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有哪些?

作者: 王泽熙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0:46 被阅读191次

    【精选】

    关于知识管理软件和系统的5个真相

    信息整理素材(适用于普通人的记忆方法

    知识管理之电脑文件管理第1期|整洁,从桌面开始

    格式化写作模板。

    比如说李笑来有一篇文章叫《如何判断自己文章的好坏》,里面提到了一个格式化写作模板。总结出来,就是下面这张清单。

    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正解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这个概念与其他什么重要的概念  有重要的联系?

    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有哪些?

    《读书最大的误区是什么》,里面提到在知识领域,有一个经典的模型,叫做

    DIKW模型:

    data(数据)
    information(信息)
    knowledge(知识)
    wisdom(智慧)
    如果你从书中了解读到一个新的成语,但并不懂它的意思,那这个时候你收货的仅仅是data,
    当你了解了它的意思,那么你就又收货了information,
    如果你知道了这个词汇是从哪里来的,和哪些东西有关联,就是这个词汇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张网时,你就收货了knowledge
    最后,你能灵活的正确使用时,你就收获了wisdom。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01 同时读多本书

    我是同时看好几本的人,发现比只看一本快。很多大神级的阅读大师、作家也是同时读多本书。

    实用性的书,早上读,一般可以连续半小时到一小时,看累就放下。情节精彩的小说,白天读,千万别当做睡前读物,容易影响睡眠......可以在容易困顿的周末下午读,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刚看了两页就去睡回笼觉了”。另外,英文原版小说,中文读物,可以交叉阅读。
    友情提示,为了避免虎头蛇尾,也就是,开始了好几本书,却没有一本能看完,最好给自己规定,最多同时读几本。比如,小说类的不能超过两本。开始新的小说前,必须看完一本非小说类的书。

    延伸一下“同时读多本书”的方法,推荐:把书放在不同地方。让书随手可得,减少做选择的时间,提高碎片时间的利用率。我读过一系列的阅读类主题书籍中,都提到这个方法。比如说,洗手间阅读,总是效率奇高,嗯,你懂的。

    聪明人是怎样用“OKR法”实现目标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树形掌握

    画树状图:

    树状图式系统化学习,指的是从目录页开始了解一本书,而不是从第一页开始艰难跋涉。当你能够将一本书从目录重述一遍,并且概括子目录中的要点,这本书你其实已经完全掌握了。

    个人管理工具(台湾)

    MECE分析法(枚举分析法)

    AAR事后回顾,「企业知识管理方法」

    SWTO分析法。

    PDCA循环

    1.专题阅读法

    选一个主题,选定这个主题一本书籍阅读→做笔记→建立知识框架→扩展该主题阅读完善框架→分享讨论应用到实践→重复阅读→做笔记,分享总结(循环)

    2.三栏笔记法

    具体方法就是把读书笔记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不同的方法里有不同的分法,比如有康奈尔笔记法,《聪明人都用方格笔记本》介绍的方法,网络上流传的笔记法等。各种分法用表格整理一下见下图:

    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有哪些?

    总结下来会发现,黄金三分法比比皆是,并且除了名称不同外,分法大致相同,核心功能都是三部分,

    摘抄
    自己的解释
    下一步的行动

    用本子做笔记的话,我会把本子摊开成一页,不管能不能写满,先画上两道竖线。笔记摘抄都写在最左边一栏,后面两栏一开始空着也不着急,大脑自动就会想要填空,所以很快就会产生想要填满的动力,不自觉就会开始想自己对这段摘抄的感想和解释,想一想怎么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有哪些?

    别小看简单加上的这两个步骤,换两种视角能让大脑对获得的信息更深层次地加工,并且把行动落实到字面上,会大大提高行动的可能性,把“知”和“行”拉得更近一些。

    还可以在电子版笔记中应用三分法:

    黄金三分法

    3.思维导图法

    用思维导图法做读书笔记,第一个方法是用思维导图做一个书的章节脉络图,可以是读完书后,把每章的大意和想记住的内容整理到一张图上。

    更加高效的一个技巧是,读书之前,先把每章的题目做成思维导图,然后把你通过章节题目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这样你就可以带着问题读书,从书中找到答案以后,再把答案填到问题之后,全部完成之后,一张带着你自己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更重要的是,你对这本书的吸收也比漫无目的地看要高效得多。

    第二个方法是填写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模板,我用过的一个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模板,是从读过这本书之后,从整体的角度对书的内容做一个回顾,具体模板如图所示:

    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有哪些?

