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施南往事》所感

作者: 精进的医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3:04 被阅读1553次

    2018年1月21日  星期一  晴

    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命运多舛,就比如我的父母,他们都是1964年的,虽然躲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但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却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在读书的时候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遇到了上山下乡,人到中年却又面临下岗再就业。

    贫困、灾荒、失业无时不刻伴随着他们的少年、青年、壮年。还有各种运动和改造,那时候年少轻狂的一句话几乎让父亲坐牢,就是“我想当国防部长”这句话被告密者告发后,父亲被打成了反动分子,以后提干、提拔都没有他的份儿。

    不过,他们这一代的人相较于我们又很“幸运”,他们亲历并且见证了那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安丽芳老师就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是我们湖北恩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江文艺》发表处女作《笑妹崽》,后创作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及散文,共发表作品数十万字。

    美丽的恩施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名城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的临时省会,恩施人杰地灵,我们的安老师就是杰出的代表!她是我们恩施走出去的著名作家。她曾在恩施州图书馆工作,工作之余发表了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她是我们恩施人的骄傲,也是我的老师、朋友!

    今晚在一初空间看了她写的《施南往事》后感触颇多,她笔下描写的每一个地方:老县衙、六角亭、城门洞等都是我熟悉的地方,让我倍感亲切,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整整四十一年,而且还会继续在此生活,这些地方不仅有着我儿时的记忆,还有着对它未来的想象。

    书中描写的灶上热气腾腾的包谷饭、包谷粑粑,锅里咕嘟咕嘟的合渣、桌子上的巴掌大的扣肉、魔芋豆腐、厨房梁上挂着的腊肉,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就是我们身边的场景,我们恩施特有的食物啊!

    特别是书中描写的都是一些生活在恩施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像小草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们脚踏实地、不畏流言、不惧艰辛,从容淡定地承受着命运的打击和馈赠。这些人其实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安老师笔下的王瞎子的经历实在是让人潸然泪下。他曾经出生在施南府的一家书香门第,学富五斗、饱读诗书,是当时当地考入上海读大学的第一人。曾挤身于国际大都市从事文职工作,还拥有美丽的妻子。然而,正如老话说的:人生一节草,不知哪截好。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双目失明,然后,老婆也跟人跑了,他只身一人回到恩施,像驴子一样磨了二十年的磨子,满腹经纶沉沦于市井之中。他被周围邻居瞧不起,他“仿佛茅厕里的扫帚”,也像“旮旯里的一只残疾的猫”只配跟两副寿木棺材居住在一起。

    他活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饱受世态炎凉之苦。直到最后离开人世也没人给他热热闹闹地办一场丧事。这个王瞎子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堂叔,他是我幺爷爷的儿子,小时候父母都不管他,他曾经在外地流浪乞讨,后来是我的爷爷奶奶收留了他,并把他养大、供他读书。他靠水电工的手艺吃饭,并且爷爷奶奶还替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媳妇。美好的生活在向他招手。

    然而,他一个人要养活一家人,的确不容易。当他们的孩子还是奶娃娃时,他老婆就抱着小孩跑了,不愿意跟他一起过穷日子。后来他独自住在一间狭窄的老房子里,看着有些痴痴傻傻的,每天到处打零工,回家后就用酒精麻醉自己。

    前些年我的爷爷去世坐大夜的时候,他整夜替爷爷烧纸钱,嘴里一直念念有词,舍不得爷爷的离去。离爷爷离世不到一年,他突然得了一场重病,被送到我当时工作的医院内科治疗,没钱住院,还是我给担保住进去的。

    病情稍微缓解,他就回家了,又开始喝得酩酊大醉。没多久他就出现了幻听幻视,口里喊着有人要来杀他,整天滴水不进,最后衰竭而亡。所幸他还有个弟弟,我的小叔叔给他办了一个体面的丧事。那晚他的亲生儿子也不知道在哪里,四十多岁正当盛年的人就这样去了,他的一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过。

    小时候他曾很温柔地对待我们这些小孩,平时常给我们糖吃,冬天的时候洗脸还给我们烧热水,生怕我们冻着,想起这些我就有些伤心。一个人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像安老师笔下的小人物,他们在生活中苦苦挣扎、苦苦奋斗着!苦难的岁月造就了苦难的人生。老城、旧事、老人正渐渐消逝,一段段记忆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所幸安老师用笔把这些记忆留下来了,让我们这些恩施人知道在岁月的长河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平凡的人并不平凡的一生。

    读《施南往事》所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施南往事》所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ih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