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你是不是总是和我一样想快点长大,羡慕着大人们的生活。不用每天去学校。不用每天上课、写作业,不用考试,也不要被老师批评。
而如今的你,可能是一个职场新人,可能是一位公司老员工,也可能自己为人父母了。现在的你可否怀念小时候的自己,想念过去简单的生活呢?
今天分享的笔记来自麦子熟了,“孩子,妈妈没有妈妈了...”这位母亲的话看哭整个朋友圈
有没有想象过如果你父母去世后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有人说,他们不敢去想象;还有人说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有一个网友说道,以前他觉得如果父母去世了,他一定会大哭一场。
但是真的到了他母亲去世的那一天,他却没有。
葬礼期间,所有亲朋好友过来表示节哀,他没有哭;当母亲被送入火葬场的那一刻,周围人都留下眼泪,他只是呆呆的看着,还是没有哭。
他曾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冷血了?直到他有一天回家后,他看到了母亲穿过的一双鞋。他一下子就哭了,一个人坐在地上,哭了好久。
其实许多人在至亲离开我们的那一瞬间并不一定会让我们马上赶到悲伤。“真正让我们感到悲伤的是你打开冰箱的那半盒牛奶、床上整齐叠放着的旧棉被、还有那深夜时洗衣机发出滚动声。”
其实,我们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我们需要一段时间去独自消化,当你通过一段时间“回过神”来后,才会感到无比的心酸。
“那些逝去的至亲,是我们每个人身体里最脆弱的软肋。软肋没了,那沉默就是最大的哭声。”
有这么一段故事,看了让我非常之动容。
有个网友说:
母亲节的时候,我回家去看妈妈。她照常为我准备了一桌子我爱吃的菜,看我进门就心疼地说:“你怎么又瘦了?”
后来在饭桌上的时候,妈妈突然对我说“原来今天是母亲节啊,但是妈妈已经没有妈妈了”。
虽然妈妈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如常,还在吃着饭,但我突然鼻子一酸,就在这个短短两句话里,我知道妈妈一定很想念外婆。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她平静但铺天盖地的难过。
原来,在我眼里再坚强的妈妈,也只是外婆的孩子;但也仅仅是因为,我是她的孩子,就要隐藏所有的脆弱穿上盔甲为我抵挡一切。
父母这一代人,经历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甚至已是耄耋之年,很多的情绪他们不会写在脸上,更不会表达在他们的孩子面前。他们除了一副坚强的外壳,也几经没有什么可以拿去和生活对抗了。
回想过去,依稀记得自己还是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正直季节转换,天一下子冷了下来,小时候的体质还不是很好。有一天晚上突然发高烧,整个人浑浑噩噩,吃的饭菜都吐了,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
半夜凌晨一路送我去医院,爸爸背着我,妈妈在一边扶着我。
我已经忘记了去医院的路上花了多久,只记得自己从家里出门下楼在父亲的背上颠簸着,然后又睡着了。好像没多久又醒了,还是在父亲的背上,父亲托了我一下,好像是因为我睡着了,人有点从背上滑了下来。然后又一次睡着了,再次眼睛睁开就已经在医院了。
……
现在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父母永远是我心中的超级英雄。他们总是给予我他们能给的一切,一切又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温暖。
有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假设人生长度约75岁,折合下来不过短短900个月。画上一个30X30的表格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表哥里涂掉,而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了。
如果你现在30岁左右,请先把前面30X12=360个格子划去。假设你的父母现在约60岁,而你结婚后一周回去看一次,一次约待上6个小时。那一个月下来和你父母接触的时间约为1天。而1天X12个月X15年约180天也就是约6个格子,当然中间还会有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就算你每周都能回家看一次父母,你和你父母共处的时间其实也并不多。在往后空白的格子中,你只有约6个格子的时间来陪伴你的父母。
往后余生的时间里,请好好对待你的父母吧,不要让他们难过。你能反馈给他们的爱远远不及他们给你的爱。
不要到亲人逝去之后才感叹:我来到你曾经来过的地方,呼吸着你呼吸过的空气,看着你平日里看过的风景,却唯独身边少了一个你。
其实在成长中有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接受人生无常,接受突如其来的变故,接受失去……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过得好一点,努力让当下的亲人过得更开心一点,现在拥有的才是最美好的。
不要再去抱怨自己的父母没能理解你,不要抱怨父母的唠叨,也不要抱怨父母这不好那也不好,因为管你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学会懂得感恩,学会去珍惜,把自己的日子过了好一点,也是父母一生的希望。
过年啦,有一种感恩叫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比你邮寄给他们什么礼物都要好上几百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