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即位 重用管仲
公元前686年(鲁庄公八年)11月,齐国大夫连称、管至父弑杀齐襄公,立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为君,史称齐前废公。然而公孙无知即位后残暴无道,侮辱大臣,没过几个月即被国人推翻,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此时,齐国处于没有国君的状态。
当初,齐襄公在位时,灌醉并杀死鲁桓公,和鲁桓公的夫人、自己的妹妹私通,行政命令多有失信,处罚杀戮多有不当。齐襄公的弟弟们害怕祸及自身,纷纷出逃国外。他的二弟公子纠在师傅管仲、召忽的保护下逃往鲁国,三弟公子小白在师傅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往莒国。公子小白自小就与齐国大夫高傒亲近友好,这位高傒也出自齐国公族,是齐文公之子公子高的孙子,以祖父之名为氏,是为姜姓高氏。齐国人杀死国君公孙无知后,商议拥立新君,高傒便和另一位大夫国懿仲暗中联系公子小白,谋划让他回国继承君位。鲁国国君鲁庄公听说公孙无知死了,认为理应由齐僖公最年长的儿子即位,便支持母亲是鲁女的公子纠,并派军队护送其回国,同时兵分两路,让管仲率兵埋伏在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以阻止公子小白回国。公子小白果然中了埋伏,管仲手持弓箭从路旁冲出,弯弓搭箭一箭射向小白,却射中了小白腰带上的玉钩。公子小白倒地诈死,骗过了管仲。管仲没有上前查看或补刀,便急飞驰向鲁庄公复命。鲁庄公一看公子纠的竞争对手已死,觉得齐国国君之位已成囊中之物,便放慢了行军速度,走了六天才到齐国。然而公子小白这边诈死瞒过管仲后,乘着有帐幕的马车日夜兼程,抢先赶回了国都,由高傒、国懿仲等大夫拥立,登上国君之位。这位,便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得以即位的齐桓公不敢大意,立即发兵拒鲁,鲁庄公亦不甘示弱,率军与齐军在干时摆开阵势打了一仗,鲁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甚至丢失了自己的战车,乘着驿站的马车逃了回来。齐军得胜,尽夺鲁国汶阳之地,派鲍叔牙带领军队前来鲁国致辞,说:“公子纠是蔽君的兄弟,蔽君不忍心亲自杀他,烦请贵君代劳;管仲、召忽是蔽君的仇人,请把他们归还给蔽君,蔽君一定要手刃他们以泄心头之恨。不然的话,我们只好包围鲁国,请贵君仔细考虑。”鲁庄公此时刚吃了败仗,不敢违逆齐国,只好按照要求杀死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管仲则回到齐国。鲍叔牙亲自迎接管仲,到了堂阜便去掉了他的镣铐枷锁,沐浴更衣后去见齐桓公。齐桓公用厚礼赐之,任命其为相国,让他与鲍叔牙、隰朋、高傒等人一起处理政事。

鄄地会盟 齐始称霸
齐桓公二年春(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为报复去年鲁国挑起的干时之战,挥军侵鲁。鲁庄公任用曹刿为将,率师与齐军对峙于长勺,齐军被士气旺盛的鲁军击败。齐桓公不甘失败,当年六月又联合宋国再度攻鲁,宋军在乘丘被鲁君击败,齐师见宋军已败,无奈只好撤军。连吃败仗的齐桓公把怒火撒到了子爵小国谭国的头上,十月份,齐桓公以谭君在自己逃亡时不加礼遇为罪名,灭亡了谭国,谭君逃奔同盟的莒国。
在乘丘之战中,鲁国生擒宋大夫南宫长万,直接导致了宋国的内乱,国君宋闵公被杀,公子御说最终被立为国君,是为宋桓公。齐桓公欲修霸业,于公元前681年(齐桓公五年)会合宋、陈、蔡、邾等诸侯在北杏举行盟会,以平息宋国内乱,承认宋桓公君位的合法性。遂国没有派人与会,齐桓公遂吞并遂国。同年冬,与鲁国在柯地会盟,将之前干时之战所夺汶阳之田归还鲁国,开始与鲁国修好。由于鲁、宋敌对,齐与鲁结盟引起了宋国的不满,转年宋国即背叛北杏之盟,齐桓公联合陈、曹两国伐宋,又请周王室派军支援,宋国不敌,只得再次屈服。为此,齐桓公再次与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周王室大夫单伯在鄄地会盟。诸侯见齐国得到周天子的支持,于是推举齐桓公为盟主,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也许郑厉公还记着当年与宋国的旧怨,这边刚刚参与齐桓公的盟会,转头便攻打同为盟国的宋国。齐国盟主的尊严怎能容忍郑国如此践踏,齐桓公十六年夏,宋、齐、卫联军伐郑,郑厉公复位不久,立足未稳,被迫屈服。冬,齐桓公召集宋桓公、鲁庄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滑伯、滕子在幽地结盟,这次会盟是因为郑国的归附。
