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
建安十九年,刘备夺取益州。他本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汉中,去掉益州的心腹之患。但这时荆州那边却出了事——孙权派人偷袭荆州。
刘备率兵入蜀的时候,派诸葛亮和关羽等人驻守荆州,诸葛亮主要负责征收零陵、桂阳、长沙三郡的赋税,以充军实。就如同萧何坐镇关中,寇恂主持河内。关羽任职襄阳太守,张飞在赤壁之战后拜征虏将军,为宜都太守,负责防御北边的曹操。刘备跟刘璋闹翻,图取益州,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兵溯江而上去帮忙,只留关羽一人镇守荆州。留守的力量薄弱了,所以东吴趁机要取荆州,拿回本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刘备因此而兴,因此而衰。但今人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吕思勉先生在《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一文中提出,荆州其实并非东吴地盘,他说,“俗话有借荆州之说,说荆州是孙权的,后来借给刘备这话是胡说的。荆州怎的是孙权的?后汉的荆州,东境到江夏郡为止。孙权直到赤壁之战这一年,才打破黄祖,还没有能据其土地,不过掳掠些人民回去。做江夏太守的依然是刘琦。怎能说荆州是孙权的呢?按照封建时代的习惯,谁用实力据有土地,就算是谁的,可以父子相传。如此,荆州该是刘琦的。所以赤壁之战后,刘备便表荐刘琦做荆州刺史。”
那么,刘备到底借荆州了吗?
荆州在东汉末年共有七郡,包括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到了建安十五年,孙权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治陆口。荆州增至八郡。赤壁之战前,荆州一直归刘表管辖。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死,少子刘琮代立。此后不久,曹操南下,兵临襄阳,刘琮举州投降。
孙权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甘心只据有徐、扬,荆益都是他觊觎的对象,只有拿下荆州,才能进一步向北发展,向西图蜀,江夏郡是荆州的门户,而江夏郡的太守黄祖曾射杀了孙坚,所以自从建安五年从兄长孙策手中接过江东,讨平各地叛乱后,从建安八年到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前,他先后三次征讨江夏,分别是建安八年,建安十二年,建安十三年。三次都打败了黄祖,掳掠了江夏百姓回去。第三次讨伐江夏,连同黄祖的脑袋一块儿带了回去。这个时候曹操已经率兵南下了。孙权退兵,属于无奈之举,江夏大部在江北,此时东吴只占有江南地区,江北尚未有发展,如果守着江夏治所西陵,其实不过孤城,荆州一旦派兵,还是只能撤退。
赤壁大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曹操退回江陵,孙刘继续追击,曹操留曹仁据守江陵,自己率军北归,一年多后,曹仁退走,江陵失守,曹操的势力范围退缩到南阳郡。至此,荆州落六郡入孙刘之手。刘备表奏朝廷,以孙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又表奏刘备领荆州牧,屯守公安。
问题是,到底落到谁的手里?
《三国志.周瑜传》中载,“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程普传》中载,“(程普)与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拜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食四县。”江夏郡的治所本在西陵,沙羡在江东,利于东吴守御。《黄盖传》载,“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大战之后,赏功当以实,不该像之前孙策拜周瑜为江夏太守那样,只是遥领,表达一种愿望。所以,赤壁之战后,南郡、江夏郡、武陵郡应该是被东吴控制。其余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则被刘备控制。
现在的问题是,刘备是如何得到这三郡的?
