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人名篇🌍每天写1000字人物
荀子被搬出文庙,他真是个不争气的弟子吗?

荀子被搬出文庙,他真是个不争气的弟子吗?

作者: 两扇窗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19:42 被阅读114次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都是由儒家思想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在历代帝王的封赠下,儒家还出现了“儒家五圣”:

    至圣——孔子

    复圣——颜渊(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由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古代帝王所器重,孔子成为了所谓的“至圣先师”,并建立了文庙来进行奉祀。随着时间的发展,配享文庙的儒者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了儒者的最高荣誉。

    但我们研究配享文庙的人员名单时,发现了这样一件怪事,在史书上被称为儒家的集大成者的荀子,不仅没能成为“儒家五圣”之一,更是就连配享文庙的资格都没有捞到。要知道,后世配享文庙的儒者可足有156人之多。而与荀子并称的孟子都已经成为了儒门中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的“亚圣”。如此对比,不禁令人唏嘘。

    那么,荀子为何会如此不受儒家门徒的待见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其中的缘由。

    (一)影响孔子声誉

    《荀子·宥坐篇》中记载了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虽然荀子在这里是把此事当作正面例子记载的。但孔子这位一生践行“仁”思想的圣人,身登摄相位7日就诛杀了鲁国大夫少正卯,这件事也成为了别人攻击孔子的理由(在文革中“杀少正卯”就是孔子的罪状之一)。关键是,”孔子杀少正卯“一事的真伪存有争议,从朱熹以来,特别是自清人阎若璩、崔述、梁玉绳、江永等人以来,以至当代杨景凡、俞荣根、匡亚明、钱穆等专家学者,均对孔子诛少正卯一案,持否认态度。

    若”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是真,那荀子记载此事,无异于授人以柄,儒家门生怎会原谅;此事若是假,那就是诽谤至圣先师,之前还好。但理学兴起后,在”理法大于一切“的时代,诽谤至圣先师,这足以让荀子万劫不复,仅凭此事,就让荀子翻不了身,而理学大家朱熹,就坚持认为“孔子诛杀少正卯”一事是无中生有,你说,荀子能不悲剧吗。

    (二)”欺师灭祖“的徒弟

    荀子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弟子,韩非子和李斯。这两个人,一个人是为秦国吞并六国带来了富国强兵的思想和方法,另一个人呢!大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尊贵无比。

    按理来说,出了这么两个杰出的徒弟,无论是对荀子还是儒家,都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但问题恰恰出在这儿。

    韩非子和李斯都不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史书上评价他们是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儒法的对立是十分大的,从阶级上来说,儒家代表的是旧奴隶主贵族阶级,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而法家则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周朝的等级观念。

    孔子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推崇的是分封制;而李斯高喊的是”灭六国、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他想终结分封制。而韩非子更是了不得,将之前几位代法家表人物的思想糅和在一起,提出了全面的、系统的、完整的法家理论系。

    这就了不得了——你荀子既然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教出来的两个徒弟却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而在你的思想中,也体现出了与法家的思想,你到底是站在儒家这边还是法家这边?

    如果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老师的学生不一定要走老师的道路,但在封建时代内门户之别看得非常严重,尤其是儒家和法家对立严重,你作为师傅思想激进,你的徒弟思想更加激进,这就是你教育的问题。

    而且,李斯后来又搞了”焚书坑儒“之事,双方的梁子是结大了。

    儒家的一些学者从这个历史事实上,抨击荀子,那么他自然悲剧了。

    (三)礼法并用的思想

    礼法并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即所谓的王道与霸道。

    何为王道?

    通俗浅显的说,就是以德服人,要求统治者以自己的德行和操守去感化人民,让百姓信服你,民心都自愿的归属于你。

    这是荀子提出的一个统一中国的政治构想。当时每一个思想家都在游说诸候王,而荀子想要告诉统治者的是:以德服人,民心所归,天下一统。

    说到这里,王道只是对孔孟思想的发展和拓宽,并没有什么问题,那问题出在哪里?就在于礼法二字的法字上,也就是所谓的霸道。

    何为霸道?

    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力服人,简单直白的讲,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这就出现问题了,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互相谦让,相互之间和谐相处,而霸道却恰恰相反,强调的是争强好胜,强者为尊的思想。

    先不说这个思想对历史的贡献,就说说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孔孟,作为儒家最著名的两位圣贤,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言语都是后来儒家学者的金科玉律,但到了荀子这儿,却对以前的思想推翻了一部分,做出了自己新的解释,如果他的思想继续接着孔孟思想的发展而延续,或者说适当的补充,儒家后生也能接受。

    但他是既有延续也有补充,更重要的是来了一招狠的,推翻以往的圣贤思想,而他树立起来的东西却是更早的祖师爷批判的东西,那这就比较为难了。

    如果站在这个时代看这个问题,肯定会偏向荀子,但在封建时代,思想的保守,见识的知浅,墨守成规绝对是大部分人们最喜欢干的,那就听最初的祖师爷的话,于是,荀子就悲剧了。

    (四)时代的选择

    荀子的地位走势是呈一个”u“型抛物线的,在前期,无论是在儒家内部,还是在社会上,都算是比较高的,虽然偶尔有儒家学者抨击,都不会对他的地位造成大的影响。

    在汉朝时,有一个立国原则,那就是外儒内法济之以道,这个思想与荀子的礼法并用思想有些契合,虽然扩充了一点,但很能说明问题,荀子的思想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受用的。

    但是后来,荀子的待遇出现了转折,地位开始下降。在宋朝,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出现了,对儒学的进一步阐释使得理学兴起。其实到了此时,儒学已经不是单纯的儒学,而是融合了佛道的思想。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都以佛家辨禅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尤其是陆王心学,追求内心的反省,心外无物的思想无疑是受到佛家的影响。

    但无论怎么变,儒家思想为主这个原则绝对不能动摇,于是,理学选择了另一位祖师爷孟子的思想来作为这个主干思想,

    这就有些问题了,而且问题很严重。孟子的思想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性善论,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是恰恰相反,他主张的是”性恶论“,就是人之初,性本恶,虽然在他的思想中提到了一条“化性起伪”得重要命题,认为只要经过后天的教育,人总会回到礼乐善良的状态下,但这直接与孟子形成了对立,而且荀子对儒家的改造是带有批判性的,对孟子,对孔门十哲中的几个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从而推倒他们的思想建立自己的新思想。

    因此,儒学发展成理学,孟子地位的建立,使得荀子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而且,朱熹这个人非常推崇孟子,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就是孟子的”舔狗“而孟荀思想的对立,使得荀子彻底的失势。

    直到近现代,一些著名的人物开始研究荀子的思想,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位在儒学受到冷落的人物,确实发现了现代的一些治国思想与荀子的思想有些契合,荀子的地位又开始了渐渐上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被搬出文庙,他真是个不争气的弟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raw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