齐桓公十一年(鲁庄公十九年,公元前675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庄王庶子王子颓在卫、南燕的支持下自立为王,攻打周王室。周惠王不敌,出奔郑国。此时,齐桓公正与戎人作战,且郑、卫皆为齐之盟国,齐桓公没能插手,勤王的功劳被郑厉公夺取。然而天命似乎站在齐国这边,雄心勃勃的郑厉公平定王室内乱后不久便病逝,郑国亦趋于衰落,求和于齐国,齐国成为中原独一无二的强国。
救燕安鲁 迁邢存卫
齐桓公二十三年(鲁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人向齐国告急。齐桓公率军救援,征讨山戎,到达孤竹后返回。燕庄公感念齐桓公之恩,一直送齐桓公直到齐国境内。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诸侯之间相送不能出自己的国境,我不可以对燕国失礼。”于是挖沟为界,把燕君相送到达齐国的土地全部割让给燕国,让燕君重新修明开国之君召公奭的德政,一如成王、康王的时代一样,向周王室缴纳贡品。诸侯听闻这事,对齐桓公心悦诚服,全都归附了齐国。
转年,鲁庄公病逝,其夫人哀姜是齐襄公的女儿,没有为庄公生下儿子,庄公于是立了侧室孟任的儿子公子般。哀姜为此不满,便与鲁国权臣、庄公的庶弟公子庆父通奸,合谋杀死公子般而扶立齐国的陪嫁、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为免于迫害,公子友被迫逃往陈国。鲁闵公虽然年轻,却也知道公子庆父野心勃勃,自己万难驾驭。次年即位后,便联系齐桓公,希望盟主出面,召逃亡在外的叔叔公子友回国以牵制庆父,齐桓公答应了他的请求。当年冬天,齐桓公派遣公孙无知的儿子仲孙湫前往鲁国慰问,并探访内乱情况。仲孙湫调查完毕回到齐国,向齐桓公报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即不把公子庆父处死,鲁国的祸难就不能停止。齐桓公问:“有什么办法能除掉庆父呢?”仲孙湫答道:“庆父作恶太多,他会自取灭亡,君上姑且耐心等待一下。”齐桓公又问:“能不能趁此机会把鲁国兼并?”回答道:“不可以,鲁国是周公的后裔,他们仍然秉持着周礼。国家如同大树,国家将要灭亡,树干定然现行倒下,然后枝叶随着枯萎。周礼是立国之本,鲁国没有抛弃周礼,就不能动灭亡它的心思,君上应当设法平定鲁国的内乱并与之亲近。亲近有礼的国家,结好坚定稳固的国家,利剑内部不和的国家,灭亡昏昧动乱的国家,这才是称王称霸的策略。”

齐桓公二十六年(鲁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公子庆父又杀害了鲁闵公,接连弑君的行为招致了国人的怨恨,庆父难以应对只得逃往莒国,同谋弑君的哀姜则逃往邾国。庆父既逃,公子友便回国拥立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僖公。僖公即位后即联系莒国把庆父引渡回国,庆父自知罪大,半路自缢身亡。齐桓公认为哀姜参与弑君导致鲁国内乱,亦为罪魁之一,要求邾国人把哀姜杀死,将尸体归还鲁国予以安葬。最后,派遣正卿高傒前往鲁国结盟,鲁国内乱就此平定。
与此同时,狄人南下先后侵犯邢国与卫国,齐桓公邀集宋桓公、曹昭伯各自率领本国军队救援,狄人撤退后,为避免邢国再遭蛮族侵略,三国决定把邢国迁到远离狄人部落的夷仪,为其修筑城墙以便守御。而卫国则没有邢国那么幸运了,由于卫懿公的玩物丧志,国人离心离德,狄人长驱直入攻入卫都,最终君死国灭。考虑到春秋时期,“存亡、兴灭、继绝”为莫大的功德,齐桓公决定帮助卫国复国。卫国战败后,宋桓公救出卫国遗民男女加在一起仅剩下七百三十人,加上共、滕两邑的百姓,刚刚凑满五千人。齐桓公就在曹邑立了卫惠公的堂兄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后来,齐桓公又让自己的儿子公子无亏率领战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戍守曹邑,并供应卫国车马、衣服、牲畜、木材、布匹等一应物资。但没过多久,卫戴公病逝,在齐国逃难的公子燬回到卫国即位,是为卫文公。《左传》的描述为“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可见对于齐桓公的安排,邢、卫二国的人民十分感激的。
救燕、安鲁、迁邢、存卫是齐桓公的四件莫大功业。
忙完这几件大事,楚国又开始蠢蠢欲动,由于郑国亲附齐国的原因,楚成王率师攻打郑国。齐桓公二十七年(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齐、宋、鲁、郑、曹、邾在柽地会盟,图谋救援郑国。次年,齐桓公收服楚国的附庸江、黄二国,用以削弱楚国的力量。楚国则加紧攻打郑国,郑国不堪重负,国君郑文公意欲降楚,遭到郑卿孔叔的极力劝阻:齐国正在为我国的祸患尽心尽力,我们一定要坚持等待齐国的救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