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谈及2017年至今最大的市场亮点,无疑是雨后春笋般共享经济体制下崛起的共享单车,面对拥有巨大潜力的中短途市场,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融资的速度以及质量表露无遗。
“鼓励引导”+市场调节,共享单车能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雨后春笋,共享单车生机勃勃
作为一名共享单车的受益者,我对共享单车报以赞赏的态度,环保、简便、易操作在加上零门槛的应用技巧,极大的简化着人们的生活。成立于2015年并率先完成校园闭环的ofo与2016年建立的摩拜作为两大独角兽,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在随后的一年里,以这两家为代表50多个出行软件得到市场的融资,使用人数激增。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共享单车2016年的使用人数为128万,预测到2017年年底,使用人数将达到5000万,实现几何式的跨越。届时,共享单车的市场资本将达到500亿,具备极大市场价值,覆盖全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真正满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愿景。结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得人心,传播迅速。
“现金流”驱动完美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受益者和体现者,吸引着来自不同层面的注意,但究根结底,作为一种商业模式,是否能盈利是其能否支撑下去的重要凭证,但同时,市场、产品、模式与蛋糕分配也是需要考虑在内的重要运行标准,现粗略列几点如下:
“鼓励引导”+市场调节,共享单车能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1.面向人们的中短途出行,以满足人们的刚性需求为目的,因其成本低、随时停靠、消费门槛低等优点,辐射市场,潜力巨大。
2.因其借助国家政策的优惠,具备天时与地利,借助国家扶持东风,顺利在各大城市实现资源和配置的相互匹配。
3.在中短途市场,并无明确的蛋糕利益的分配和争夺,唯一的摩的也是众矢之的,并且没有组织的力量不成气候,市场份额巨大。
4.具备明显的变现模式,充分利用“押金”进行现金流的储备,保证基本盈利的配置,明显的商业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行业充分具备一个拥有持续发展其潜力的行业该有的模式,广阔的市场,精准的服务人群,明确的市场份额分配以及最重要的清晰变现模式,再加上顶层设计的照拂,在市场火是肯定的。
“鼓励引导”+市场调节,共享单车能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但基于共享单车的“现金流”模式,社会上存在有一定的争论。举例ofo,一辆车对应的8个注册用户,缴纳押金,资金回笼,根据ofo的单车数量,将产生将近40亿的流动资金,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类似银行的“金融”玩法进行一部分的资金变现无可厚非,但终究这些押金不属于任何一方,所以原则上是不允许随意利用。所以对这40亿的资金,市场需要共享单车行业有一定的担保以避免类似部分资金抽取的问题再次发生,我们很开心的看到,ofo已经与蚂蚁信贷等担保机构达成协议,以回应市场对其的揣测。利用一定的商业模式进行盈利无可厚非,但需要基于市场规则之下,否则就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人类现实生活的“照妖镜”?
共享单车,在便利着人们生活的同时,同样的也有许多问题,最为显著的便是一起起共享单车乱置、车辆废弃过多以及人们使用时不自觉维护的事例,玉石网络上开始流传“共享单车是国民照妖镜”的谬论,但实则不然。
“鼓励引导”+市场调节,共享单车能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纵然社会上存在少量素质相对较差的人对共享单车进行人为的损害,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共享单车的技术升级尚未成熟,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不完善。Ofo自始至终是以数量取胜,虽推出的密码锁,但是在收费环节和放置环节至今尚未发现与互联网有任何的关联,漏斗频出,倘若靠人们的自觉来做这件事情,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尽管行业靠的是金融的“现金流”玩法,成本200多的单车个体可忽略不计,但若是根本上不解决个体的每个环节的闭环,任其粗放滥制,最终的结果也终究是被社会所淘汰,技术上的升级——与互联网的交互与数据的统计回笼都是必须的,只有做好每一个骑行环节上的完美闭环,才能真正玩转市场,变相的逼推人们素质的进步。
深挖市场,进军二三线城市
共享单车虽然着眼于人们出行的中短途市场,但基于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而言,推广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乘着国家政策的东风,但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部分城市的交通仍然以大出行工具交通为发展主力,并且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共享单车的入驻就会触动当地各方利益链的重新变动甚至由小及面的颠覆,所以,共享单车的市场拓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与阻碍,若想打通市场,得认识到是市场经济大前提的必然因素还是行为习惯的惯性,若是前者,市场可需性确实不大。
“鼓励引导”+市场调节,共享单车能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今年的两会中首次加了“引导”共享经济的字眼,旨在保证一定门槛前提下,用市场的引导性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保证新型经济实践的活力与动力。
在"鼓励引导”+市场引导的条件下,共享单车能否实现良性的发展,还需要看其技术的升级是否真的能对应市场的刚需,满足用户需求,以实现其特殊商业价值的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