据《三国志.先主传》中载,“(赤壁之战后,)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有书记载,武陵太守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就是后来跟太医令吉本等人谋划着反曹操的金祎的父亲,金旋曾经担任过位黄门郎、汉阳太守,征拜议郎,迁中郎将,后来又领武陵太守,为刘备所攻劫而死。照此来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都是刘备打下来的,不是向东吴借的。
而《江表传》中记载,“(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判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复从权借荆州数郡。”《刘巴传》载,“表卒,曹攻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曹操败退后,荆楚很多人不愿意随他北归,于是跑来投靠刘备,除了士大夫,自然还有百姓。这应该是真实的,然后刘备因为周瑜给他的地方狭小,不足以安置这么多人,于是向孙权借了几个郡。照此记载,长沙、桂阳、零陵该是刘备借来的。
到底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还是从东吴借来的?《三国志》中,说刘备打下来的,仅有上面两处,而说刘备借来的,则有很多处。
《吴主传》载,“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词引岁。’”如果不是借的,如何要给人家?这是刘备亲口承认。
《鲁肃传》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是刘备的荆州牧也是向孙权求来的。
《鲁肃传》载,“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赴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竟,座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厉。”座中语者,必是关羽之人,以此口气,分明就是想要赖账,以德为借口。但孙权确实并非无德之君。
孙权与陆逊论及鲁肃,说:“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借地之策,是鲁肃促成的。
《吴主传》载,“(孙权)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以常理来想,如果不是自己的地盘,万不可能这么理直气壮地派官员去接收。可惜关羽脾气大,将这些官员全部赶跑了
凡此种种,应该都可以说明,刘备当初的确有借地之事,不过不是荆州全境,而是长沙、桂阳、零陵。但《先主传》所载,刘备南征四郡到底怎么回事?
查看赤壁之战,东吴有名的大将,周瑜、鲁肃、吕蒙、程普、黄盖、韩当、甘宁、凌统、周泰等人,悉数上阵,建立功勋,而刘备这一方,除了刘备,就只有诸葛亮出现过,而且是在庙堂上劝孙权连刘抗曹,刘备当时身边有能力的大将,都没有在大战中露过面。关羽只是从江陵来接刘备,在船头将刘备一顿数落:“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之后就再无记载。张飞在当阳长坂坡大喝了一声,给刘备赢得了一点时间就跑了。赵云也只是救回了刘禅,保护了甘夫人。他们都只在刘备逃跑的时候出了力,而赤壁之战中却没有这三个人的影子。只有刘备,跟着吴军共同御敌。
《江表传》中载,刘备听从鲁肃的建议,进驻鄂县之樊口。周瑜率军来到之后,他前去拜会,“心未许之能必破北军也。故差池在后,将两千人与羽、飞俱,未肯系瑜,盖为进退之计。”孙盛评论说,“刘备雄才,处必亡之地,告急于吴,而获奔助,无缘复顾望江渚而怀后计。《江表传》之言,当是吴人欲专美之辞。”照此,关羽张飞也都参加了大战,但事实是,东吴倾尽人力,而刘备一方却很少功绩。既无草船借箭之事,那是孙权之前的事迹,也无借东风之举,那是无稽之谈,更无华容道放曹的义举,那纯属子虚乌有。华容道是刘备带人放了一把火,想要烧死曹操,结果曹操跑得快,逃脱了。所以,《江表传》所言,虽然或许有夸大之处,但也并非专美之辞。
南征四郡,史书记载中也不见其他人的影子,似乎只是刘备独自率军前往。
其实,赤壁之战后,曹军被赶回南阳,吴军居功甚伟,荆州六郡已经成为东吴囊中物。以刘备的功劳,根本不可能与孙权中分荆州,独得三郡。借地之事,当是事实。鲁肃建议将此三郡借给刘备,双方便可成唇齿关系,刘备有了立足之地,东吴有了藩蔽,双方同心同力,共同抵御曹操。这在当时,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孙权才会同意。当刘备得到益州后,西路的威胁已经解除,东吴不必再担心曹军从益州沿江而下,而刘备此时兵强马壮,又跟东吴隔江而望,成为东吴潜在的威胁,所以孙权才会索要三郡。但刘备不肯还回,于是东吴派吕蒙袭取了三郡。刘备放下益州的事情,率五万军赶回公安,准备跟东吴争地。
不过曹操趁机夺去了汉中,益州受到威胁,刘备只好跟孙权议和,双方中分荆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刘备,长沙、江夏、桂阳东属孙权。中分荆州,虽然武陵当时尚未开发,蛮夷盘踞,但对刘备来说并不吃亏。
纵观刘备借荆州,在他还没有自己的地盘时,荆州这几个郡给他提供了立足之处,可以跟孙权互为唇齿,让他得以喘息。但赖着不还荆州,虽然暂时占了一些便宜,长远来看,却是失算的,破坏了双方的同盟关系。后来东吴袭杀关羽,未必不是由此引起的芥蒂。刘备忿而东征,结果身死白帝。所以,贪心耍诈,尽管利于目前,但却终会损于长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