时拂拭才可使镜面保持洁净,才能使内心保持清明。内心清明的人,于身可显得雅致而温儒,想来那赋了爱莲说的周濂溪便是这样的人吧。
非常喜爱白居易的一首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语境真切自然,又透着清净气息。先写出酒好炉暖,再言天将雪,最后邀请友人,从中还透着俏皮之感。最后的邀请,简单亲切直接,一首诗,写出了心中的真简静清的美感,由不得我不喜爱。不为他人,只为自己,真、简、静、清这四个字我依旧会去慢慢摸索达道,人生该为自己设下目标,除了物质,还有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