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这本书的主角是旺达・佩特罗斯基,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她奇怪的名字,贫穷的家庭,再加上每天都穿同样的洗得发白的蓝裙子,使得她备受嘲笑与冷落。
文本里对于旺达的叙述,总令人觉得身上发冷。
其实呢?
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室里,似乎都有这么一个“隐身人”存在,小小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已经学会漠然而坦然地接受班级里一些孩子们的“不存在”。
。。
旺达为了融入这个集体,虚构出她有一百条裙子,为这个她则受到更多的嘲笑——
“跟我们说说,你曾经说过你的衣柜里挂着多少条裙子来着?”
“一百条。”旺达回答说。“全部都挂在我的衣柜里。”
——这样的问答,成了女孩们喜欢的游戏,最后的结束曲是女孩子们爆发出刺耳的笑声,而旺达则慢慢地走开。
这是故事一至四章里的旺达,卑微而且孤独,在世界的边缘处孤立着。
。。
任何一个好故事,都会对生活中最敏感的事儿,做出一种指引。
《卖火柴的小女孩》,用小女孩的种种幻觉,来说出那个时代的冷漠;这并没有结束,最后用小女孩的死来控诉那个社会的人情和制度,因为只有死才是最好的解脱。
所以,一个好故事总会再向前走一步,哪怕用想像出来的美丽和浪漫,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
《一百条裙子》就是这样,通过一个想象出来的浪漫,解决了文本里揭示的校园问题和孩子成长问题。
故事慢慢走到了最后,把一份完美给了旺达——原来,旺达用最优美的画笔,画出了一百条漂亮的裙子——这样,我们看到的谎言就成为她的承诺,成了她对未来真正的憧憬,成了她为对明天最美的描绘。
。。
因为旺达画出了这“一百条裙子”;
因为旺达画的这些裙子,赢得了学校圣诞节的大奖;
因为旺达已经远离了这个校园,离开了同学们的奚落;
因为旺达不再计较同学们对她的冷嘲和热讽;
因为旺达把获奖的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了曾经不断地伤害她的女孩子们。
于是,旺达在我们读者的心目中,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了,宽容、大度、豁达,心灵手巧这么多的美誉都涌来了。
。。
对于一个困境中的孩子来说,对一个屡屡遭受同学的奚落与打击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结局真是太好了。
这样一个故事,贴近了很多孩子的童年,这样一个故事的结局,很是美丽而浪漫,它在告诉我们:
只要你能够画出“一百条裙子”,只要你能用自己的生命描绘出自己的未来,那么,无论有过多少误解,有过多少冷落,有过多少冷眼,你都会是生活的主角,生活中的强者和生活中的赢家!
这样的赢家,是一辈子的殊荣,是一辈子的福祉,是一辈子不可改变的美好,是谁也拿不走的精彩。
网友评论