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都被十种业障缠缚
佛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怕一切被业障缠缚的众生无法成佛。众生本来是佛,何以不能成佛?因为众生被业障所缠。究竟是哪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一、无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二、无愧。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三、嫉。喜欢吃醋,对他人的长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四、悭。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五、悔。悔有什么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唉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七、昏沉。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八、掉举。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
九、瞋忿。心里闷闷的,想发脾气,看到谁都不对,看谁都讨厌,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对。
十、覆。做错了事,想办法掩饰,这种掩饰非常痛苦,经过了多少年,还要去掩盖它。心里不光明,不坦荡,自己在阴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盖住,所以叫覆。
这就是十缠,以上只是简单地说,详细讲的话,《百法明门论》所列的五十一种心所的法、心理现象,除了根本烦恼之外,即使遍行、别境,乃至善法,都可能造成业障。
《药师经的济世观》
学佛的重心是净诸业障,能够彻底净诸业障就是佛。如果以这个观点来看,一切佛法的修持,无论大小乘,都是净诸业障。
业是佛法所特别提出的,业包括了三世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了十方无尽的空间,所谓宇宙就是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在这时空中形成了国土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我们所住的地球就是器世间,也是国土世间,另外属于有灵性的众生就是有情世间。这些世间都是业力所形成的,业力的根源是心力,世间是由众生共同的业力所形成。每个人的遭遇不同、个性不同、思想不同、感受不同,那是众生的别业。别业之中亦有共业,例如生在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环境,共业是一样。
业又有善业与恶业之分,世间的人类是恶业多,善业少。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是《华严经》中的一首偈子,忏悔是净诸业障的第一步。忏悔是由两个观念组成的,忏的意思是对以前所做的错事感到难过、惭愧,悔是警策自己以后不要再犯了,也就是孔子说颜回的话——不二过。孔子说颜回了不起,所有学生中只有颜回做到“不迁怒,不二过”。这就是菩萨道。一个人有了痛苦烦恼,不把自己的痛苦烦恼加到别人身上,就是不迁怒。平常我们心里烦的时候,谁找你谈话,他一定倒霉,你一定没有好的心情对他,你一定没有好的言语对他,这种心理行为叫作迁怒,这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过错。不二过,犯了一次过错,下次决不再犯,可是,我们很难做到。孔子所提的“不迁怒,不二过”,就是净诸业障的办法。
《圆觉经略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