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宝妈:我家小宝贝2岁7个月了,女汉子,脾气特别不好!如果没满足她的要求,就赖地!在地上打滚,哭啊!请问有没有办法治她?
1
不要给孩子贴“脾气特别不好”的标签
千万不要对孩子或其它人说:“你(这孩子)脾气特别不好,像个女汉子”这样的话。
孩子最初自我认识的建立主要来自父母的态度和评价。
如果家长总说孩子“脾气特别不好”,那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我脾气特别不好”、“我就是不能好好说话”、“我就是不能耐心解决问题”这样的认识,而这样的认识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而这,是父母最不希望的。
看到孩子爱发脾气,也别把问题说出来。要仔细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脾气不好,找到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否则,越说孩子脾气不好,孩子表现的就会越不好。
心理学上把这叫做“负强化”。负面的内容不断加强、强化,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这是第一点。
2
孩子任何偏差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没被满足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有观点:任何行为背后都有心理需求,行为是由心理产生的,由心理决定的。
表面看,孩子哭闹不听话很不乖。
实际上,家长一定要反思下,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ta们有需要、有想法、有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家长给孩子的,并不是ta想要的。而孩子还太小,还不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即使成年人,也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表现的常常是不快乐、心烦、郁闷。
建议家长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一定要冷静思考,退一步想想,孩子到底想要什么,ta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3
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孩子,需求的就是爱。
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千差万别,有的哭,有的闹,有的大吵大叫,但其实,这些行为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孩子,心里需要的,归根结底就是爱,来自父母,尤其是妈妈发自内心、无条件的爱。
孩子哭闹常常是因为,妈妈的爱和关注不够,ta渴望爱,但却不会表达,也无法表达,希望通过哭闹引起妈妈的重视,给予爱。
孩子表现得无理取闹,经常是父母的陪伴不够,父母不能准确了解孩子的需要,不能很好安抚孩子的情绪,亲子间的安全依恋关系没有形成,孩子缺少安全感。
建议家长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没有尽可能多陪伴孩子,或即使在孩子身边,也只顾看手机,没有和孩子真正交流、玩耍,或总对孩子大吼大叫,向孩子发火等等。
如果亲子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依恋关系,孩子是不会动不动就哭闹的。
4
孩子第一次躺地打滚哭,你做了什么?
这个2岁7个月宝宝的妈妈所说的,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赖地,不肯起来,打滚哭,那么,请问孩子第一次躺地打滚哭,你做了什么?
不难想象,孩子第一次这样做时,妈妈一定答应了她的要求,此后,孩子就找到了“治”妈妈的招:只要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赖地,就不起来,就打滚哭。
因为孩子知道,这样做,好使,这样做,妈妈就会让步,要求就能满足。
建议这位妈妈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多多陪伴,多多搂抱,多多亲吻,让孩子时刻能感到你的爱。
如果下次孩子再有什么要求,比如,想要喝饮料,妈妈不答应而躺地打滚哭闹的话,建议妈妈蹲下身子,温柔而坚定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想喝饮料,喝不到饮料不开心,是吗?那么,想哭,你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在这儿陪着你,哭完后,渴的话,把这杯白开水喝了哦……。
这番话,让孩子明白:
* 妈妈知道自己喝不到饮料,不开心,妈妈很爱自己,很理解自己,
* 妈妈看来是真的不同意自己喝饮料,好象哭闹不管用哦!
* 既然哭闹没用,还哭什么哭,以后不能再用这招了!
渐渐地,孩子不会再用躺地哭闹要挟了,爸妈们不妨一试!
【版权说明】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转载协商 违者必究
喜欢就点赞、关注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