    5.强力研读法

    “强力研读法”是万维钢《万万没想到》里提到的读书笔记方法,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综合和深入,如果想要快速研究一下某个领域,用这种读书笔记方法还是很好用的。

    具体的方法是:

    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3.有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这四点中,第四点比起前面的内容是全新的,就是要通过笔记发现书籍之间的联系。仔细留心不难发现,很多做法说法(就叫它“知识点”吧)在许多书里是反复出现的,而留意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细微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理解掌握它们。
    所以,当我们想要研究某个领域,或者最近看书看文章反复看到一个内容重复出现,不妨整理出一份主题笔记,写一写相关的文章,时间久了,见识也会随之慢慢积累,说不定“读得够多后,你可以感受到人类知识的进步。”

    6.纸质笔记本做无意识写作训练

    每天给自己一个无意识写作的时间段(5~15分钟)。书写的内容不限(随意书写)

    7、泡行业论坛

    我个人在做一些新闻专题的时候,往往发现在一个相关的论坛浸淫一段时间可以很好地完善对一个问题的框架搭建。

    说开来去这就是Facebook为什么可以挑战Google的地方——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大程度不是靠搜索而是靠社交。

    我个人的采访经验也告诉我,迅速对一个行当有一个了解的方法还有一个是找这个行当里的牛人聊一聊,他们可是集日月之精华的活的数据库。

    8、写一本书

    而把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输出,多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这会强迫去思考和形成系统性。
    针对某个方面主题阅读,特别多读几本这一类的经典著作,形成自己的知识地图
    教别人、演讲,做PPT,多谈论和分享心得,
    建个主题Blog、公众平台帐号,只针对某方面不断的更新,看看你能写长时间,能输出什么样的内容
    在知乎上把某一类的问题全部回答一遍,努力达到这一类问题的投票最高的答案
    做笔记、思维导图、写书评
    最终极的方法:写一本这方面的书籍

    9.少而精

    那么,应该怎么改善这个问题呢?这里推荐一个选择主题的原则——少而精。

    它可以分为2点来看:

    1、先深度再广度

    特别是职场新人,在工作的前3年,对自己的专业技能要追求深度,掌握透彻,再考虑是否要扩充学习上下游的技能。

    2、1+N模式

    它的本质是希望稍稍克服我们的贪心、好奇心,让我们不要妄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这种模式算是我自创的概念,大家可能没听过。这里介绍一下用法。它是指我们在某个时间段内,挑选1个主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花大概70%的精力和时间在它上面,以追求深度、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对于其他N个主题,我们可以花30%的精力和时间,适当学习,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这个模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当这1个重点主题已经达到学习目标后,可以从N个次要主题中挑选1个作为重点主题,原来的1个重点主题可以放入N中,适当关注是否有新知识可纳入更新。

    这里提到,对重点学习的这1个主题,追求的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那么,什么是知识体系?怎么建立知识体系呢?请看下一个环节的内容。

    二、建立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体系,其实需要收获以下几点:

    1、明确每个知识点的价值和用处,why 为什么要用、what有什么用、when在什么时候用、how怎么用
    2、建立不同环节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

    为什么大多数的搜集控会有这样1个苦恼: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搜集搜集再搜集,自认为很勤奋,但实际应用时发现,平时搜集的知识点根本串联不起来、毫无头绪不知道该怎么使用。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建立知识体系,没有理清这些零散知识点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那么怎么建立知识体系呢?

    接下来,想从2个维度,依次介绍建立知识体系的套路。

    - 初级,单个主题的知识体系
    - 高阶,交叉主题的知识体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管理的方法论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zd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